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黑白双煞 鱼若星辰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中医药方剂,先辩证然后入药,望闻问切后,可以放心按照配方来使用,快点赞转发和收藏吧,以免用的时候以后找不到了。
【大补元煎】:
【歌诀】大补元煎元气汤,萸肉杜仲入肾阳;熟地参草怀山药,当归枸杞生死藏。
大补元煎,中医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具有救本培元,大补气血之功效。主治气血大亏,精神失守之危剧病证。
【组成】人参少用10克, 山药炒6克,熟地用6~9克,杜仲6克,当归6~9克(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3克(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6~9克,炙甘草3~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救本培元,大补气血
【主治】气血大亏,精神失守之危剧病证
【加减】如元阳不足多寒者,于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随宜用之;如气分偏虚者,加黄耆、白术,如胃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纸之属。
【无比山药丸】:
【歌诀】无比山药起沉疴,石脂都气丹皮割;苁蓉菟丝巴戟肉,牛膝杜仲煮汤喝。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异名】无比山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组成】薯蓣60克 苁蓉120克 五味子180克 菟丝子 杜仲各90克,牛膝 泽泻 干地黄 山茱萸 茯神(一作茯苓) 巴戟天 赤石脂各30克
【用法】上十二味,研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以酒送服20~30丸。
【功用】补虚健体,祛热安神,消食破积。令人健,四体润泽,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悦,消食,身体安和,音声清明。补元脏,益阳气,轻身驻颜。壮气血。补益筋脉,安和脏腑,除心中伏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
【主治】肾气虚惫,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冷痹骨痛,四肢不温,或烦热有时,遗精盗汗,尿频遗屎,或带下清冷,舌质淡,脉虚软。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醋、蒜等陈臭之物。
二妙丸:
【歌诀】二妙丸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作用类别】清热燥湿适应症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成分】:黄柏炒, 苍术米泔水浸,炒(各15g)(原著本方无用量)
【用法用量】: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
【现代用法】:二药等分,研细末和匀,每次3~6g;或制成丸剂,每次6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茵陈术附汤:
【歌诀】茵陈术附寒湿伤,乃是四逆巧梳妆;肉桂加之热更壮,此治阴黄不粗伧。
【组成】茵陈一钱,白术二钱,附子五分,干姜五分,甘草(炙)一钱,肉桂(去皮)三分。
【主治】阴黄。身冷,脉沉细,小便自利。
【功用】温阳利湿。
【用法用量】水煎服。
茜根散·《太平圣惠方》
【歌诀】茜根散治血溢脐,苓连地黄与地榆;栀子当归犀牛角,化淤泻火邪毒离。
【功用】茜根散是非处方药物,主治鼻衄不止,心神烦闷。现代研究证实可用于中医治阴虚火旺型血液病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组成】茜根30克 黄芩22克栀子仁7.5克 阿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主治】热病,下痢脓血不止。
泻心汤
【歌诀】泻心汤将心火降,芩连大黄热邪荡;吐衄皆因血妄行,治疗痈疡也一样。
【来源】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者。
【配方】大黄6g,黄连、黄芩各3g
【用法用量】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月华丸:
【歌诀】月华百部獭肝煮,二冬二地与怀薯;沙参云苓广三七,阿胶贝母桑菊伍。
月华丸为清代名医程钟龄所制,收载于其著作《医学心悟》当中,为中医治肺痨的传统名方,随着化学类药物抗结核易产生耐药的出现和毒副作用的不可避免,中医药抗痨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月华丸作为抗痨的有效方,为临床常用,并对其抗结核的机制不断进行研究,从而提供理论基础的支持。
【组成】天冬(去心,蒸) 生地(酒洗) 麦冬(去心,蒸) 熟地(九蒸,晒) 山药(乳蒸) 百部(蒸) 沙参(蒸) 川贝母(去心,蒸) 真阿胶各30克 茯苓(乳蒸) 獭肝 广三七各15克
【用法用量】用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含化,一日三次。
【功效】滋阴保肺,消痰止咳。【主治】:阴虚咳嗽
乌头汤:
【歌诀】乌头汤须蜜调均,历节疼痛难屈伸;麻黄解外芪固表,芍药甘草可舒筋。
【成分】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炙)各三两,川乌(㕮咀,以蜜二升,即出乌头)五枚
【用法用量】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功用】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主治】寒湿痹阻关节证。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
宣痹汤:
【歌诀】宣痹汤是温病方,己杏苡滑半夏帮;栀翘蚕砂赤小豆,风湿热痹服之康。
宣痹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为祛湿剂。具有辛苦通阳之功效。主治湿痹。症见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痿黄。
【成分】防己、薏苡、杏仁、滑石各五钱,连翘、山栀、半夏、晚蚕沙、赤小豆皮(赤小豆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非药肆中之赤小豆,药肆中之赤小豆乃广中野豆,赤皮蒂黑肉黄,不入药者也)各三钱。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上药用水1.6L,煮取600mL,分3次温服。
2、古代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
【功用】辛苦通阳。
【主治】湿痹。症见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痿黄。
薏苡仁汤:
【歌诀】薏似仁汤麻桂苓,羌独防风草生姜;当归川芎各血脉,风寒湿痹服之康。
1、薏苡仁汤
【处方】薏苡仁(一两) 当归(一两) 芍药(一两) 麻黄(一两) 官桂(一两) 甘草(炙.一两) 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挫炒.一两)
【功能与主治】治中风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
【用法与用量】上挫,每服七钱半,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自汗减麻黄;热减官桂。【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2、薏苡仁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薏苡仁(炒) 防己 赤小豆(炒) 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风肿在脾,唇口瞤动,或生结核,或为浮肿。
3、薏苡仁汤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组成】桔梗30克 甘草60克 薏苡仁90克
【用法】上药锉碎,如麻豆大。每服15克,水煎,入糯米为引,米软为度、食后服之。
【主治】痰湿咳嗽。
4、薏苡仁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薏苡仁 瓜蒌仁各9克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各6克 白芍3克
【用法】上药以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清热散结,活血消肿。
【主治】肠痈腹中疼痛,或胀满不食,小便涩滞。
5、薏苡仁汤
【来源】《类证治裁》卷五
【组成】薏苡仁30 当归10 川芎7 生姜10 桂枝10 羌活10 独 活10防风10白术 10甘草6 川乌6麻黄6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主治】寒湿痹痛
【用法】水煎服
6、薏苡仁汤
【来源】《明医指掌》卷七
【组成】当归(一两) 芍药(炒,一两) 薏苡仁(一两) 麻黄(一两) 肉桂(一两) 甘草(炙,一两)
苍术(米泔浸,炒,四两)
【功效】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 主治】寒湿痹痛
【用法】上锉散,每服七钱,生姜三片,煎服。 自汗减麻黄,热减桂。
石苇散:石苇散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石淋热淋、湿热下注等病症,功效是清热利湿 通淋排石。
【歌诀】石苇散将结石锤,榆皮车前配冬葵;木通赤苓与瞿麦,甘草滑石小便遂
【成分】通草60克、 石韦60克(去毛)、 王不留行30克、 滑石60克、 甘草(炙) 、当归各60克、 白术、瞿麦、芍药 、冬葵子各90克。
【用法用量】上十味,捣筛为散。每次以麦粥清送服1~3克,日三服。
【功用】膀胱有热,致患石淋、劳淋、热淋,小便不利,淋沥频数,胞中满急,脐腹疼痛。
【主治】清热利水,活血通淋。
五磨饮子:
【功效】解郁,降气。
【主治】暴怒暴死,名曰气厥者。
七情变动,气逆不降,上气喘急,胸腹胀满,突然大怒而致气厥者。
【歌诀】五磨饮子力量速,卒死昏迷因暴怒;枳壳盔沉广木香,乌药榔片一齐入。
【成分】木香、沉香、槟榔、枳实、乌药各等分。
【用法用量】用白酒磨服
不换金正气散
【歌诀】平胃苍术湿浊克,陈皮川朴草须锉;藿香半夏不换金,柴平胃苓从此扩。
【成分】厚朴(姜炒)、苍术(米泔水泡)、陈皮(去白)、半夏(制)、藿香叶(净)、甘草(炙)各一钱,草果五分。
【用法用量】水二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
【功用】和脾胃,止吐泻,温中,下痰饮。
【主治】一切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五种膈气,腹痛胀满,吞酸噫气,噎塞干呕,恶心;内受寒湿,外感风邪,头痛头眩,鼻塞;及一切霍乱时气,不伏水土。
肥儿丸:
【歌诀】杀虫健胃肥儿丸,连麦槟曲枳术团;使君木香并楂肉,脾虚疳积服之安。
【成分】山药(炒)二两,茯苓、白扁豆(炒)、五谷虫(淘洗净,炒)、山楂(炒)、白芍(炒)、麦芽(炒)、神曲(炒)、当归各一两五钱,白术(土炒)、陈皮、使君子肉(煨)各一两,生甘草七钱,胡连(姜汁炒)七钱。
【用法用量】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钱。
【功用】出自《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具有常用可免饮食伤脾之症的功效。
【主治】《文堂集验方》:面黄肌瘦,食积脾疳,大便不结,疳泻。
犀角散:犀角千金名为散,急黄神昏最凶险;山栀升麻与川连,茵陈蒿可清肝胆。
犀角散是一种清热、凉血、定惊、解毒的中药材,主要成份为犀角屑,根据病人病症不同,配方有所有同。犀角具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的功效。加入麻黄、羌活、附子等中药材可用于治疗中风、口噤不语。加入人参、黄芪具有镇惊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惊热。
黑锡丹:
【歌诀】黑锡丹用硫和铅,附桂故起芦巴添;茴沉木蔻川楝子,镇纳浮阳温下元。
【配方】黑锡、硫黄、川楝子、胡芦巴、木香、附子(制)、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阳起石、肉桂。
【功用】升降阴阳,坠痰定喘。用于真元亏惫,上盛下虚,痰壅气喘,胸腹冷痛。
【用法用量】用姜汤或淡盐汤送服。一次1.5g(1瓶),一日1~2次。
【用于】真元亏惫,上盛下虚,痰壅气喘,胸腹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