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26种防治腹痛的中成药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322

 

为了传承中医药的智慧,传播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提升公众对健康维护的意识,同时缓解就医难题和高昂的医疗费用,中药材基地网大健康中心依托中国药典、传统经典药方以及现行批准的中成药,发挥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方面的独特作用,向公众提供一系列健康科普信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处方药需凭医生处方购买,而非处方药,带有OTC标志的,通常较为安全,患者可根据自身症状自行选择购买,并依照药品说明书使用。我们仅提供健康科普知识,不提供诊疗服务,也不销售药品,请公众周知。

本文的配方源自中国药典、传统经典方剂以及中国现行批准文号的中成药。以命名的科学性、组方的合理性、临床疗效的明确性以及使用时的安全性为筛选标准,精选出26种用于防治腹痛的中成药。本文内容详实,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备,可作为各级医疗机构医生临床用药的参考,也是家庭保健选择中成药的良伴,药材经营部门和医院药房采购的顾问,生产厂家交流信息的纽带,以及中药店从业人员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料。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脉络痹阻或经脉失养而发生腹痛。治疗多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相应治法。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和腹膜病变、腹型过敏性紫癜、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接下来将分类介绍26种防治头痛的中成药,以供选择和使用时参考:

一、常用中成药(可辨证选用)

1、藿香正气丸,由广藿香、苍术(炒)、白芷、陈皮、茯苓、厚朴(姜制)、紫苏叶、大腹皮、半夏(姜制)、甘草组成。具有解表退热,和中理气的功效。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2九气拈痛丸由醋香附、木香、高良姜、陈皮、郁金、醋莪术、醋延胡索、槟榔、甘草、五灵脂(醋炒)组成。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胸胁胀满疼痛,痛经。

3、胃肠安丸,由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炙)、人工麝香、巴豆霜、大枣(去核)、川芎组成。具有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食滞不化所致的腹泻、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4、元胡止痛片,由醋延胡索、白芷组成。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

5、良附丸,由高良姜、醋香附组成。具有温胃理气的功效。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二、寒邪内阻证

腹痛暴急,拒按,遇冷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利,肠鸣便溏,或大便秘结,或泻下清水,或胁下偏痛;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脉弦紧。以腹痛暴急、拒按、遇冷痛甚、得温痛减、肠鸣、便溏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6、十香止痛丸,由香附(醋炙)、乌药、檀香、延胡索(醋炙)、香橼、蒲黄、沉香、厚朴(姜汁炙)、零陵香、降香、丁香、五灵脂(醋炙)、木香、砂仁、乳香(醋炙)、高良姜、熟大黄组成。具有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

7、复方制金柑颗粒,由金柑、丁香、肉桂、砂仁、豆蔻、木香、沉香等组成。具有舒肝理气,健胃镇痛的功效。用于胃气痛,腹胀,嗳气及胸闷不舒。


三、饮食积滞证

脘腹胀满疼痛,厌食呕吐,嗳腐吞酸,痛而欲便,便后则痛减,腹痛拒按,大便酸臭,大便秘结或便下稀软,完谷不化;舌苔垢腻,脉滑实有力。以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后痛减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消食导滞。

8香砂枳术丸由木香、枳实(麸炒)、砂仁、白术(麸炒)组成。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的功效。用于脾虚气滞,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软。

9、保和丸,由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10、槟榔四消丸,由槟榔、大黄(酒炒)、牵牛子(炒)、猪牙皂(炒)、香附(醋制)、五灵脂(醋炒)组成。具有消食导滞,行气泻水的功效。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

11、沉香化滞丸,由沉香、牵牛子(炒)、枳实(炒)、五灵脂(制)、山楂(炒)等组成。具有理气化滞的功效。用于饮食停滞,胸腹胀满。

12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13、加味保和丸,由白术(麸炒)、茯苓、陈皮、厚朴(姜炙)、枳实、枳壳(麸炒)、香附(醋炙)、山楂(炒)、六神曲(麸炒)、麦芽(炒)、法半夏组成。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


四、肝胃气滞证

脘腹胀闷疼痛,走窜攻冲,痛无定处,或连及两胁及少腹,遇恼怒、忧虑易于发作或加重,时有胸胁胀满,情绪急躁,得嗳气、矢气则疼痛减轻;舌苔白,脉弦。以腹痛且胀、走窜不定、急躁易怒、得矢气痛减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14、木香顺气丸,由木香、砂仁、醋香附、槟榔、甘草、陈皮、厚朴、枳壳(炒)、苍术(炒)、青皮(炒)、生姜组成。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15、沉香舒郁丸,由木香、沉香、陈皮、厚朴(姜制)、豆蔻、砂仁、枳壳(麸炒)、青皮(醋制)、香附(醋制)、延胡索(酒制)、柴胡、姜黄、甘草组成。具有舒气开胃,化郁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腹胀满,胃部疼痛,呕吐酸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郁闷不舒。

16、制金柑丸,由金橘、木香、肉桂、沉香、佛手、砂仁、豆蔻、紫苏梗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气痛,胸胁胀满,不思饮食。

17、消积丸,由六神曲(炒)、山楂、牵牛子(炒)、麦芽(炒)、大黄、莪术(醋炙)、三棱(醋炙)、青皮(醋炙)、陈皮、香附(醋炙)、五灵脂(醋炒)组成。具有消积行滞的功效。用于食积,肉积,水积,气积。


五、瘀血内结证

腹痛如刺,痛处部位固定不移,按之痛甚,或有积块可及,经久不愈,或两目暗黑,大便色黑;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细涩而沉。以脘腹刺痛、拒按、痛处固定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消癥。

18少腹逐瘀丸由当归、蒲黄、五灵脂(醋炒)、赤芍、小茴香(盐炒)、延胡索(醋制)、没药(炒)、川芎、肉桂、炮姜组成。具有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症见行经后错、行经小腹冷痛、经血紫暗、有血块。

19、五灵止痛胶囊,由五灵脂、蒲黄、冰片组成。具有行气止痛,通经活络,祛瘀散结,开窍辟秽的功效。用于因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痛,胃脘痛,痛经,腹痛,亦可用于扭挫伤。

20、九气心痛丸,由石菖蒲、五灵脂(醋炒)、延胡索(醋炒)、青皮、木香、高良姜、丁香组成。具有理气、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胃脘疼痛,两胁胀痛。

21、山楂内消丸,由香附(醋制)、陈皮、山楂、麦芽(炒)、五灵脂(醋制)、清半夏、青皮(醋制)、莱菔子(炒)、砂仁、莪术(醋制)、三棱(醋制)组成。具有开胃化滞,破气消食的功效。用于倒饱吞酸,胸满气胀,肚腹疼痛,大便燥结。


六、中虚脏寒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喜按,按之则痛减,饥饿劳累后更甚,进食或休息后稍减,面色无华,伴有畏寒肢冷,神疲气短,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以腹痛绵绵、时作时止、按之则痛减、神疲气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22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23理中丸,由党参、土白术、炙甘草、炮姜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胃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24桂附理中丸,由肉桂、附片、党参、白术(炒)、炮姜、炙甘草组成。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25小建中合剂,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

26香砂理中丸,由党参、白术(土炒)、炮姜、木香、砂仁、炙甘草组成。具有健脾和胃,温中行气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气滞腹痛,反胃泄泻。

限于篇幅,用于防治腹痛的中成药较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药物组成、方义分析、临床运用、制剂与规格、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配方来源等详细内容请阅读药品说明书。

温馨提示: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用药需考虑个体差异,处方药物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购买使用。对于包装上标有非处方药OTC标识的药品,患者可根据个人需求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指示使用。本文所提供的药物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务必遵循医嘱,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上一篇:治疗蚊虫叮咬(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