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14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温龙平研究组发现的一种新的短肽,能够调控稀土纳米材料的细胞自噬行为,从而大大降低纳米材料的毒副作用,并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材料》上,为癌症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细胞自噬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息息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进入体内的纳米颗粒,可引发细胞自噬并促进细胞死亡。这种纳米颗粒引发的细胞自噬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正常细胞中会引发毒性,需要加以规避;另一方面,在特定细胞中可帮助疾病治疗,如增强癌症的放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肽是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氨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质最大,两个或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若干个肽键从而组成一个肽,多个肽进行多级折叠就组成一个蛋白质分子。温龙平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短肽“RE-1”,它能够与稀土金属氧化物和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结合,并在其表面形成稳定的肽涂层。小鼠实验表明,该短肽能够抑制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以降低细胞自噬水平,从而屏蔽由于细胞自噬而导致的细胞毒性和组织损伤,提高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另一方面,该短肽与能够识别肿瘤的短肽组成复合肽,与肿瘤细胞外的整合素相互作用,提高稀土纳米材料在肿瘤细胞中的自噬及杀伤效应。 (记者桂运安 通讯员杨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