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王季儒:急性扁桃体炎治疗经验

发布时间:2024-09-03 阅读:369

中医五运六气

急性扁桃体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以青少年多见,发病急剧,咽喉红肿疼痛,多发于咽部两侧,亦可发生于一侧。恶寒发热,头痛,吞咽困难。该证中医文献称为“乳蛾”或“喉蛾”。

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吞咽困难,体温多在38℃左右,若邪热传里,则可有高烧,体温达39~40℃,口渴,口臭,便结,扁桃体明显红肿,表面有黄白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此证多由肺胃热盛,上蒸咽喉,又外感风邪而致发病。脉象滑数。

治宜清肃上焦,泄热解毒。清咽解毒汤主之。

清咽解毒汤(自定方)

生石膏30克,鲜苇根30克,僵蚕9克

金银花20克,薄荷5克,连翘15克

板蓝根15克,龙胆草9克,知母10克

滑石12克,人工牛黄1克(冲)

加减法:

1.恶寒发热加荆芥2克、桑叶9克、蝉蜕5克

2.头痛加菊花9克,大便燥加酒军9克。

3.咽喉红肿糜腐加马勃5克、珍珠粉0.3克(冲),外用珠黄散吹患处。

4.扁桃体肿大加山慈菇9克、茜草12克、六神丸10粒(作)

【按】咽通于胃,喉通于肺,肺胃热盛,必然上蒸咽喉。肝脉络喉咙,肝热上犯,亦能令人咽痛,故以:

  • 石膏,龙胆草大清肺胃而泄肝火;
  •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知母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苇根、僵蚕、薄荷清肃上焦而利咽喉;
  • 人工牛黄为牛胆所制,功专泄肝胆之热,兼能清心解毒,凡咽喉肿痛剧烈者,用牛黄有捷效。
  • 病例1

  • 李某  男  52岁
  • 素患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已十余年。每隔一月左右,即急性发作,冬春更剧,每发则高烧,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医治多年,未能除根。现又犯五天,体温39.8℃,咽部焮红肿大,舌苦黄糙,脉数大。

  • 证属肺胃热邪素盛,易于外感,风热相搏,结于咽喉,而致红肿疼痛,艰于饮咽。

  • 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 生石膏30克  僵蚕9克  蝉蜕5克
  • 板蓝根20克  桑叶9克  薄荷5克
  • 金银花20克  黄芩9克  滑石12克
  • 龙胆草9克    知母9克  黄柏9克
  • 连翘12克   人工牛黄1克(分冲)

  • 复诊:前方服二剂,烧退,肿痛大减,惟大便燥结、脉仍滑数。原方去桑叶、薄荷、蝉蜕,加酒军9克,又服三剂而愈。

  • 【按】患者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十年不愈,颇以为苦。以往服药多为养阴清肺汤之类,愈服愈重,余以清咽解毒汤治之,数剂而愈。据患者说,十年之病,服中西药无数,从未如此见效。以后在一年中又反复三次,皆以此方治愈,观察三年未再复发。

  • 病例2

  • 孟某  男  48岁
  • 1962年7月16日,忽然咽喉肿痛,经注射青霉素三天,肿痛更甚,不能饮咽,呼吸亦觉困难,西医专科嘱其手术,因不同意而来门诊。检查:咽部焮红肿大,延及软腭及周围组织,咽峡几至肿闭,仅有如笔管之小孔,上顶微有白头,脉弦滑而数,体温38℃,白细胞18,000/立方毫米。患者素嗜厚味,且嗜饮酒,每日两餐必饮,以致热毒熏蒸于内,上结咽喉,有成痈毒之势。

  • 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生石膏30克  金银花30克  连翘24克
  • 板蓝根30克  龙胆草9克    知母12克
  • 山慈菇9克     僵蚕9克      薄荷5克
  • 茜草12克      栀子9克      牛膝 9克
  • 京牛黄0.3克(分冲)。
  • 头二煎,分二次服。

  • 外用药,五倍子18克、冰片2克同研细,吹患处,每日三、四次。
  • 复诊:上方连服二剂,肿消大半,惟白头未退,但未溃破,脉仍滑数。原方加珍珠粉0.3克(分冲)。此方又服三剂,肿消痛止,原方制小其剂,去牛黄、珍珠粉、再服三剂以澄其源。

【按】《灵枢·痈疽篇》中说:“痈发于嗌中,名日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盖咽喉为呼吸之门,水谷之路,至关重要,一旦肿闭,危亡立待。患者咽喉焮红肿大,实属罕见,一片火焰之势,随时有化脓肿闭之险。必须大剂清热解毒,

  • 石膏、龙胆草清胃而泄肝火;
  • 山慈菇、金银花、连翘解毒消肿;
  • 僵蚕、薄荷肃上焦引药上行直达病所;
  • 板蓝根、栀子、知母清热而利咽喉,牛膝引热下行;
  • 茜草活血消肿;
  • 牛黄泄热解毒,进药二剂,肿消大半;

  • 因其顶白头未退,故加珍珠粉,珍珠粉除能泄热解毒外,并能治咽喉白腐。

且与牛黄合用为珠黄散,专能清热化毒,去腐生新,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内服外用均效。余曾用于白喉亦有捷效。

外用五倍子吹喉者,李时珍谓五倍子“消肿毒喉闭”。盖五倍子味苦酸涩,有收敛之效,使散漫之肿毒可以收敛而消。

冰片亦能治喉痹而散郁火,故用作外吹之药,如此严重疾患,数剂而愈。

王季儒教授简介:天津著名中医,民国时期医家王静斋之子,17岁随父开始正式学医,后拜当时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为师,以善治温病闻名于世,世称“石膏王”。

上一篇:【专辑·国医大师】张志远:“蒌芍复脉汤”治疗干燥症

下一篇:一个止汗神方,头汗,脸汗,胸背汗,均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