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肉豆蔻贸易背后暗流涌动

发布时间:2025-10-05 阅读:1102
原创中香网中香网



肉豆蔻,作为中国市场高度依赖进口的香料品种,肉豆蔻的贸易轨迹从来不乏看点。近几年,它的进出口数据像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定,价格更是经历过“暴涨又暴跌”的剧烈震荡,每一次波动都吸引着经营者的目光。究竟这几年肉豆蔻的进口量如何变化?出口为何持续低迷?价格大起大落的背后又藏着哪些原因?


【一】近年进出口贸易规模


(一)进口规模

2020-2025年前8个月,中国肉豆蔻的进口规模经历了显著波动,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

据海关总署及CEIC数据显示,2021年肉豆蔻进口量达到10712吨,进口金额约为4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均创下历史高点,同比增幅分别高达59.8%和80.9%。这一激增主要源于全球疫情背景下供应链的阶段性恢复与下游需求的集中释放。

图片

2020-2025年,肉豆蔻进口规模虽有起伏,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呈现“冲高回落再回升”的整体态势。据海关总署及CEIC数据显示,2021年迎来阶段性峰值,进口量达10712吨,进口金额约3.8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高达59.8%和80.9%,这一激增主要源于全球疫情背景下供应链的阶段性恢复与下游需求的集中释放。

2022年受前期集中采购形成的库存缓冲影响,进口量回落至7151吨;2023-2024年逐步回升至9000吨以上,2025年前8个月进口量已达8064吨,已接近2024年全年9036吨的水平,显示出需求的刚性支撑。

从长期趋势看,尽管受国际价格波动、国际形势及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年度进口数据有所起伏,但中国对未磨肉豆蔻的进口需求刚性十分明显,年均进口量保持在较高位势。

从进口来源看,中国肉豆蔻来源地高度集中,印度尼西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0年-2025年前8个月数据显示,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未磨肉豆蔻达47920吨,占总进口量的90.5%。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肉豆蔻生产国,其气候条件适宜肉豆蔻生长,产量稳定且质量优良,成为中国进口商的首选。

图片

次要来源国包括斯里兰卡和老挝,但份额相对有限。2020年-2025年前8个月,从老挝共进口187吨,从斯里兰卡进口2408吨。值得注意的是,云南河口口岸从老挝进口的肉豆蔻增长显著,2025年前7个月,该口岸进口的肉豆蔻等药食同源商品量值同比分别增长76.4%和469.9%。这一变化表明中国正在积极拓展进口渠道,降低对单一来源国的过度依赖。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中国一带一路网

(二)出口贸易规模

1、整体规模呈萎缩态势

与进口的高位运行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未磨肉豆蔻出口规模呈逐年萎缩态势。据海关数据显示,出口量从2020年的80吨持续降至2024年的27.5吨,降幅达65.65%;出口额同步从803万元跌至451万元,降幅43.84%,量额双降趋势明显。2025年前8个月出口量仅8.9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18.39%,延续了低迷态势。

图片

从出口源看,出口市场与国内出口区域均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市场端以欧洲为核心,德国占比55%,荷兰、法国合计占比超24%;国内端则以山东、江苏为主导,2021年两地的出口量合计占全国的99.9%,几乎垄断出口业务。

图片

整体来看,2020-2025年中国未磨肉豆蔻进口虽有波动但需求刚性凸显,出口则呈持续萎缩态势,贸易逆差长期存在。

不过从数据轨迹不难发现,2021-2022年是这五年间的“异常波动期”:无论是进口量从10712吨骤降至7151吨,还是进口均价的起伏,波动幅度都远超其他年份;出口量也在这两年从80吨降至41.5吨,降幅集中且显著。为何2021-2022年会成为近几年贸易数据与价格的“剧烈震荡期”?


【二】2021-2022年:

进出口与价格的剧烈波动周期


受主产国气候异常、全球物流体系紊乱、市场预期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中国未磨肉豆蔻进出口数据与价格形成“暴涨暴跌”的完整周期,成为近五年贸易格局中最具代表性的波动阶段。

(一)进出口数据的“过山车”式波动

1. 进口:价量齐升后的库存消化回调

2021年的进口数据呈现“量价双高”特征,进口量达10712吨,较2020年激增59.8%,这一增长源于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推高了进口商品的到岸价格、叠加印尼干旱导致全球供应收缩的消息传开后,市场为规避后续缺货风险,加大备货力度,双重因素推高了进口需求。致使进口均价从4.9美元/千克暴涨14.3%至5.6美元/千克,2021年进口金额突破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图片

2022年,前期囤积的大量库存逐步释放,企业采购意愿下降,进口量随之降至7151吨,较2021年下降33.2%;同时,印尼产量恢复带动国际价格回落,中国进口均价降至4.8美元/千克,同比下降14.3%,进口金额也随之降至2.3亿元,进出口节奏回归“理性平衡”。

2. 出口:价格劣势集中爆发加剧萎缩

2021-2022年是出口萎缩的“加速期”。一方面,2021年国内肉豆蔻出口报价从2020年的100.3元/千克升至224元/千克,中国产品价格优势丧失;另一方面,受疫情期间流通受阻、需求萎缩等因素,进一步导致出口量从80吨降至34吨,降幅57%。

2022年这一劣势进一步放大,国内出口均价虽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印尼产品,叠加欧洲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出口量进一步降至25吨,较2021年降幅扩大至39.1%;出口额同步缩水至461万元,核心市场德国的采购占比也从2020年的62%降至55%。

图片


【三】影响价格的核心驱动因素


肉豆蔻作为典型的进口主导型香料品种,其价格深度受制于全球供应链、下游需求及流通环境的综合作用。

图片

核心驱动因素解析:

供应端:主产国产能与进口供给的刚性约束

气候与产能波动:印尼作为全球最大肉豆蔻生产国,2021年遭遇极端天气,苏门答腊、马鲁古群岛等核心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减少,导致肉豆蔻结果率下降,影响产量。更关键的是,肉豆蔻挂果周期长,短期无法通过扩种或补种弥补缺口,这种“刚性短缺”成为价格上涨的核心导火索。2022年印尼气候恢复正常,降水充沛,产量回升,供应缺口快速填补,价格随之自然回落。

进口与库存平衡:中国肉豆蔻高度依赖进口,年度进关量基本维持在9000吨左右的平衡状态,一旦进口量波动或库存不足,易引发价格变化。此外,肉豆蔻采摘加工繁琐,若价格过低导致农民不愿采收,也会推高生产成本,形成价格底部支撑。

需求端:下游刚需与市场预期的双重拉动

下游行业刚需增长:肉豆蔻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日化等领域,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游行业复工复产推动需求同比增长,其中烘焙行业受居家消费热潮带动,构成需求扩张的基础。同时,欧洲市场的稳定需求与国内消费升级形成叠加,支撑长期需求基本面。

物流端:国际海运成本波动

2021年全球海运危机成为价格波动的“放大器”。中国从中国华南地区到印尼雅加达的40尺集装箱运费一度涨至2000-3000美元,全球航运租赁费率大涨65%;同时,集装箱短缺导致到货周期延长,部分企业为保障生产不得不接受溢价运输,这部分物流成本最终通过进口价格传导至国内终端市场。2022年全球海运市场逐步恢复,运费下降,到货周期缩短,物流成本压力缓解,成为价格回调的重要支撑。

【四】结语


纵观2020至2025年,中国肉豆蔻贸易在供需、气候、物流与市场预期的多重夹击下,走出了一条“高位震荡、进口强劲、出口萎缩”的典型路径。尽管短期内价格受印尼产量、海运成本等因素影响出现剧烈波动,但长期来看,国内对肉豆蔻的刚性需求依然稳固,进口规模持续高位运行。

未随着中国逐步拓展老挝、斯里兰卡等新兴供应渠道,以及云南等边境口岸进口量的快速增长,肉豆蔻供应链的多元化或将为其价格稳定与贸易安全注入新的韧性。然而,如何在国际市场波动中把握采购节奏、降低对单一产地的依赖,仍是国内进口商必须面对的长期课题。


上一篇:10月中药材市场展望

下一篇:肉豆蔻贸易背后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