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肝泻心汤》【主治】Ⅱ型糖尿病,心肝郁热证,疗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3-10-03 阅读:1049
老中医
国家级名医 王行宽肝泻心汤》

【组成】黄连4g,黄芩10g,炒栀子10g,柴胡10g,生地10g,知母10g,百合30g,天花粉15g。

【功效】清肝泻心,滋阴润燥。

【主治】Ⅱ型糖尿病,心肝郁热证。症见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量增多、体重减轻,或伴见烦躁易怒,失眠,口苦,心悸;或伴见头晕目眩、胸闷、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胃,传为膈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谓,“肝阳冲,胃为消”;清·黄坤载在其《素灵微蕴·消渴解》中直言,“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故方中以栀子、黄连为君药,均系苦寒之品,清泻心肝火热;用柴胡辛散疏泄肝郁,黄芩苦寒,清泄郁火,共为臣药,君臣相配,心肝之火既泄,则肺胃燥热可清,肾脏阴精可葆;生地、百合、知母、花粉共为佐使,滋阴润燥以复阴精。本方苦寒、甘寒并用,清火滋阴兼顾,苦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清肝泻心、滋阴润燥之功。

【加减】若烦渴甚者,可加用石膏(或以寒水石代之)、玄参、石斛清热养阴生津;大便秘结,可加用全瓜蒌、熟大黄;若头晕目眩甚,伴有血压升高者,可加天麻、双钩、石决明等平肝之品;“三消”症状不重者,可酌情撤减黄连、黄芩、栀子,合用六味地黄丸。

【点评】肝失疏泄,心用过度,心肝火旺,消灼阴精是消渴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故以清肝泻心法与滋阴润燥法联合应用治疗消渴病。本方是由滋水清肝饮、泻心汤、百合地黄知母汤化裁而成,适用于初中期之消渴病,“三多一少”症状昭著者。

【验案】李某,男,63岁,因口渴多饮,尿量频多两年半,于1998年4月2日就诊。就诊时口干口苦,多饮,渴喜冷饮,尿量甚多,夜尿尤频,消谷易饥,五心烦热,夜寐梦扰,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查空腹血糖13.8mmol/L,尿糖(+)。西医诊断:II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病(心肝火旺、阴虚燥热型)。治以清肝泻心、滋阴润燥法,拟清肝泻心汤:黄连4g,黄芩10g,炒栀子10g,柴胡10g,生地15g,知母10g,百合30g,花粉15g。服药10剂,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血糖降至8.6mmol/L,尿糖转为阴性。继服20剂,诸症消失,复查血糖为6.0~8.8mmol/L之间,尿糖(-)。


【名医简介】王行宽,1939年3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首届全国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科学术带头人。1965年6月由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从事医、教、研工作已56年。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及第七批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专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全国新药评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脾胃急诊协作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专家等。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被国家评为首届“全国名中医”。

在医疗工作上,参加工作56年来一直从事一线中医医疗业务,长期在病房及急诊科直接主治病人,亲力亲为参加各项医疗活动,对脾胃病、心系病以及急症深有研究,有独特的学术特点,疗效甚佳。在医院及社会上有很高的威望,年门诊量近9000人次,深受全院医务人员及广大病者信任及赞誉。

在科研工作上,精通中医学,旁谙现代医学,师古不泥古,刻意创新。学术思想为“杂病治肝,多脏调燮,微观辨证,疏通督脉”。学术特点为“师古方而不拘泥,学时方善作权变,总结经验,创制验方”,钻研经典,倡导仲景微观辨病辨证以阐述发病机制和“辨病脉证治”的诊疗特色,继承发扬中医传统特色脉案的撰写。擅长心脑、脾胃疾病,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的治疗,其立论多具创见,治法颇具特色,始终坚持以继承为前提,发扬创新、创立个人的学术特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及著作9部(主编2部、副主编2部)。主持省厅级科硏课题7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2项等。 

在教学工作上,作为全国第二至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专家,先后指导学员12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8名,带教硕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10名,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跨世纪人才班学员7名,带教的实习生、进修及规培学员不计其数。上述培养人员大部分取得主任医师或教授职称,其中5人已取得博导资格,绝大部分人员已分别担任科主任、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部分担任医院或大学领导职务。

在思想道德上,十分注重“万事德为先”、“百业术为重”,无论在为人方面,还是在学问方面,均以孙思邈所倡导的“大医”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争取德术并重。年过80的他,仍坚持周一至周五门诊第一线,满负荷、超负荷的诊治病人,处处以病家为重,时时为患者着想,把济世活人之术作为积德行善之业。


上一篇:年纪大了耳鸣不可逆吗?中医一个小药方让你耳聪目明?

下一篇:龙胆泻肝汤:耳鸣,耳聋,脑鸣,连根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