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癌证临症配方案例分享(食管癌胃癌结肠癌)

发布时间:2025-10-05 阅读:741
无限疯彩医海拾方

食管癌

【案一)

刘某,男,54岁,汉族,工人。1986年10月24日初诊。

自诉:近3个月吞咽不利,开始诊断为咽炎,服药多不见效,病症逐渐加剧,近期只能进流食,因怕有恶性病变急去大医院检查,经食管镜检查、活检后确诊为“食管癌”,医师建议手术、放疗,因本人惧怕手术则要求服中药治疗,经介绍前来就诊。

症状:吞咽困难,每日只能进流食。进行性消瘦,胸背疼痛,固定不移,有锥痛感,恶心发呕,胸脘痞闷。舌质红,有瘀斑,苔薄黄而腻,脉象细涩。

辨症:根据脉症分析,是由久劳耗伤津液,食用过热,刺激性物质损及食管,情志失调,气滞而血凝,恶变致成癌疾。

诊断:食管癌。

治则:抗癌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解郁,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

处方:石见穿30克,干蟾皮10克,桃仁10 克,丹参 18克,陈皮10克,海藻 18克,代赭石24克,急性子12 克,半枝莲18克,制半夏10克,路路通10克。5付,水煎服。

10月29日二诊:服药之后自觉胸中较前舒适,恶心减轻,是方药切症,效不更方,继服10付。

11月13日三诊:进食已较前佳,只是常有咯气,则宗上方进退再服。

处方:石见穿30克,半枝莲18 克,姜半夏10克,公丁香6克,紫降香12 克,代赭石 24克,桃仁10 克,丹参18克,路路通10克,广陈皮10克,急性子12克,佛手10克,枳实10克,麦芽 12克,干蟾皮10 克。5付,水煎服。

11月18日四诊:咯气大减,饮食增加,吞咽有时顺利,有时较差,胸痛减轻,是方药切症,不更方,继服10付。

11月28日五诊;近3日能食面条1碗(每顿),精神较前增加,已在院内活动,心情也觉好了许多,不更方再服10付。

12月7日六诊:近4~5日甚好,饮食量已恢复到病前,有时还能吃一块馍馍(指软些的),患者仍要求服上方,故不更方再服10付。

12月17日七诊:吞咽已顺利,饮食正常,精神转佳,已能做一般事务,嘱患者切忌过热、过硬、过凉食物,保持情志和畅等,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代赭石18克,急性子10克,干蟾皮10克,石见穿30克,姜半夏10克,紫苏6克,桔梗6克,枳实10克,路路通10克,桃仁10克,丹参15克,海藻18克,佛手10克,麦芽 12克。5付,水煎服。

12月22日八诊:饮食正常,胸脘无异常,精神佳,则宗上法继服10付。

1987年1月3日九诊:舌质红,舌苔薄,脉象和平,嘱患者宗上方取10付,每3日服1付。

2月2日十诊:除感冒略有不适外一切皆佳,嘱患者宗上方取20付,每3日服1付巩固。1989年5月16日刘某领儿子就诊面告再无不适。

方解:本例“食管癌”患者,是由“久劳耗伤津液,食用过热、刺激性食物损及食管,情志失调,气滞血凝,恶变致成癌疾”,故对本症的治疗采用“抗癌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解郁,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法。由于方药切症,施药亦中病疾,已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方中石见穿、干蟾皮、海藻、急性子、制半夏抗癌散结;代赭石降逆止呕,抑制食管肿瘤细胞增生;紫丹参、桃仁、佛手、路路通活血祛瘀,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紫苏、桔梗善和胸中之气;丁香、降香降气止咯;枳实、陈皮理气解郁;麦芽消食和胃。

【案二]

马某,男,52 岁,回族,工人。1985年3月12日初诊。

自诉:从1月份开始进食时有噎感,渐渐消瘦,吃药打针皆无效验,每日只能靠流食度日,有时吐出白色黏液,胸骨后及背部有时出现锥刺样疼痛,急去大医院检查,经拍片、食管镜活检后确诊为食管癌,医师说无法手术,给予化疗和放疗,由于体力不支特来就诊中医。

症状:面包萎黄,形体消瘦,精神不佳,每日进食约90克,只能进稀糊、牛奶,吐白色黏痰,胸骨后及背部有锥刺样阵痛,进食加剧,食入即吐。舌绛有瘀斑,苔黄腻,脉象细涩。

辨症:根据脉症分析,本病是由久劳耗伤阴液,饮食郁伤食管,瘀血内阻,气机失畅,恶变致成癌疾。

诊断:食管上段癌。

治则:抗癌散结,活血化瘀,解郁理气,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

处方:石见穿30克,代赭石30克,海藻18克,丹参18克,桃仁10克,干蟾皮10克,急性子 12克,制半夏10克,半枝莲18克,路路通10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5付,水煎服。

3月17日二诊:服药后恶呕大减,痰亦减少,是方药切症,效不更方,宗上方再服10付。3月27 日三诊:已不呕吐,痰涎减少许多,食量增加,只是咯气频频,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公丁香6克,柿蒂10克,石见穿30 克,海藻18 克,法半夏10克,广陈皮10克,丹参18克,桃仁10克,干蟾皮10克,代赭石18克,路路通10克,半枝莲18克,急性子10克。5付,水煎服。

4月2日四诊:服药后咯气减少,是方药切症,不更方再服10付。

4月12日五诊:近3日饮食欠佳,胃中略有不适,是土气失安之故,则宗上法进退再服。处方:佛手10克,干蟾皮10克,急性子10克,枳实10克,制半夏10克,广陈皮10克,海藻 18 克,石见穿30克,半枝莲18克,路路通10克,代赭石18克,丹参18克,桃仁10克,麦芽12克,降香10 克。5付,水煎服。

4月17日六诊:服药后饮食增加,胃中已较前舒适,不更方,再服10付。

4月27日七诊:近2日胸中略有不适,饮食正常,已能食汤面一碗多,有时两碗,有时略有噎感。此乃胸中气脉失和之故,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石见穿30克,紫苏6克,桔梗6克,桃仁10克,丹参18克,路路通10克,半枝莲18克,制半夏10克,代赭石18克,陈皮10克,麦芽12克,干蟾皮10 克,急性子10克,海藻18克。5付,水煎服。

5月3日八诊:胸中已觉舒适,饮食正常,饮食已很少噎感,不更方再服10付。

5月13日九诊:诸症基本消失,已能吃软馍馍,精神良好,近几日经常做一般劳动,除略有疲乏之外余症(-),则宗上方进退再服。

处方:石见穿30克,干蟾皮10克,枳实10克,急性子12克,路路通10克,丹参18克,佛手10克,广陈皮10克,海藻18克,半枝莲18克,制半夏10克,代赭石18 克。5 付,水煎服。

5月18日十诊:无不适感,舌质红,苔薄,脉象和平,是疾病已愈之象,不更方,宗上法继进10付,每2日服1付。6月7日十一诊:诸症已平,无不适感,今已上班10日,建议停药观察,患者因惧怕复发,要求再服20付,嘱患者每3日服1付。

1994年1月3日马某领妻子诊治胰腺炎,面告一切很好。

方解:本例“食管癌”患者,是由“久劳耗伤阴液,饮食郁伤食管,瘀血内阻,气机失畅,恶变致成癌疾”,因此,对本例病人的治疗则采用“抗癌散结,活血化瘀,解郁理气,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法。由于方药切症,疗效较好,十一诊治愈。方中石见穿、海藻、制半夏、干蟾皮、半枝莲、急性子抗癌散结;竹茹、代赭石降逆止呕,抑制食管肿瘤细胞增生;桃仁、丹参、佛手、路路通活血祛瘀,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丁香、降香、柿蒂、枳实、陈皮降气止咯,调理气机;紫苏、桔梗善调胸中之气;麦芽消食和胃。

(案三)

苏某,男,61岁,回族,农民。1987年3月18日初诊。

自诉:今年1月份出现吞咽困难,卫生院诊断为慢性咽炎,吃药、打针半月无效,而且越来越重,继而噎塞疼痛如同锥刺,有时恶心呕吐,吐出白色黏痰,吐后稍适,急去大医院检查,经摄片、食管镜活检后确诊为食管癌(中段),医生让立即手术治疗,因本人害怕特来就诊中医。

症状:食管噎塞、疼痛、吞咽困难,伴有恶心呕吐,吐后痛减,吐出白色黏痰。舌质红、苔黄腻,脉象细涩兼数。

辨症:根据脉症分析,是由久劳伤津,饮食失节,郁瘀内阻,积热成毒所致。诊断:食管中段癌。

治则:抗癌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转化癌细胞,消散细胞增生。

处方:竹茹10克,代赭石24克,法半夏10克,干蟾皮10克,路路通10克,石见穿 30克,半枝莲18克,急性子12克,丹参18克,桃仁10克,僵蚕10克,枳实10克,海藻18克,蒲公英30克,桃仁10克,丹参18克,降香10 克。5付,水煎服。

3月23日二诊:服药后恶心呕吐大减,白色黏痰亦减,是方药切症,效不更方,继服10付。

4月2日三诊:已不恶心呕吐,白色黏痰大减,疼痛也较前轻,每日3~4餐,每餐一小碗流食,精神已较前佳,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石见穿30克,半枝莲18克,僵蚕10克,枳实10克,干蟾皮10克,制半夏10克,代赭石 24克,麦芽10克,路路通10克,桃仁10克,丹参18克,广陈皮10克,急性子12克,佛手10 克。5付,水煎服。

4月7日四诊:昨日吃了两碗薄汤面条尚好,精神大有好转,近2日常在院内活动,每日疼痛1~2次,吐出黏痰后渐消失,不更方,继服10付。

4月17日五诊:近5~6日较舒适,有时像正常人一样,患者仍要求服上方,于是将上方内加入海藻18克,服10付。

4月27日六诊:近些时日很少噎塞,饮食增加,前日还吃了一个软馍馍还觉可以,嘱患者不可掉以轻心,仍然不吃硬食、鸡、鱼、芫荽、酒、辣椒为好,不更方,仍宗上方再服10付。

5月8日七诊:前日受凉咯气,至今不愈,咯时亦觉胸中不适,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公丁香6克,石见穿30克,法半夏10克,柿蒂10克,半枝莲18克,丹参 18 克,桃仁10克,广陈皮10 克,海藻 18克,路路通10克,干蟾皮10克,急性子10克,代赭石 18克。5付,水煎服。

5月13日八诊:已不咯气,胸中已适,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石见穿30克,枳实10克,干蟾皮10克,制半夏10克,僵蚕10克,代赭石 18克,广陈皮10克,桃仁10克,丹参18克,蒲公英30克,紫苏6克,桔梗6克,海藻 18克,急性子10克,麦芽12克,半枝莲18克,路路通10克,佛手10克。5付,水煎服。

5月23 日九诊:诸症已基本消失,精神良好,已能做些一般性劳动,不更方,继服10付。6月2日十诊:诸症(-),舌质红,苔薄,脉象和平,仍宗上方取10付,每2日服1付。6月23 日十一诊:无症状反应,建议停药观察,患者因惧复发,要求再服20付巩固,故嘱患者每3日服1付。

1989年1月13日,苏某领一位肝硬化患者就诊,面告一直良好。

方解:本例“食管中段癌”患者,是由“久劳伤津,饮食失节,郁瘀内阻,积热成毒”致病,因此,本例病人的治疗则采用“抗癌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转化癌细胞,消散细胞增生”法。由于方药切症,治疗效果很好,历经十一诊完全治愈。方中干蟾皮、海藻、法半夏、急性子、半枝莲、石见穿抗癌散结;竹茹、代赭石降逆止呕,抑制食管肿瘤细胞增生;公丁香、降香、柿蒂、枳实、陈皮止咯,调理气机;丹参、佛手、桃仁、路路通活血祛瘀,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紫苏、桔梗轻用,善调胸中之气;蒲公英重用清热散结,转化癌细胞;麦芽消食和胃。

[案四]

刘某,男,62岁,汉族,退休工人。1987年3月18日初诊。

自诉:1986年12月份咽下有噎感,去卫生所检查诊断为咽炎,吃药不见效验,而且越来越重,服用不少中药也无效验。今年2月份加重,出现吞咽困难,胸及锁骨后痛,呕吐恶心,因怕是“食管癌”去大医院检查,X线显示:局部蠕动改变,黏膜纹中断,僵直,腔内充盈缺损,钡剂通过障碍。脱落细胞检查(+)。食管镜检查“可见到肿瘤”。临床诊断:食管癌。医师建议手术、化疗,自己见两例“食管癌”皆死亡,则出院服中药治疗,经介绍前来就诊。

症状:声音嘶哑,面色萎黄,进行性消瘦,吞咽困难,胸及锁骨后痛,恶心呕吐,吐出黏液性白痰,舌质绛紫,苔腻,脉象细涩。

辨症:根据脉、症、自诉分析,本症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痰郁阻滞,气机失畅,郁结致病。

诊断:食管癌。

治则:抗癌散结,解郁祛痰,活血化瘀,清化解毒,调理气机,转化癌细胞,消散细胞增生。处方:海藻18克,枳实10克,柴胡6克,郁金10克,半枝莲18克,石见穿30克,竹茹10克,法半夏10克,僵蚕10克,广陈皮10克,干蟾皮10克,山慈菇10克,急性子10克,蒲公英30 克,三棱6克,莪术6克。5付,水煎服。

3月23日二诊:服药之后呕吐减少,痰也减少,是方药切症,效不更方,继服10付。

4月2日三诊:嘶哑已有好转,吞咽已较前顺利,舌质红绛,苔薄黄而腻,脉象沉细,属疾病见好之象,不更方,再服10付。

4月12日四诊:吞咽大有好转,已不恶心,黏痰已少许多,但胸中仍觉不适,脉象沉,属胸气失和之故,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海藻18克,路路通10克,法半夏10克,广陈皮10克,紫苏6克,桔梗6克,昆布10克,僵蚕10 克,枳实18克,麦芽12克,石见穿30克,半枝莲18克,丹参18克,桃仁 10

克,干蟾皮10克,代赭石18克,急性子10 克。5付,水煎服。

4月17日五诊:服药之后诸症均大减,是方药切症,不更方,继服10付。

4月27 日六诊:精神已大有好转,每日三餐,每餐食汤面条一碗多,有时还能吃一块软馍馍,有时胸中略有不适,吐出少许黏液后亦消失,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法半夏10克,瓜蒌皮15 克,僵蚕 10 克,代赭石18克,广陈皮10克,半枝莲 18克,石见穿30 克,海藻 18克,干蟾皮10克,山慈菇10克,枳实10克,三棱6克,路路通10克,丹参18 克,桃仁10克,佛手10 克。5付,水煎服。

5月3日七诊:近2日有些咯气,咯后略有不适,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柿蒂10克,公丁香6克,降香10克,桃仁10克,丹参18克,佛手10克,海藻 18克,代赭石18克,路路通10克,石见穿30克,半枝莲18克,枳实10克,广陈皮10克,干蟾皮10克,紫苏6克,桔梗6克。5付,水煎服。

5月8日八诊:已不咯气,胸中已觉舒适,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石见穿30 克,半枝莲18克,海藻 18克,制半夏10克,路路通10克,蒲公英30克,丹参18克,桃仁10克,干蟾皮10克,麦芽12克,佛手10克,代赭石18克,枳实10克,广陈皮 10 克,僵蚕10 克。5付,水煎服。

5月13日九诊:诸症基本消失,吃饭如同常人,嘱患者仍然忌口,不饮食过热、过凉、过硬、过刺激食物及发物(指鸡、鱼、芫荽、酒、辣椒等),不更方,再服10付。

5月23日十诊:症状消失,无不适感,舌质红,苔薄,脉象和平,建议停药观察,患者惧怕复发,要求服药巩固,嘱患者宗上方取10付,每3日服1付,然后服一料散剂巩固疗效。

散剂方:昆布30 克,海藻 45 克,炮山甲30克,干蟾皮30克,枳实3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半枝莲30克,丹参50克,桃仁30克,代赭石50克,僵蚕30克。

制法:将上方共为细面,装在干净瓶内备用。服法:每日2 次,每次10 克。

1989年10月16日刘某领一位脑血栓患者就诊,面告再无复发。

方解:本例“食管癌”患者,是“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痰郁阻滞,气机失畅,郁结致病”。因此,对本例病人的治疗则采用“抗癌散结,解郁祛痰,活血化瘀,清化解毒,调理气机,转化癌细胞,消散细胞增生”法。由于方药切症,历经十诊治疗而痊愈。方中海藻、山慈菇、急性子、干蟾皮、半夏、昆布、半枝莲、石见穿抗癌散结,解郁化痰;蒲公英清热解毒,转化癌细胞;丹参、佛手、桃仁、路路通活血化瘀,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紫苏、桔梗善调胸中之气;公丁香、柿蒂、枳实、陈皮止咯,调理气机;竹茹、代赭石降逆止呕,抑制食管肿瘤细胞;瓜蒌皮祛痰宽胸;麦芽消食和胃;炮山甲、三棱、莪术活血通经,消散细胞增生。


胃癌

【案一)

马某,男,52 岁,回族,农民。1974年3月11日初诊。

自诉:患有胃病多年,时好时坏,由于家中劳力少,人口多,经济不宽裕等原因,没有系统治疗。从去年11月份病情加重,去医院治疗,医师诊断为慢性胃炎。打针、吃药皆无效验。之后,改为中药治疗,依然只重不轻,无之奈何去大医院全面检查,胃镜取样分析后诊断“胃癌”,医生建议手术、化疗,由于本人害怕手术,则要求服中药治疗。症状:面包萎黄,少华,形体消瘦,胃中胀满疼痛,可扪及到包块,有压痛,食欲欠佳,食少,舌质红绛,脉象细涩。

辨症:根据脉、症分析,本症是由饮食不节,损伤中腑,尤兼情志滞郁,引火生痰,痰瘀互结,致成恶疾。

诊断:胃癌。

治则:抗癌散结,化瘀解毒,转化癌细胞,消散细胞增生。

处方:石见穿30克,丹参15克,海藻18克,炮山甲10克,香附12 克,生牡蛎30 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昆布12克,党参18克,桃仁10克,半枝莲18克,延胡索12克,醋炒柴胡6克,夏枯草花18 克。5 付,水煎服。

3月16日二诊:服药之后痛、胀均有减轻,精神略佳,已能食半碗稀饭,1日4食,大便2次,有异恶物,舌苔略退,脉象细涩,是方药切症,效不更方,宗上方再服10付。

3月26日三诊:胃中已觉较前舒适,已能食稀饭一碗,1日4食,已能下床行走,舌苔退,脉象细涩,则宗上方进退再服。

处方:三棱6克,蓬莪术6克,炒枳壳6克,紫苏梗6克,桔梗6克,炒香附子12克(碎),炒延胡索12克(碎),丹参10克,海藻18克,昆布10克,当归尾10克(酒炒),夏枯草花30克,生牡蛎30克,炮山甲10克(碎),广陈皮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石见穿30克,半枝莲18 克。5付,水煎服。

4月1日四诊:精神转佳,每顿一碗稀饭、一个软馍馍,是方药切症,不更方,继服10付。4月11日五诊:胃中胀痛已基本消失,心情不畅或吃硬食时略有不适,舌苔退净,脉象转佳,则宗上方进退再服。

处方: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30克,枳实10克,佛手10克,肿节风18克,丹参 15克,香附子10克(碎),延胡索12克(碎),广陈皮10克,炒麦芽12克,炒白芍10克。5付,水煎服。

4月16日六诊:前日变天下雨胃中略有不适,天晴已缓解,是属天气之故,不更方,再服5付。

4月21日七诊:前日又略有不适,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炮山甲10克,海藻18克,炒枳壳6克,石见穿24克,半枝莲18克,佛手10 克,炒延胡索 12克,炒香附子12克(碎),炒鸡内金6克,紫苏梗6克,炒白芍10克,牡蛎30克,丹参 12 克,炒麦芽 12 克,炒谷芽12 克。5 付,水煎服。

4月26日八诊:近几日再无不适,是方药切症,不更方,继服10付。

5月7日九诊:诸症(一),脉、舌正常,建议停药观察,患者惧怕复发,要求再服20付巩固,故嘱患者要节制饮食、忌口,不吃刺激食物等;每3日服1付。

注:忌食鸡、鱼、酒、芫荽及不易消化食物。

方解:本例“胃癌”患者,是由“饮食不节,损伤中腑,尤兼情志滞郁,引火生痰,痰瘀互结,致成恶疾”,因此,对本例病人的治疗则采用“抗癌散结,化瘀解毒,转化癌细胞,消散细胞增生”法。由于方药切症,历经九诊治愈。方中昆布、海藻、半枝莲、石见穿、白花蛇舌草、肿节风抗癌散结,化瘀解毒;炮山甲、牡蛎、三棱、莪术、丹参、夏枯草花软坚散结,化瘀通经,消散细胞增生;紫苏、桔梗、炒枳壳、枳实、广陈皮解郁,调理气机;桃仁活血祛瘀;党参扶正培扶肌体抗癌细胞;香附子、延胡索、佛手、当归尾理气,散瘀,止痛;赤芍、白芍合用,乃一和一补,一进一退,借以达到转化癌细胞的目的;麦芽、谷芽、炒鸡内金培土,消食和胃。

[案二)

孙某,男,59 岁,汉族,农民。1984年9月12日初诊。

儿子代诉:去年6月份开始胃中不适,有时欲呕,去医院诊治,误诊为慢性胃炎,吃了几个月的胃药多不效验,病情逐渐加重,消瘦。住院经胃镜活检,确诊为“晚期胃癌”,已失去手术机会,如今已3天未进些许饮食,只灌下少许稀汤,经介绍前来就诊。

症状:面色萎黄、失华,形体消瘦,胃中疼胀,有时呕吐,吐出痰涎物质,色白黏腻,言语声低,舌质绛紫,脉象微。

辨症:根据脉、症分析,本症是由饮食不节,内郁结聚致病。诊断:胃癌。

治则:抗癌散结,培扶肌体抗癌细胞,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

处方:西洋参6克(另炖),昆布15克,海藻18克,石见穿30克,半枝莲18克,炮山甲10克(碎),丹参15 克,桃仁10克,代赭石18克,法半夏10克,三七6克(冲),延胡索5克(碎),炒枳壳6克,紫苏梗6克,桔梗6克,竹茹10克,僵蚕10克。5付,水煎服。

9月17日二诊:服药之后痛胀略减,1日夜内吐过2次,近2日已可进些许稀糊、牛奶等流质,是方药切症,则宗上方继进10付,每次进药时用童尿50毫升做药引。

9月27日三诊:胀痛又减,近3日内只吐过一次,黏痰物质减少,1日4食,每次一小碗稀糊,精神大有好转,已能下床在室内活动,舌紫绛,腐苔见退,脉象细弱,仍宗上方再服10付。

10月7日四诊:病情大有好转,近3日已能去院内活动,1日3~4餐,每次能吃一碗薄汤面,病人想吃肉食,嘱患者忌食鸡、鱼、芫荽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亦可用羊羔肉炖青萝卜食之,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半枝莲18克,石见穿30克,三棱6克,莪术6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花18克,炮山甲10 克,生牡蛎30克,三七6克(冲),延胡索15克(碎),丹参15 克,桃仁10克,西洋参6克(另炖),昆布10克,海藻18克,枳实10克,佛手10克,炒麦芽12克。5付,水煎服。

10月12日五诊:病好大半,半月内只吐过1次,只吐出些许黏液未吐饭食,不更方,宗上方继服10付。

10月22日六诊:近10日再无呕吐,有时胃中略有不适,饮食如同常人,已能做一般性事务,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僵蚕10克,半夏曲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西洋参6克(另炖),三七6克(冲),佛手10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枳实6克,半枝莲30克,石见穿18克,广陈皮6克,炒白芍10克,延胡索12克(碎),炮山甲10克,海藻18克。5付,水煎服。

10月27日七诊:近3日无不适,自觉如同正常人,舌质红,舌苔薄,脉象软,乃属恢复之象,不更方,再服10付。

11月6日八诊:诸症(一),活动多时有些气短,属体虚未复之故,则宗上法进退再服。处方:炙黄芪15克,西洋参6克(另炖),党参15克,海藻18克,丹参15克,桃仁10 克,炒枳实6克,半枝莲18克,石见穿18克,佛手10 克,三七6克(冲),炮山甲6克,牡蛎 18克,广陈皮6克。5付,水煎服。

11月11日九诊:气短减轻,诸症(-),仍宗上方继服10付。11月21日十诊:气已不短,舌质红,苔薄,脉象和平,建议停药观察,患者惧怕复发,要求再服30付,嘱患者每2日服1付,服10付;后20付每3日服1付。

1986年3月12日,孙某领孙子诊治乙型肝炎面告一直很好。

方解:本例“胃癌”患者,是由“饮食不节,内郁结聚”致病,因此,对本例病人的治疗则采用“抗癌散结,培扶肌体抗癌细胞,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法。由于方药切症,历经十诊而康复。方中昆布、海藻、半枝莲、石见穿抗癌散结;代赭石、法半夏降逆止呕祛痰涎,抗癌,抑制细胞增生;蒲公英、僵蚕消炎,祛痰结,转化癌细胞;穿山甲、牡蛎、三棱、莪术、夏枯草花软坚散结,消散细胞增生;西洋参、党参,黄芪、白芍补虚扶正,培扶肌体抗癌细胞;丹参、桃仁、佛手活血化瘀;香附子、延胡索、陈皮、枳实、紫苏、桔梗调理气机,止痛;三七止血、散瘀、止痛,以制活血之峻;麦芽、半夏曲消食,祛痰,和胃培土。

【案三)

杨某,女,63 岁,汉族,农民。1996年1月24日初诊。

女儿代诉:患慢性胃炎已有10余年,胃酸过多从小至今,多年来一直吃胃药,时好时坏,今年5月份加重,在县医院胃检查怀疑是胃癌,来大医院复查已诊断为胃癌(胃小弯),已失去手术机会,只能做化疗,建议回去服中药为好,经介绍前来就诊。

症状:面色萎黄,少华,消瘦,胃腑痛胀,不适,恶心,食少,舌质红绛,脉象细而涩。

辨症:根据脉、症分析,本症是由饮食失节,冷热无度,又兼情志怫郁,引火生痰,胶结不化,气滞血凝,瘀毒内生致病。

诊断:胃小弯癌。

治则:抗癌解毒,消散细胞增生,理气消积,转化癌细胞。

处方:炮山甲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三七6克(冲),海藻18克,昆布15 克,煅瓦楞子12克,丹参15 克,牡蛎30克,炒香附子15克(碎),炒延胡索15克(碎),炒枳壳6克,紫苏梗6克,桔梗6克,降香10克,赤芍10克,石见穿30克,软柴胡10克。5付,水煎服。

1月29日二诊:服药之后自觉略有好转,痛、胀已较前轻,是方药切症,不更方,继服10付。

2月8日三诊:诸症均有减轻,食量略有增加,独觉胃酸多,则宗上方进退再服。

处方:炮山甲10克,煅牡蛎40克,煅瓦楞子15克,海藻 18 克,昆布15克,丹参15 克,赤芍10 克,三七6克(冲),炒香附子15克(碎),炒延胡索15克(碎),炒枳实6克,佛手10克,三棱6 克,莪术6克,半枝莲18克。5付,水煎服。

2月13日四诊:胃酸已有减少,痛、胀均有减轻,是方药切症,不更方,继服10付。2月23日五诊:近2日有些恶心,肚腹有些胀,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炙鳖甲 24 克,牡蛎30克,土元10克,炒白芍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砂仁6克(后下),炒香附子15克(碎),炒延胡索15克(碎),三七6克(冲),藿香10克,石见穿30克,山慈菇10 克,佛手10克,炒枳壳6克,小青皮6克,广陈皮6克,紫苏梗10克,大腹皮15克,代赭石 18 克。5付,水煎服。

2月28日六诊:恶心、腹胀均减,是方药切症,不更方,继服10付。

3月10日七诊:已不恶心、腹胀,仍觉胃中有包块一样,有时痛而不适,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炮山甲10克,佛手10克,炒枳实6克,丹参15克,炒鸡内金10克,海藻18克,昆布15 克,三棱6克,莪术6克,牡蛎30克,紫苏梗6克,桔梗6克,三七6克(冲),炒香附子15克(碎),炒延胡索15克,降香10克,小青皮6克,广陈皮6克,软柴胡6克,炒白芍10克,赤芍10克,石见穿30克。5付,水煎服。

3月15日八诊:诸症均祛大半,胃中包块已感觉不到,生气时饮食差,变天时亦有不适,仍宗上方继进10付。

3月25日九诊:近2日又有胃酸,余症已基本消失,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炮山甲10 克,煅牡蛎30克,煅瓦楞子15克,昆布 10 克,海藻 18 克,三七6克(冲),炒香附子15克(碎),炒延胡索15克(碎),炒枳壳6克,丹参15克,紫花地丁15克,石见穿30克,山慈菇10克,夏枯草花(球)15克,薏苡仁15克,软柴胡6克,紫苏梗6克,降香10 克,广陈皮6克。5付,水煎服。

3月31日十诊:胃酸减少,腹内亦觉舒适,饭食如同正常人,乃宗上方再服10付。

4月10日十一诊:诸症消失,无不适感,饮食、睡眠皆正常,嘱患者仍取上方10付,每3天服1付。

方解:本例“胃癌”患者,是由“饮食失节,冷热无度,又兼情志怫郁,引火生痰,胶结不化,气滞血凝,瘀毒内生”致病,因此,对本症的治疗则采用“抗癌解毒,消散细胞增生,理气消积,转化癌细胞”法。由于方药切症,治疗效果很好,历经十一诊痊愈。方中昆布、海藻、半枝莲、石见穿、山慈菇、土元抗癌解毒,消散细胞增生;鳖甲、三棱、莪术、牡蛎、瓦楞子软坚散结,消散细胞增生;丹参、赤芍、佛手活血化瘀,消散细胞增生,转化癌细胞;枳壳、枳实、青皮、大腹皮、藿香、紫苏梗、桔梗、香附子、降香、延胡索解郁消胀,理气止痛;柴胡、代赭石平肝降逆,抑制细胞增生;苍术、厚朴、砂仁和胃宽中;白芍、薏苡仁、紫花地丁扶正益本,转化癌细胞;鸡内金消食和胃;三七活血,散瘀,止痛。


结肠癌

【案一)

胡某,男,52岁,汉族,一般干部。1986年3月18日初诊。

自诉:1980年6月15日,因吃剩饭患急性肠炎住院,3日后泻止,因工作需要出院未彻底根治,虽然吃了一些药也是时好时坏,1985年加重住院。经检查确诊“慢性结肠炎”,住院2个月无大的效验,出院改服中药,时好时坏。春节期间,因食物而激发,症状加剧,去大医院住院检查,确诊为结肠癌,医师建议手术化疗,由于本人惧怕手术而改服中药治疗。

症状:大便增多,小腹坠痛不适,日渐消瘦,贫血,大便表面有少量血液、黏液附着,舌质淡红,有腐苔,脉象细弱。

辨症:根据自诉、脉、症分析,本症是由饮食不节,食下变质食物致成腹泻症,由急到缓,迟迟不愈,时常复发,及致脾虚失运,气机失畅,湿热之邪恋于肠,滞留不散,蕴毒结聚成形,恶变成为癌疾。

诊断:结肠癌。

治则:抗癌解毒,扶正健脾,散结止痛,转化癌细胞。

处方:天龙6克(研成粉分三次冲服),制附子6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18克,延胡索12克(碎),三七粉6克(冲),白花蛇舌草30克,炒枳壳6克,炒黄连10克,煨诃子10克。5付,水煎服。3月23日二诊:服药后自觉症状减轻,是方药切症,不更方,继服10付。

4月2日三诊:肠道痛、胀又减,大便每日2~3次,但觉疲乏无力,则宗上法增进。

处方:白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三七6克(冲),薏苡仁18克,天龙6克(研成细末分三次冲服),制附子6克,炒枳壳6克,炒黄连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延胡索 12克(碎)。5付,水煎服。

4月7日四诊:服药之后觉着疲乏减轻,是方药切症,效不更方,继服10付。

4月17日五诊:诸症均觉减轻,大便1~2次,患者仍要求服上方,故不更方继服10付。4月27日六诊:自觉病好大半,行路觉气短,则属气虚之故,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紫河车5克(研成细末分3次吞服),西洋参10克(另炖),天龙6克(研成细粉分3次吞服),制附片6克,薏苡仁18克(炒),败酱草30克,半枝莲30克,炒枳壳6克,炒延胡索12 克(碎)。5付,水煎服。

5月1日七诊:服药后气短减轻,精神也较前好,不更方,继服10付。5月9日八诊:诸症基本消失,患者仍要求服上方,故不更方再服10付。

5月19日九诊:前1日腹中略有不适,3个小时后又恢复正常,则宗上法进退再服。处方:白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炒薏苡仁18克,半枝莲30克,天龙6克(研成细末分3次冲服),炒延胡索12克(碎),炒黄连10克,煨诃子10克,胎盘粉6克(分3次冲服),炒枳壳6克,炮附片5克,败酱草30克。5付,水煎服。

5月24 日十诊:诸症消失,自觉如同正常人,舌质红,苔薄,脉象和平,不更方,继服10付。

6月3日十一诊:再无不适,建议停药观察,患者惧怕复发,要求再服20付巩固,故嘱患者宗上加服20付,每3日服1付。

1988年4月16日,胡某领一位子宫内膜炎患者就诊,面告一直很好。

方解:本例“结肠癌”患者,是由“饮食不节,食下变质食物致成腹泻症,由急到缓,迟迟不愈,时常复发,及致脾虚失运,气机失畅,湿热之邪恋于肠,滞留不散,蕴毒结聚成形,恶变成为癌疾”。因此,对本例患者的治疗则采用“抗癌解毒,扶正健脾,散结止痛,转化癌细胞”法。由于方药切症,历经十一诊而痊愈。方中天龙抗癌散结止痛;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抗癌消炎;延胡索、炒枳壳理气止痛;制附片、败酱草一阴一阳,凉大于热,可进可守,助阳而消炎;三七止血,散瘀,止痛;党参、炒白术、茯苓、薏苡仁、白参、西洋参、紫河车扶正健脾,培扶肌体抗癌细胞,转化癌细胞;黄连消炎止泻,转化癌细胞;煨诃子收敛止泻。

[案二)

李某,男,62岁,汉族,退休工人。1987年11月2日初诊。

自诉:1985年6月13日痢疾住院,经打针、吃药10余天缓解,出院之后有时仍有不适,大便有黏液。1987年6月份又发作痢疾,住院虽急性缓解却一直腹中不适,大便1日2~4次,下坠不适,出院后改服中药依然无效,10月6日加重,急去大医院检查,确诊为“结肠癌”,医生建议手术、放疗,因本人曾见2例患者手术、放疗无一生存者,则出院服中药治疗,经介绍前来就诊。

症状:面色萎黄,消瘦,大便3~4次,小腹坠痛不适,有黏液与血附着于大便,舌质淡红。苔腐,脉象细弱兼数。

辨症:根据自诉、脉、症分析,本症是由饮食不节,患染痢疾之症,由急而缓,迟迟不愈,及致脾虚失运,气机失和,湿热之邪恋于肠,滞留不散,蕴毒结聚而成形,恶变致成癌疾。

诊断:结肠癌。

治则:扶正健脾,抗癌解毒,散结止痛,培扶肌体抗癌细胞,转化癌细胞。

处方: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黄连10克,薏苡仁18克,炮附片6克,天龙6克(研成细粉分3次服),炒延胡索12克(碎),败酱草30克,炒枳壳6克。5付,水煎服。

11月7日二诊:服药之后自觉小腹较前舒适,是方药切症,效不更方,继服10付。11月17日三诊:大便次数减少,腹痛亦减,四肢疲乏无力,则宗上方增进。

处方:白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炮附片6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18克,炒黄连10克,天龙6克(研成细粉分3次服),炒延胡索12克(碎),炒枳壳6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 克。5付,水煎服。

11月22日四诊:乏力减轻,有时腰中不适,大便1日2~3次,黏液与血液物质均有减少,是方药切症,则宗上方继服10付。

12月2日五诊:大便1日2次,精神各方面较前皆好,患者仍要求服上方,故不更方再服5付。

12月7日六诊:近几日常在院内活动,只觉着气短,腰酸腿困,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紫河车6克(研成细粉分3次冲服),西洋参6克(另炖),炒延胡索12克(碎),炒狗脊10 克,炒黄连10克,炮附片6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18克,天龙6克(研成细粉分3次服),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炒枳壳6克。5付,水煎服。

12月12日七诊:气短,腰腿症状较前略有减轻,是方药切症,不更方,继服10付。

12月22日八诊:近3日觉着身体特别轻爽,大便1日1~2次,有少许黏液和血液,是方药切症,不更方,再服10付。

12月31日九诊:近2日腹内似乎有些胀气,其他(-),属肠胃气失和之故,则宗上法进退再服。

处方:西洋参10克(另炖),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大腹皮12克,炒黄连10克,天龙6克(研成细粉分3次冲服),紫河车6克(研成细粉分3次冲服),炒枳壳6克,炮附片6克,炒延胡索 12克(碎),败酱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 克。5付,水煎服。

1988年1月6日十诊:诸症消失,自觉如同常人,舌质红,苔薄,脉象平和,仍宗上方继服10付。

1月16日十一诊:近半月一直良好,建议停药观察,患者惧怕复发,要求再服20付药巩固,故嘱患者每3日服1付,一年内仍注意饮食,忌发物(指鸡、鱼、酒、芫荽、辣椒等)。

方解:本例“结肠癌”患者,是由“饮食不节,患染痢疾之症,由急而缓,迟迟不愈,及致脾虚失运,气机失和,湿热之邪恋于肠,滞留不散,蕴毒结聚而成形,恶变致成癌疾”。因此,对本例病人的治疗则采用“扶正健脾,抗癌解毒,散结止痛,培扶肌体抗癌细胞,转化痛细胞”法。由于方药切症,治疗效果很好,历经十一诊痊愈。方中天龙抗癌散结止痛;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抗癌消炎;延胡索、炒枳壳理气止痛;制附片、败酱草助阳而消炎;大腹皮理气消胀;白参、炒白术、茯苓、西洋参、紫河车扶正健脾,培扶肌体抗癌细胞,转化癌细胞;炒黄连、薏苡仁消炎止泻,转化癌细胞。



上一篇:专治手脚麻木的千古名方

下一篇:叶橘泉治“肝癌”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