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问岫
某个品种某一阶段的市场行情再好,也要慎重考虑。十拿九稳有渠道的可以种,否则,最好别碰。
当前市场就有不少这样的情况。短期内,某个大的厂家可能需求某个品种,就发展一些人种植,等到过了这个阶段,人家要么饱和了,要么生存不下去关门了,那在这中间盲目种植的就很容易吃亏。
如果种植户种植的是大宗常见品种还好,张家不要李家也会要的;如果是稀奇古怪的品种,可就得咬牙自己承受苦果了。
我见到一个群友种仙人掌,我不知道他的市场是否广阔,但我知道,如果他找不到合适的下家,很有可能就窝手里,跟其他品种比,这算是冷背的,不好形成产销的循环。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家种了一些薏米,也是别人说秋天有收的,我们想着怎么也会比种玉米合算,就种了几亩地的。这个品种不怎么好种,其他还好,最不好弄的是收割以后,薏米植株的根特别难处理,我们那时候处理玉米植株都是人工用撅头(一种工具)刨,处理薏米的根要比处理玉米的难很多,它的须根太多,抓地转的太牢固了。
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收获的薏米找不到下家,卖不出去。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就自己家像玉米那样做饭吃了,干饭、稀饭,上顿下顿的。
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薏米是祛湿药材,现在想想觉得有些奢侈了。但那时候我们一家人整整吃了小两年,才把家里种的薏米吃掉,最后有的甚至已经发霉长虫。现在想想,种植这个品种没有问题,前提是要能够找到出货的地方。种玉米到哪里都能处理掉,各种用途,而薏米的路径还是少了些。
现在我们种农产品,种中药材,也是这样的。很多人看别人种,也听说人家挣到钱了,就也跟风种植,以为也会像人家一样种了就会赚钱。他们认为反正也不差他一家,理儿是这么个道理,问题是都这么想,就一下子扎堆了。到最后,卖家被动,买家主动,可以卡着他们出货。不管什么产品,只要供大于求,就一定是买方市场。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伤寒论》等医书中提到的那些常用药材都种植起来。比如甘草、黄芪、白术等,使用频率越高的药材种植面积越大,这种思路肯定是对的。那些犄角旮旯不常用的,就不碰了,毕竟是小众市场,到后面很可能种出来了卖不掉。
有时候跟圈子里的群友交流当下的农产品市场、中药材市场,这当中的一些从业者,不少是很流氓的,他们会把价格压得出货方怀疑人生,会把价格抬得进货方想骂娘。
这种情形太常见,以前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在做的,有“为中医中药崛起而努力”的意思,但凡内心有些想法的,但凡还把中医中药当成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的,都会想为我说的这件事情做些贡献。
中医中药发展的最后,一定是让更多的人受益,而不是只剩下几个说自己是祖传秘方卖壮阳药的,那样老祖宗都会气得从坟堆里爬出来骂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