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林下药材“黄金搭档”,揭秘‘林+药’模式亩均增收5000元的底层逻辑,复合种植如何让亩产收益翻倍?

发布时间:2025-04-12 阅读:1224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中,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创新且极具潜力的生态经济模式,正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国家对林下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扶持力度大的政策。《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挖掘林地资源潜力,利用林荫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以此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提升林业附加值。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旨在推动林下经济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文件提出七条发展林下经济的措施,包括制定专项规划、引进和培育企业、加强科技服务等。

2、《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19〕1753号)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强调健全林下产业发展管控制度,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及相关产业。


3、《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由国家林草局发布,明确了林下经济的区域布局、重点领域和经营模式等内容,提出积极推广林下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等。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将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纳入重点任务,提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5、《“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由国家林草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将林下经济列为林草产业新业态重点项目,要求优化布局建设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这些政策导向与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核心目标高度契合。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能盘活闲置的林地资源,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还能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推动乡村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

图片

一、为何选择复合种植模式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在林下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显露出诸多局限性。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林地空间未能得到充分开发;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实现林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生态稳定性差,容易受到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下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将不同生长特性的药材与林木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种植,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林木为药材生长营造了适宜的环境,如提供遮荫、防风等条件,有效减少了药材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提高药材品质。同时,药材的种植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这种复合种植模式既顺应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又能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推动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片

二、典型林药组合案例

1、松林+灵芝

在福建三明地区,松林资源极为丰富,当地积极探索并推行松林+灵芝的复合种植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单纯种植松树相比,差异十分明显。在传统单一种植松树的模式下,松树生长周期漫长,一般需要25-30年才能成材并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在松树漫长的生长过程中,林地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土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而采用松林+灵芝复合种植模式后,情况大为改观。灵芝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每年可收获1-2茬。灵芝生长偏好一定的遮荫环境,而松林恰好能满足这一特殊需求。同时,灵芝的种植极大地增加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据统计,在2023年,该地区100亩采用复合种植的松林,灵芝亩产量高达1500斤。

按照当年市场价格每斤30元计算,灵芝亩产值可达45000元。更为可观的是,由于灵芝种植改善了土壤环境,为松树生长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松树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成材时间预计可缩短2-3年,这意味着未来木材收益将提前实现,且木材质量也有所提升,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经济效益。

图片

2、阔叶林+黄精

在安徽黄山地区,拥有广袤的阔叶林资源,当地推行的阔叶林+黄精复合种植模式成效斐然。单一种植阔叶林时,经济效益主要依赖木材销售,收益来源单一且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而黄精作为一种典型的喜阴中药材,其生长环境需求与阔叶林的林下环境相得益彰。黄精种植后,能充分利用阔叶林林下的空间和养分资源。

在2023年,对当地50亩采用复合种植的阔叶林进行统计,黄精亩产量为1200斤,市场价格每斤40元,黄精亩产值达48000元。同时,黄精具有独特的固氮作用,能够为阔叶林生长提供额外的养分,促进了阔叶林的生长,木材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经检测,木材密度等关键指标有所提高,木材售价较之前提高了10%,实现了林地经济效益的多元化增长。

图片

3、板栗林+柴胡

在河北承德地区,板栗林分布广泛,当地尝试将板栗林与柴胡进行复合种植。板栗树树冠较大,能为柴胡生长提供充足的遮荫。柴胡是一种耐寒、耐旱的中药材,适合在这种林下环境生长。与单一种植板栗相比,复合种植带来了新的收益。单一种植板栗时,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收益不太稳定。而引入柴胡种植后,增加了收入渠道。

在2023年,对30亩板栗林+柴胡复合种植区域统计发现,柴胡亩产量可达800斤,市场价格每斤25元,亩产值为20000元。同时,柴胡的种植改善了林地土壤的透气性,板栗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板栗产量略有提升,由原来的每亩1500斤增加到1600斤,按照每斤5元的价格计算,板栗亩产值从7500元提升到8000元,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图片

4、橡胶林+益智

在海南部分地区,橡胶林面积广阔,当地探索橡胶林+益智的复合种植模式。益智是一种热带阴生药用植物,与橡胶林的环境适配度高。橡胶树生长周期长,前期收益不明显,而益智生长周期较短,一般种植2-3年后即可收获。在2023年,对40亩采用该复合种植模式的林地统计显示,益智亩产量为1000斤,市场价格每斤18元,亩产值达18000元。

同时,益智的种植可以抑制橡胶林内杂草生长,减少除草成本,并且其根系的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有积极影响,促进了橡胶树的生长,橡胶产量也有所提高,由原来的每亩产干胶100公斤提升到110公斤,按每公斤20元计算,橡胶亩产值从2000元提升到2200元,实现了林地经济效益的增加。

三、成本-收益测算

1、投入(种苗、人工、管护)

1)松林+灵芝。在种苗成本方面,灵芝菌种每亩投入约3000元。人工成本涵盖种植、采摘等多个环节,由于灵芝种植对人工要求较高,每亩每年人工投入约5000元。管护成本主要用于病虫害防治、温度湿度调控等方面,每亩每年约1000元。综合计算,每亩每年投入约9000元。若以种植100亩松林+灵芝为例,每年种苗成本需300000元,人工成本达500000元,管护成本为100000元,总计900000元。

图片

2)阔叶林+黄精。黄精种苗每亩投入约5000元。人工成本包括种植、除草、施肥等工作,由于黄精生长周期长,管理工作较为繁琐,每亩每年约6000元。管护成本主要针对黄精和阔叶林的养护,如病虫害防治、林地清理等,每亩每年约1500元。总计每亩每年投入约12500元。若种植50亩阔叶林+黄精,每年种苗成本为250000元,人工成本300000元,管护成本75000元,合计625000元。

图片

3)板栗林+柴胡。柴胡种苗每亩投入约2000元。人工成本,包含种植、间苗、除草等工作,每亩每年约4000元。管护成本主要用于病虫害防治以及板栗林和柴胡的日常管理,每亩每年约1200元。综合起来,每亩每年投入约7200元。若种植30亩,每年种苗成本为60000元,人工成本120000元,管护成本36000元,总计216000元。

4)橡胶林+益智。益智种苗每亩投入约2500元。人工成本涵盖种植、施肥、采摘等环节,每亩每年约4500元。管护成本主要用于病虫害防治、林地维护等,每亩每年约1300元。每亩每年投入约8300元。若种植40亩,每年种苗成本为100000元,人工成本180000元,管护成本52000元,合计332000元。

图片

2、产出(产量、市场价格)

1)松林+灵芝。如前文所述,灵芝亩产量可达1500斤,市场价格每斤30元,亩产值45000元。扣除每亩每年9000元的成本后,每亩每年净利润约36000元。对于100亩种植规模而言,每年净利润可达3600000元。

2)阔叶林+黄精。黄精亩产量1200斤,市场价格每斤40元,亩产值48000元。扣除每亩每年12500元的成本后,每亩每年净利润约35500元。50亩的种植规模下,每年净利润约1775000元。同时,由于木材质量提升带来售价上涨10%,假设原本每亩阔叶林木材产值为20000元,提升后可达22000元,50亩阔叶林木材产值增加100000元,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收益。

图片

3)板栗林+柴胡。柴胡亩产量可达800斤,市场价格每斤25元,亩产值为20000元。扣除每亩每年7200元的成本后,每亩每年净利润约12800元。30亩的种植规模下,每年净利润约384000元。加上板栗产量提升带来的亩产值增加500元,30亩板栗林因产量提升增加产值15000元,综合净利润进一步提升。

4)橡胶林+益智。益智亩产量为1000斤,市场价格每斤18元,亩产值达18000元。扣除每亩每年8300元的成本后,每亩每年净利润约9700元。40亩的种植规模下,每年净利润约388000元。加上橡胶产量提升带来的亩产值增加200元,40亩橡胶林因产量提升增加产值8000元,整体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四、市场敏感性分析

1、价格波动对收益的影响

1)松林+灵芝。灵芝市场价格波动较为频繁。若灵芝价格下降10%,即每斤降至27元,亩产值将变为40500元,扣除成本后,每亩每年净利润约31500元,较之前减少4500元。若价格上升10%,每斤涨至33元,亩产值可达49500元,净利润约40500元,增加4500元。以100亩种植规模计算,价格下降时,年净利润减少450000元;价格上升时,年净利润增加450000元,价格波动对收益影响显著。

图片

2)阔叶林+黄精。黄精价格同样存在较大波动。当黄精价格下降10%,每斤为36元时,亩产值变为43200元,净利润约30700元,减少4800元。若价格上升10%,每斤达44元,亩产值48000元,净利润约35500元,增加4800元。对于50亩种植规模,价格下降使年净利润减少240000元,价格上升则增加240000元,价格波动对收益影响较为明显。

3)板栗林+柴胡。柴胡价格若下降10%,每斤变为22.5元,亩产值降至18000元,扣除成本后,每亩每年净利润约10800元,较之前减少2000元。若价格上升10%,每斤涨至27.5元,亩产值达22000元,净利润约14800元,增加2000元。30亩种植规模下,价格下降年净利润减少60000元,价格上升年净利润增加60000元,价格波动对收益有一定影响。

图片

4)橡胶林+益智。益智价格下降10%,每斤为16.2元,亩产值变为16200元,扣除成本后,每亩每年净利润约7900元,减少1800元。若价格上升10%,每斤达19.8元,亩产值19800元,净利润约11500元,增加1800元。40亩种植规模下,价格下降年净利润减少72000元,价格上升年净利润增加72000元,价格波动影响收益。

2、气候风险对收益的影响

以2022年为例,江西某地区遭遇极端降雨天气,对林下药材种植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松林+灵芝种植区,部分灵芝因雨水过多出现腐烂现象,产量下降20%,亩产量降至1200斤,按照当时市场价格每斤30元计算,亩产值变为36000元,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约27000元,较正常年份减少9000元。若该地区种植规模为80亩,因气候风险导致年净利润减少720000元。在阔叶林+黄精种植区,暴雨导致部分黄精被冲刷,产量下降15%,亩产量降至1020斤,亩产值为40800元,净利润约28300元,减少7200元。

若种植规模为40亩,年净利润减少288000元,可见气候风险对林下药材复合种植收益影响较大。在板栗林+柴胡种植区,极端降雨可能导致柴胡根部积水烂根,产量下降12%,亩产量降至704斤,亩产值变为17600元,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约10400元,较正常减少2400元,若30亩种植规模,年净利润减少72000元。在橡胶林+益智种植区,暴雨可能造成益智倒伏,产量下降10%,亩产量降至900斤,亩产值变为16200元,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约7900元,较正常减少1800元,40亩种植规模下,年净利润减少72000元,气候风险对各模式收益均有冲击。

图片

五、瓶颈问题拆解

1、技术门槛

林下药材复合种植涉及林木与药材的生长特性、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多方面专业知识。以灵芝种植为例,其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要求极为严格。灵芝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在25-28摄氏度之间,湿度需保持在85%-95%,光照强度也有特定要求,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灵芝的生长和品质。黄精的栽培同样需要特定的土壤条件,其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且在种植过程中对施肥、浇水的时机和量都有严格要求。

对于板栗林+柴胡模式,柴胡在播种时间、间苗密度上有讲究,播种过早易受冻害,过晚则影响产量;间苗密度不合理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橡胶林+益智模式中,益智对土壤肥力和水分管理要求较高,肥力不足或水分过多过少都会影响其生长和产量。对于普通农民而言,短时间内全面掌握这些技术难度较大,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图片

2、初期投入高

从成本测算可以清晰看出,林下药材复合种植的初期投入较大。种苗方面,灵芝菌种和黄精种苗价格相对较高。人工成本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占据较大比重,尤其是灵芝种植和黄精的长期管理。管护成本用于病虫害防治、林地维护等,也不容忽视。以种植10亩林下药材为例,松林+灵芝模式初期投入约90000元,阔叶林+黄精模式初期投入约125000元。板栗林+柴胡模式初期投入约72000元,橡胶林+益智模式初期投入约83000元。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户来说,如此高额的初期投入往往超出其承受能力,成为阻碍他们参与林下药材复合种植的重要因素。

3、市场对接难

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户在销售林下药材时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农户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中药材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政策调整、气候变化导致的产量波动等,价格波动频繁。农户缺乏专业的市场分析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很难在合适的时机以理想的价格销售产品。另一方面,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户往往只能通过零散的收购商销售产品,不仅销售价格不理想,而且产品容易出现滞销现象。据调查,约30%的农户表示在销售林下药材时遇到过不同程度的困难。部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外地收购商不愿前往,本地收购商又压低价格,使得农户辛苦种植的药材难以卖出好价格。而且,当市场上某种林下药材供过于求时,农户往往缺乏应对策略,无法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加剧了销售困境。

图片

六、对策建议

1、政府补贴

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与扶持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林下药材复合种植的补贴力度。在种苗补贴方面,可将补贴比例提升至种苗成本的40%-60%。以灵芝菌种为例,若每亩种苗成本为3000元,按50%的补贴比例计算,每亩可获得1500元补贴,这能极大减轻农户在种苗采购上的资金压力。

同时,设立规模效益奖励资金,对于种植规模达到50亩及以上,且年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5%的农户或合作社,给予最高80000元的奖励,激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经济效益。此外,针对初期投入高的问题,政府可提供贴息贷款,贷款额度根据种植规模确定,最高可达200万元,贷款期限延长至8年,且在贷款前3年给予全额贴息,缓解农户的资金周转难题。

2、技术培训

组建一支由林业专家、中药材种植能手、病虫害防治专业人员构成的专业技术培训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林下药材复合种植技术培训。每年定期举办8-10场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全面且深入,涵盖不同林药组合的种植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土壤改良与肥力管理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技巧等。

图片

培训方式采用理论讲解与实地操作相结合,如在讲解灵芝种植技术时,专家不仅详细阐述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调控原理,还在种植现场示范如何搭建适宜的遮荫设施、如何精准控制浇水频率与施肥量。同时,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服务体系,线下设立技术服务站,为农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咨询与指导;线上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通过视频教程、在线问答等形式,随时为农户解答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农户能够及时获取专业的技术支持。

3、市场对接

搭建专门的林下药材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国内外中药材市场的需求信息、价格走势、行业动态等,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精准的市场预测,帮助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例如,平台预测到未来两年柴胡市场需求将增长20%,价格有望上涨15%,农户可据此适当扩大柴胡种植面积。

图片

此外,积极引入电商企业与农户合作,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售价。同时,政府组织开展林下药材产销对接会,每年至少举办3-5场,邀请各地的药企、药材经销商与农户面对面交流,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保障农户的销售渠道稳定,解决市场对接难的问题。

林下药材复合种植模式作为一种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市场对接能力,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仅作观点分享,不作任何技术指引,不涉任何商业推广,请勿对号入座。


上一篇:林下道地药材种植,在政策赋能与生态经济耦合中探寻可持续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