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名方止鸣丹,专克耳鸣

发布时间:2025-04-17 阅读:261
原创经方弘医吴医生

耳鸣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临床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特别是耳鸣时间长的老人,病机更是复杂。所以在此有必要先了解下耳鸣的常见中医病因病机。

1、肝火上扰肝胆实火:长期情绪抑郁或暴怒伤肝,导致肝郁化火,火性上炎,循少阳经脉上扰耳窍,表现为突发性耳鸣如潮声,伴口苦、烦躁、头痛等症状
2、肾精不足髓海失养:年老体衰、房劳过度或久病耗伤肾精,肾主骨生髓,耳窍失于濡养,引发持续性蝉鸣样耳鸣,伴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夜尿频多等。
3、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饮食不节或久病体虚,导致脾胃虚弱,清阳之气不能上荣耳窍,出现耳鸣声细弱、劳累后加重,伴乏力、食欲不振等。
4、外感风热邪闭耳窍: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耳部经络,导致耳窍闭塞,出现突发性耳鸣伴耳内胀闷感,常见于感冒后。
5、痰火郁结痰湿壅阻:过食肥甘厚味或脾虚生湿,痰湿郁久化火,上壅耳窍,表现为耳鸣如潮、耳闷胀感,伴痰多黏稠、胸闷脘痞。
6、气血亏虚耳窍失养:久病体虚、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耗伤气血,气血不能上濡耳窍,导致耳鸣声细微、时轻时重,伴面色苍白、心悸失眠。
7、气滞血瘀脉络不通:外伤、情志不畅或久病入络,导致耳部气血瘀滞,出现耳鸣如蝉、夜间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8、情志内伤: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耗伤阴血,加重耳鸣。
9、劳伤精气:过度劳累(包括用脑、用耳过度)耗伤精气,使耳部“虚火”上扰,形成慢性耳鸣。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耳鸣是“本虚标实”之证,核心病机为脏腑精气不足(尤其是肾、肝、脾),兼夹痰、火、瘀等病理产物上扰耳窍。
突发性耳鸣多实:常见于肝火、风热或痰火上攻;
持续性耳鸣多虚:多与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相关。

止鸣丹

出自:清代陈士铎《辨证录》


【方药组成】

    白芍12g、柴胡6g、炒栀子12g、生地15g、麦冬12g、菖蒲10g、茯苓15g、半夏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温2服。

    【组方思路】

    1. 清泻肝胆实火:柴胡、栀子为核心,疏肝利胆,直折火势(针对口苦、目赤等肝胆火盛证)。

    2. 滋阴柔肝:白芍、生地、麦冬三药配伍,防止苦寒化燥伤阴,适用于病程较长或素体阴虚者。

    3. 化痰开窍:半夏、茯苓健脾化痰,石菖蒲专通耳窍,针对痰火壅阻或耳窍闭塞(如耳闷、耳鸣如潮)。

    4. 调和肝脾:柴胡与白芍、茯苓相配,疏肝不耗血,健脾不壅滞,适合虚实夹杂证。


    【方证】

    • 主证:突发耳鸣如蝉鸣或潮水声,耳内肿痛、流清水或脓血,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

    • 兼证:头面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肝胆火旺);或耳闷堵胀、痰多黏稠(痰火上扰)。

    【类方鉴别】


    方剂
    组方特点
    主治方向
    关键区别
    止鸣丹
    白芍+柴胡+栀子+菖蒲
    肝胆火盛或风热耳鸣
    侧重疏肝清火,兼顾滋阴开窍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黄芩+木通
    肝胆湿热(阴痒、带下黄稠)
    清利湿热为主,非专治耳窍
    耳聋左慈丸
    熟地+磁石+石菖蒲
    肝肾阴虚耳鸣(听力渐退)
    滋阴潜阳,无清肝泻火药
    通气散
    柴胡+香附+川芎
    气滞血瘀耳鸣(病程久、舌黯)
    活血行气,无化痰滋阴药


    止鸣丹以“清肝不伤阴,开窍兼化痰”为特色,适合肝胆火盛或风热侵袭的急性耳鸣。


    上一篇:肿瘤病良方(八)唇癌

    下一篇:止痒如神,脱敏有方,体悟中医组方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