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1928-2023),1928年生于江苏如东中医世家,其父周筱斋为南通名医。13岁时便随父侍诊,亲见父亲用白虎汤治愈热厥垂危患者,深感中医之神奇,从此立志从医。1947年考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系统学习中西医理论,尤精《金匮要略》。1955年进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师从邹云翔、曹鸣皋等名家,完成现代医学转型。

1958年,周仲瑛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中医急症科,突破“中医不能治急症”偏见。针对流行性出血热,提出“瘀热相搏”病机理论,创制清瘟合剂(含大黄、水牛角等),相关研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72年主持编写《中医内科学》首版教材,确立“脏腑辨证为纲,气血津液为目”的体系,被全国中医院校沿用至今。
1983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期间,首创中医内科急难症学科方向,建立瘀热、伏毒、癌毒三大理论体系。1990年提出“第二病因学说”,强调病理产物(如痰瘀)可转化为致病因素,为治疗慢性病提供新思路。1996年主持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完成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候规范化研究,制定首个中医肝病疗效评价标准。
2009年周仲瑛荣膺首批“国医大师”称号。此后,他又建立“病机辨证”学术体系,将传统八纲辨证细化为58条核心病机。2015年出版《周仲瑛医案赏析》,公开300余例疑难病诊疗实录。2020年新冠疫情中,93岁高龄仍参与远程会诊,提出“疫毒犯肺,瘀热阻络”病机指导方药组方。2023年6月逝世,毕生践行“读经典、做临床、参名师”九字箴言。
下面列举三个周仲瑛治疗肺结节的医案,与朋友们共同学习。
1、肺结节(痰瘀互结证)
患者右肺下叶8mm磨玻璃结节,伴咳嗽白黏痰,舌暗苔腻
方剂:消瘰丸合血府逐瘀汤化裁
组成:玄参15g 浙贝母12g 生牡蛎30g(先煎)桃仁10g 红花6g 赤芍12g 夏枯草15g 山慈菇9g 莪术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月后复查CT
方解:玄参、牡蛎软坚散结;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夏枯草、山慈菇解毒消癥。全方重在化痰瘀、消癥积。此案周老强调“痰瘀同治”,结节稳定期以攻邪为主,辅以健脾防伤正。
2、肺结节(气阴两虚证)
患者双肺多发微小结节,伴气短盗汗,舌红少苔
方剂: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南沙参15g 麦冬12g 玉竹10g 太子参20g 白术10g 茯苓15g 猫爪草12g 百合10g 仙鹤草30g。隔日1剂,配合西洋参5g代茶饮,持续6月。
方解:沙参、麦冬养阴润肺;太子参、白术健脾气;猫爪草散结不伤阴。体现“养正积自除”思想。此案周老强调虚证结节治疗当培补肺脾,慎用攻伐,佐以轻清散结之品。
3、肺结节(肝郁化火证)
患者肺结节伴胁胀口苦,情志抑郁,脉弦数
方剂: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
组成:牡丹皮10g 栀子6g 柴胡8g 当归10g 白芍12g 浙贝母10g 玄参15g 黄芩9g 夏枯草18g。每日1剂,经期停服,配合耳穴压豆(肝、神门)
方解:柴胡、黄芩疏肝清热;夏枯草、玄参清肝散结;当归、白芍柔肝养血。注重情志调摄。此案周老提出“肝火炼液成痰”致结节理论,治疗需解郁清火并举。
结语:周仲瑛治疗肺结节强调“辨机论治”,将现代影像学所见纳入中医“微观辨证”体系,提出“结节三因论”(痰瘀为形,气郁为枢,正虚为本)。其用药特点为“攻补有时序,重剂起沉疴”,结节活动期用莪术、山慈菇等破血消癥药,稳定期则侧重黄芪、太子参等扶正固本。此诊疗体系为中医治疗肺部占位性病变提供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