当前,流感处于感染高峰期,据国家流感中心近日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上周南北方省份共报告390起甲流病例爆发疫情,南、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百分比继续上升,各大医院发热门诊接诊甲流的患者增多。
情况概要中还指出:2022年4月4日-2023年2月26日(以实验日期统计),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5株(100.0%)为A/Victoria/2570/2019的类似株;A(H3N2)亚型流感病毒720株(78.3%)为A/Darwin/9/2021(鸡胚株)的类似株;593株(64.5%)为A/Darwin/6/2021(细胞株)的类似株;B(Victoria)系753株(92.5%)为B/Austria/1359417/2021的类似株。
目前国内流行的主要为甲型H1N1亚型和甲型H3N2亚型。
甲流疫情进入感染“高峰期”,需要特别注意的高危人群有:
- 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
- 老人: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 孕妇和围产期女性
- 免疫力低下人群
- 肥胖人群(BMI>30)
针对目前全国甲流疫情的发展情况,已有两地中医管理局制定了中医药防治方案。
3月2日,北京中医管理局官微发布了《2023年北京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同时还印发了《2023年春季流感治疗相关中成药推荐目录》。
《推荐目录》中从疏风解表、清瘟解毒、疏风宣肺、化痰止咳、理气和中等多个方面推荐了36款适用中成药,包括连花清瘟胶囊等名列其中。
3月6日,上海卫健委官微发布了《2023年上海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方案》制定了针对流感治疗的儿童中药协定方药和中成药,还提出了一系列简便验廉的中医外治法,家长还可以通过食疗,推拿、耳穴、敷贴和香佩疗法等外治法开展中医药干预,帮助孩子更快改善症状,早日恢复健康,具体诊疗方案如下:
(一)饮片辨证治疗
证见: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不适,鼻塞清涕,咽痛或咽痒咳嗽,舌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淡红。
治则:
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小柴胡汤
金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9克,牛蒡子9克,射干9克,羌活6克,柴胡9克,黄芩9克,生石膏(先煎)15克,金荞麦9克,桑叶9克,薄荷(后下)6克,炒谷芽9克,生甘草6克。
服法:
每剂煎煮成100毫升,≤3岁儿童服30毫升,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用100毫升;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证见:
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则:
清热泻肺,宣肃肺气。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炙麻黄6克,苦杏仁(后下)9克,生石膏(先煎)15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9克,柴胡9克,黄芩9克,金荞麦9克,板蓝根9克,炒谷芽9克,炙甘草6克。
服法:
每剂煎煮成100毫升,≤3岁儿童服30毫升,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用100毫升;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证见:
发热、恶心呕吐、便溏不爽、纳呆、腹痛、舌红、苔厚腻、脉濡数。
治则:
芳香化湿,解表清热。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藿香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生苡仁9克、白蔻仁9克、淡豆豉9克、泽泻9克、生白芍9克、炙甘草6克。
服法:
每剂煎煮成100毫升,≤3岁儿童服30毫升,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用100毫升;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二)中成药
注:根据症状选择药品,服法用量详见使用说明书,症状消失及时停止用药。
(三)外治疗法
症见咳嗽者:清肺经、揉膻中、揉肺俞。
症见发热者: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清肺经。
症见鼻塞、流涕等头面部不适症状者:头面四大法。
症见肌肉酸痛、恶风等周身症状者:解表疏风法。
用于咳嗽症状者。取气管、肺、咽喉、三焦、对屏尖,5个穴位进行压丸。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日贴1次,每2次后休息1日,双耳交替压贴。
用于咳嗽症状者。
药物:寒性咳嗽用药(炒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热性咳嗽用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黄芩、桑白皮)按适当比例共研为细末,生姜汁调制成直径为2~3厘米、厚度为0.5厘米的药饼。
操作:将药饼放在贴膜内,贴于双侧定喘、肺俞、膏肓穴,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1-2小时,2-3天重复1次。
将中药防感散(苍术、肉桂、防风、山柰、艾叶、佩兰、广藿香等比例组成)制成香袋药包装入布袋,白天佩戴胸前(近膻中穴),夜间置于枕边。香袋药包每周更换1次。过敏体质儿童慎用。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则治法:
疏风清热。
基础方:
银花15克、连翘15克、桑叶10克、杭菊花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5克、竹叶6克、芦根30克、薄荷(后下)3克、生甘草3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
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咽痛重加板蓝根、锦灯笼。
中成药:
荆银颗粒、银翘片、疏风解毒胶囊、正柴胡饮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
临床表现:
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则治法:
清肺解毒。
基础方:
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知母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生甘草10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
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中成药:
痰热清胶囊、六神丸、清肺排毒颗粒等。
临床表现:
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咽红,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则治法:
解表清里。
基础方:
炙麻黄、6克、桂枝10克、苦杏仁9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5克、知母10克、赤芍15克、炙甘草6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
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中成药:
金花清感颗粒。
临床表现:
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治则治法:
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基础方:
炙麻黄5克、生石膏(先煎)30克、杏仁10克、知母10克、鱼腥草15克、葶苈子10克、金荞麦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生大黄10克、丹皮10克、青蒿15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
持续高热,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抽搐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加枳实、元明粉。
中成药:
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
临床表现:
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或咯血,胸闷憋气气短。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则治法:
清气凉营。
基础方:
水牛角3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银花15克、丹皮12克、连翘15克、麦冬10克、竹叶6克、瓜蒌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生栀子12克。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
便秘加生大黄;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血必净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若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
组成:
金银花6克、连翘6克、大青叶6克、紫苏叶6克、炒山楂3克、陈皮6克、芦根10克。
服法:
每剂煎煮成100毫升,≤3岁儿童服30毫升,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用100毫升。
1. 苏香饮(人参3克、芦根9克、银花5克、苏叶3克、藿香3克),代茶饮用。
2. 气虚容易感冒者,玉屏风颗粒。
1. 流感首重预防。提前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2. 流感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3. 平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三件套”、“五还要”。
4. 中医的香薰、导引锻炼、按摩刮痧等,也有助于改善体质,减少流感的发生。
5. 感染后建议多休息,多饮水,补充营养元素维生素,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6. 老人、孕妇、婴幼儿、肥胖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据专家介绍,目前预防甲流最好的办法是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接种后,两周左右可产生有效的抗体。如果正处于甲流流行期,及时接种疫苗也能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如果没能接种疫苗就感染上了甲流,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最主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目前最常用的是奥司他韦,需要在医疗机构开具处方购买,并遵医嘱服用。
另据浙江省疾控中心专家作出研判,流感监测结果显示,随着气温变暖,流动态势即将度过上升期,预计再过两周左右可能出现下降趋势,这一轮甲流或将在3月下旬进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