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局部与整体,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病灶虽在局部,可它会影响到整体,引起全身性功能失调和形态变化;反之,全身整体状况的好坏又往往能左右治疗的成败及局部治疗的效果。判断一个癌症患者整体情况的好坏对于局部病灶的正确治疗显得十分重要。全身情况好局部病灶好转消散就快,在用药上就以攻为主。而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全身衰弱,或者肿瘤负荷很大,或者已广泛转移,或者出现恶病质时,则必须侧重整体功能的维护,应以扶正为主,特别是要调整脾胃,补气养血,以保“后天之本”,增强抗病能力。若一味追求肿块体积的缩小,患者在经受手术或放疗、化疗等治疗后,一方面要忍受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生存质量、存活时间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这一类患者,治疗的重点在于延长其带瘤生存时间,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有望使部分癌症患者死里逃生,这也正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所在。若只注意整体条件,而忽略局部痛症的状况,如大小、种类、性质、发展浸润情况等,攻伐力度不当,可使某些早期患者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或者忍受一些不必要的痛苦。掌握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意义重大。
二、八纲、脏腑、气血三大辨证互参:恶性肿瘤中医诊断最常用的是八纲、脏腑、气血三大辨证方法。首先,要分清阴阳、虚实、寒热。其次,要确定病位,即属哪一脏腑。再者,要辨证在气、在血只有这3种辨证方法互参而得出的症候,才是正确施治的依据。
三、分清轻重缓急,灵活变通施治;肿瘤病人在临床表现上错综复杂,特别是晚期痛症患者,肿瘤原发部位的症状,浸润、转移症状及并发症掺合在一起,给审证辨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抓住根本,采用正治、反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不同方法,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变通施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附以往患者抗癌效方一则。由于每个患者的年龄、体质、症状各不相同,在恢复的不同阶段也会用到多个方剂,故本文只附上主要治疗阶段且效果可观的药方,为有类似情况的患者提供思路参考。(因患者差异,故在此不标注药量以免照搬误导)
右乳单纯性乳腺癌:
患者曲某,女性,患病时53岁。患病前因精神压力过大,自觉两乳胀痛,以右侧为明显,随情绪波动疼痛时轻时重,右乳外上限可触及4x5厘米肿块一个,质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舌边尖红赤,苔黄,脉弦数,医院确诊乳腺癌,证属肝郁气结,患者恐于手术,故希望先用中医方法治疗。对该患者拟用药方以疏肝散结、活血化瘀法为主。
药方如下:香附,郁金,青皮,柴胡,桃仁,红花,王不留行,半枝莲,白花蛇舌草。
服药一个半月后复查,肿块缩小至1.5x2.0厘米,全身症状大部分消失。动员其手术治疗,术后又进行4次化疗。手术康复后,继用上方加扶正养血中药,服用一年。后一直服用中药调养,身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