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肉苁蓉作为传统中药材中的珍贵品种,素有"沙漠人参"之称。近年来在新疆和田等地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同时也面临市场供需失衡的挑战。我将对比管花与梭梭肉苁蓉的市场表现差异;探讨价格波动成因及深加工技术带来的附加值提升,结合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基源介绍与分布
肉苁蓉,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分为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两种,其中荒漠肉苁蓉寄生于梭梭树的根部,而管花肉苁蓉则寄生于红柳的根部。管花肉苁蓉主要分布于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和田地区是其道地产地,而荒漠肉苁蓉则广泛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区。

近年来,随着防风固沙工程的推进,肉苁蓉的种植与生态治理相结合,不仅改善了沙漠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途径。

二、市场供需与价格趋势
2025年,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的市场走货情况总体正常,但受产量过剩的影响,干品统货价格持续承压,目前维持在15-17元/公斤的区间。这一价格水平较2024年有所下降,主要由于种植面积扩大以及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的双重影响。此外,2024年种植面积的大幅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预计2025年至2026年期间,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至10-12元/公斤左右。
回顾肉苁蓉的历史行情走势,2013年管花肉苁蓉的市场价格曾达到45元/公斤的峰值,但随着近年来产量的快速增加,其价格已大幅下跌超过60%。这种价格波动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从紧平衡逐步转向阶段性供大于求的趋势。尽管短期内价格压力较大,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种植周期调整和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管花肉苁蓉的价格有望在2026年后企稳回升至20-25元/公斤区间。
三、产业特点与出口潜力
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的种植和加工已形成规模化、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以于田县为例,该地区种植面积已达21.4万亩,涵盖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研发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10月举办的肉苁蓉产业大会进一步推动了深加工企业的落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在国际市场方面,洛浦县的“苁蓉小镇”于2024年首次将肉苁蓉出口至韩国、日本及中国一线城市,以“沙漠人参”的生态品牌溢价成功打开高端市场,单次出口量超过百吨。这一突破不仅为肉苁蓉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也为未来出口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四、政策与技术支撑产量
新疆政府通过一系列生态补贴和技术支持措施,保障了管花肉苁蓉的种植稳定性。例如,防沙固沙专项和北京大学屠鹏飞团队开发的大面积高产稳产技术,为肉苁蓉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年于田县肉苁蓉种植面积达21.4万亩(官方统计口径),到2024年新疆产区实际规模化种植基地覆盖33万亩。按亩均产量200公斤(湿货)计算,2024年总产量约5.5万-6.6万吨(湿货),较2023年增长约20%(2023年约4.2万吨)。
五、梭梭肉苁蓉的市场流通分析
1、区域价格分化
与管花肉苁蓉相比,梭梭肉苁蓉的市场价格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吐鲁番地区梭梭肉苁蓉的鲜干片价格高达55-60元/公斤,而大统货价格为38元/公斤,远高于和田管花肉苁蓉的统货价格。这种价格差异主要源于寄生宿主的不同(梭梭树生长周期更长)以及加工标准的不同。
2、生产调减与行情转机
2023年起,新疆部分地区主动缩减梭梭肉苁蓉的种植面积,以缓解库存压力。数据显示,2025年产地硬质货价格稳中有升,范围在45-55元/公斤;而优质软质货因库存紧张呈现结构性上涨,价格在80-100元/公斤之间。这一趋势表明,供需关系正在逐步修复,市场行情有望迎来转机。

六、肉苁蓉未来市场展望
1、需求端驱动
国内保健市场的消费升级推动了肉苁蓉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如口服液、胶囊等。2025年,国内保健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2%。此外,国际绿色经济的发展也为肉苁蓉的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欧盟对有机中药提取物的需求增长,使得和田肉苁蓉凭借其“防沙+种植”的生态认证优势,有望成为出口增长点。
2、技术升级与价格预期
现代提取技术(如超临界CO₂萃取)的应用使得肉苁蓉有效成分的纯度提升至95%以上,从而推动高端原料药价格上涨30%-40%。预计到2026年,随着种植周期调整完成,管花肉苁蓉的价格将逐步企稳并回升至20-25元/公斤区间。
七、总结
和田管花肉苁蓉凭借规模化种植和出口突破,短期内虽面临价格下行压力,但长期受益于全产业链的升级和技术创新。梭梭肉苁蓉则通过减产策略实现了市场行情的修复。未来,两类产品需通过技术创新(如活性成分定向提取)和品牌建设(如“和田沙漠人参”地理标志)来提升附加值,以应对全球中药提取物市场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