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师网
圣术煎
原文:
《景岳全书》:治饮食偶伤,或吐或泻,胸膈痞闷,……贵乎神悟也。若痛胀觉甚者,即以此煎送神香散最妙。若用治寒湿泻痢呕吐,尤为圣药。
歌诀:
圣术煎用术姜桂,温中健脾寒邪退 。饮食所伤吐泻愈,再加陈皮气更顺 。
组成用法:
组成:白术(用冬术味甘佳者,五、六、七、八钱,炒,或一、二两)干姜(炒)肉桂(各一、二钱) 陈皮(酌用,或不用)。
用法:水一钟半,煎七分,温热服。
圣术煎中,重用炒白术为君药,其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能极大地发挥补脾燥湿之能,如同为虚弱的脾胃注入强劲动力,有效恢复脾胃运化水湿与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从根源上针对脾胃虚寒之症进行治疗。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肾、心、肺经,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二者共为臣药,干姜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直接温散脾胃寒邪,肉桂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二者相辅相成,显著增强方剂整体温中散寒之力,有效驱散脾胃内外寒邪,快速缓解寒凝引发的腹痛等不适症状。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作为佐药,在患者存在气机阻滞、胸膈痞闷等气滞表现时加入,可理气行滞,让全方补而不滞,助力脾胃气机顺畅运行,强化脾胃运化功能,其燥湿之性还可协同君臣药物化除脾胃寒湿,若无明显气滞,则无需使用。诸药精妙配伍,共奏温中健脾之效,精准针对脾胃虚寒,以及因脾胃虚寒引发的一系列兼证进行治疗 。
圣术煎医案
呕吐案
李某,男,45岁。
平素嗜食生冷,近 1 周来出现频繁呕吐清水,伴有胃脘冷痛,得温则减,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曾自行服用多种胃药,均未见明显好转。诊断:脾胃虚寒型呕吐。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处方:圣术煎加味。白术 60g,干姜 20g,肉桂 15g,陈皮 10g,半夏 10g,茯苓 15g。3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药后患者呕吐次数明显减少,胃脘冷痛减轻,食欲有所改善。守上方去半夏,再进 5 剂,诸症悉除。
按语:本案患者因长期嗜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常,胃气上逆而呕吐。圣术煎中白术健脾燥湿,干姜、肉桂温中散寒,针对脾胃虚寒之根本。加陈皮理气和胃,半夏降逆止呕,茯苓健脾渗湿,增强了和胃降逆、祛湿的功效。药证相符,故而疗效显著。
泄泻案
张某,女,32岁。
产后调养不当,加之饮食不节,近 2 个月来出现泄泻,大便清稀,每日 3 - 4 次,伴有腹中冷痛,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缓。诊断:脾胃虚寒兼湿型泄泻。治法:温中健脾,散寒祛湿止泻。处方:圣术煎加味。白术 50g,干姜 15g,肉桂 10g,陈皮 10g,苍术 15g,薏苡仁 30g,木香 6g。5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服药后泄泻次数减少至每日 1 - 2 次,腹中冷痛缓解,四肢渐温。上方去苍术,加党参 20g,继服 7 剂,泄泻止,诸症好转。
按语:患者产后气血亏虚,脾胃本就虚弱,又因饮食不慎,导致脾胃虚寒,湿邪内生,清浊不分而泄泻。圣术煎温脾阳以治本,加苍术、薏苡仁增强燥湿利水之力,木香行气止痛,助脾胃运化。后期加党参以补脾胃之气,促进脾胃功能恢复,使泄泻得止。
胃脘痛案
王某,男,58岁。
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近日因受寒后胃脘疼痛发作,疼痛剧烈,喜温喜按,伴有腹胀,纳差,嗳气,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诊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处方:圣术煎加味。白术 40g,干姜 15g,肉桂 10g,陈皮 10g,延胡索 15g,香附 10g,高良姜 10g。5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5 剂后胃脘疼痛明显减轻,腹胀、嗳气症状缓解。上方去高良姜,加黄芪 30g,再服 10 剂,病情稳定,胃痛未再发作。
按语:患者素有脾胃虚寒,复感寒邪,寒凝气滞,不通则痛。圣术煎温阳散寒,健脾扶正。加延胡索、香附、高良姜增强理气止痛之功,迅速缓解胃脘疼痛。后期加黄芪补气升阳,巩固脾胃功能,防止病情反复。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