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江苏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4-07-19 阅读:1042

江苏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展望

徐雯1 黄波1 汪涛2 陈震1

1.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

摘要:<正>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主要包括野生资源、人工生产的药材,高质量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利于保护、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助推中药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


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主要包括野生资源、人工生产的药材,高质量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利于保护、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助推中药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1]。中药材产业长期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许多药材品种供应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比如西洋参就是江苏进口药材量比较大的品种,特别是2020年以来,国内中药材的需求量激增,其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江苏省中药资源蕴藏量、中药材生产面积以及产值在大农业范围中占比较小,但却是全省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江苏省十分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江苏省中医药条例》等多项政策文件,为中药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 江苏省中药材产业现状

1.1 药材资源种类多样

江苏省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资源种类繁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受价格、效益等市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江苏省每年中药材生产的种类及其面积变化较大,又因为统计口径、统计渠道、统计方法等因素影响,中药材相关统计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结果显示,江苏省中药资源种类2 421种,其中药用植物1 965种、药用动物390种、药用矿物66种,药用植物种类占比超过81%(图1)。随着中药野生资源的逐渐减少,种植(养殖)药材成为中药的主要来源,全省中药材种植(养殖)品种涉及菊花、芡实、银杏、薄荷、浙贝母、栀子、茅苍术、蟾酥、水蛭、海螵蛸等86种,每年生产面积约32万亩。

图1 江苏省中药资源种类情况


据《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统计,近10年江苏省每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4万亩,其中2013~2019年为20万~25万亩,产值为9亿~16亿元。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对中药材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当年种植面积增加至27.05万亩,年产值同比增加1倍多,达31.96亿元。2021年和2022年,江苏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年产值持续增加,至2022年产值近40亿元(图2)。

图2 近10年江苏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值变化

1.2 标准化生产基础扎实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优化中药材产业相关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材领域标准供给质量。据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服务平台显示,江苏省盐城射阳县(白菊花)、泰州泰兴市(银杏)、徐州丰县(牛蒡)、邳州市(银杏)、南京六合区(珍珠)是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运用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全面推动实施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2022年11月科学技术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江苏有苏州工业园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生物医药谷等14个园区进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强,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带动江苏生物医药总产值保持全国第1,约占全国生物医药总产值的1/6。另外,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有条件的可申请相关规范认证,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公布,自2020年起,江苏省将“药用植物标准园”创建纳入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范围,带动药材产地按标生产、规范管理,2021~2023年累计创建7个药用植物标准园,其中淮安市盱眙县有2家标准园生产规模在千亩以上,对促进周边地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1.3 产业链下游企业实力强劲

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创新能力优势明显、骨干企业竞争力强、区域特色集群初步形成。2022年,全省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4 000多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近500多家,有77家中药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1.2亿元。第三届中国中药品牌建设大会发布了2022年度中药行业品牌,江苏上榜颇多,其中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苏州红冠庄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入榜中药饮片品牌企业,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入榜中药上市公司TOP30,天力士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陵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等6家入榜中成药企业100强名单。

2 江苏省中药资源分布与特点

2.1 区域特色鲜明

江苏省各县(市、区)之间中药资源种类及规模差异较大,种类自西南向东北有逐渐减少趋势,西南区域丘陵地中药资源种类比较丰富,而西北和东部区域中药资源种类偏少。段金廒等人综合分析自然环境条件、中药资源分布特点、中药材生产现状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将江苏中药资源区分为宁镇扬低山丘陵道地药材区、太湖平原“四小”药材区、沿海平原滩涂野生及家种药材区等5个一级区和宜溧低山丘陵区、宁镇茅山丘陵区、江北丘陵区等14个二级区[2]。笔者结合全省农情调度信息、重点地区实地调查和文献、药典资料查找,通过认真研究筛选所获信息资料,提炼总结了不同地区的中药资源情况与药材生产特点(表1)。

2.2 道地药材典型案例

2.2.1 菊花。

以“中国药材之乡”射阳县洋马镇盛产的菊花知名度最高,其药用菊花种植及加工已有60多年历史。全镇菊花种植面积约3万亩,带动周边地区种植20万亩以上。拥有全国最大的药用菊花生产基地,药用菊花产量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聚集60余家菊花加工企业,年加工中药材约7.5万t,实现年产值约8亿元。聚力打造“苏菊”区域公用品牌,“洋马菊花”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3,4,5]

表1 江苏省中药资源区域划分与生产特点

2.2.2白首乌。

白首乌在滨海县由野生耳叶牛皮消逐步驯化为当地栽培种,其种植历史已有200余年。滨海县白首乌常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全国白首乌产量的95%出自滨海县,“滨海白首乌”目前已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是全国首乌行业唯一获得国家三项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保护的地方特色产品。全县已建立起滨海果老、盐城金昉科技、城陈氏食品等近20个白首乌加工企业,首乌产品已由单一的首乌粉发展到首乌速溶粉、首乌饮片、首乌茶、首乌酒、首乌酥饼等二十多个首乌系列品种。经企业加工后的首乌制品一般可增值3~5倍,申请注册产品商标20多个,其中“果老”“爱生”等品牌已形成较高知名度,深受消费者青睐[4,6]

2.2.3 蟾酥。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腺体的干燥分泌物,是江苏的道地药材,江苏蟾酥的采收量居全国第1,约占全国30%以上,以启东市采集的蟾酥数量多、质量好,被中医界公认为“蟾酥之乡”。商品主要来自野生资源,现如今养殖蟾蜍一般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蟾酥作为常用中药,用于多种方剂及中成药的配方中,近代临床应用蟾酥更为广泛,苏州雷允上生产的六神丸、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牛黄消炎丸等都含有蟾酥成分,以蟾酥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在我国已达数十种,江苏京蟾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生产的蟾酥粉制品、江苏浦金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的蟾酥注射液等都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医学领域方面显示出独特的疗效[7]

3 展望与建议

江苏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化进程快速,土地利用的开发强度高,与中西部省份相比,中药资源蕴藏量较少,中药材生产整体体量偏小、分布偏散,供给和再生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中药材普遍存在的质量下降、生产技术亟须提升和创新水平不足等瓶颈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政策支持及市场利好下实现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值得深深的思考。江苏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遵循以下发展思路: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紧抓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道地药材为重点,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设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有信誉、有影响的中药材品牌,培育创新力强、规模大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中药材强省。

3.1 加快推动种业创新

种子产业的科研创新是农业创新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不同农作物种子对产量提高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要加快中药材种业的创新发展,保护与开发利用优质种质资源。鼓励科研机构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筛选、评价,挖掘、创制优异材料,开展中药材特色品种、大品种、药食同源品种等科学育种,加强高产、优质、药效稳定、抗逆性强的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保障从源头上提供品种纯正、性状和有效成分含量稳定的中药材资源。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支持“育繁推一体化”,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材选育,提高繁种质量。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质资源和创新成果共享利用。

3.2 加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

中药材不同于其他农产品,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具备特有的有效药用价值,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年版)》(简称“新版GAP”)进行生产管理,以道地药材为主,推进GAP基地建设生产优质中药材,对药材种子、土壤、农药及采收、加工、储藏等全过程进行规范的质量监管。基于不同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原生境,重点推广中药材间(套)作栽培、轮作栽培、林下栽培、仿野生栽培、种养结合等系列生态生产模式,构建中药材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生态协调发展模式。规范生产农户的用药、用肥意识,结合农业措施、绿色防控措施、生物防治技术等运用,杜绝使用禁、限用农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保障药材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量低于相关产品质量标准。

3.3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机械化程度偏低、农艺农机融合度不够是中药材生产中突出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要实现中药材生产降本增效,必须推广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充分利用播种、开沟、覆膜、施肥、喷药、收获等机械,有条件的采用多项操作环节一体机,降低人工劳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创新研发和改进中药材生产系列机具,研究集成轻简化栽培技术,普及机械化耕整地、精播、收割技术以及化学除草、地膜除草等技术,示范推广激光平地技术、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精准农业技术,减少耕作次数、间苗定苗、中耕锄草等田间管理操作工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利用江苏现有的中药材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加强中药材生产、管理条线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逐级逐层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对全省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服务水平。

3.4 加速提升产业化水平

以培育壮大中药材龙头企业为抓手,引导社会资源和关联企业向龙头企业聚集,促进产业化开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强化政策支持保障,重点培育、重点扶持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以“大健康观”“大食物观”为指引,加大中药材功能产品研发力度,研发推广药食同源产品,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全面推动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完善中药材商贸体系,将电子商务交易作为主攻方向,搭建林源中药材产销信息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推动、合作社订单化生产、农户参与的中药材资源市场联动机制,对接供求双方,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实现中药材价值和产业链效益最大化。






图片

近期文章推荐(点击即可查看)

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家林草局】红景天、甘草、羌活、金毛狗脊、人参、野生金花茶等濒危保护药用植物收购与经营问题的回复!!

《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审议通过,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排版:陈金秋     审核:蒋涵如  

上一篇:刘红卫专栏:中药材GAP“六统一”+“可追溯”

下一篇:中药材产业管理存在四个方面困难亟待国家层面统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