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问岫
不要把种植做成了重资产模式,这不是有没有资金的问题,而是是否合理的问题。
把钱投出去容易,想要收回来,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因此,我们做种植,要在适当的时候裂变,选择让自己退出重资产的种植,发展更多的农户种植,自己负责统筹。
这个节点的选择,取决于自身的情况。比如自己投入了几十万上百万,可以承受,那就可以晚一些,留够过河的钱,留够发展的钱。感觉捉襟见肘了,就要毫不犹豫止步,不要再更大地拓展种植面积,转而发展其他人种植,以满足自己的原料需求。
这个过程不要贪,不要把自己搞得很大,船大不好调头,且不一定是最好的收益方式。
我跟所有向我咨询种植问题的人都说,尤其是二三十亩以上规模种植的,种植和加工一定要一起做,要以加工为主线,以种植为辅线,这才是合理的赚钱模式。
我说的加工,基本上是全年的,实际上就是摸脉。要经常摸,摸产地的脉,摸市场的脉,这就像我们平时体检一样,能够让我们自己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调头。
看哪个畅销,利润点高,就可以重点加工,但如果过热,就要停停,避免囤货,需要有类似的思考。其实,只要是加工一年两年,该种植什么品种心里就很清楚了,自然是哪个加工出来综合效益好就种植哪个品种,这就是通过实战锻炼出来的专业能力。
我说的种植,是为了给自己加工降成本,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以前说过,自己种植,可以降低一半的原料成本,即便是再小的估计,20%总还是有的,这在加工的过程中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在市场上会更有竞争力。
自己种植,还有一点,就是保供,可靠,不至于中间掉链子。如果别人种植,自己只收购,市场不稳定,尤其是某个品种热起来便会有人搅局,什么提前说好的,什么契约精神,在几毛钱的加价面前都会变得不值一提。不能说所有种植户都见钱眼开,但更多是添堵的,即便是别人给种植户加价对方不卖,答应卖给我们就是卖给我们,个别人还是会反复念叨,试图因为几毛钱的事情让我们记得他们的好,甚至会觉得这是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我受不了这样的情形。
日常处事中,我不习惯被道德绑架。我不会绑着种植户“为中药材的质量提升”而努力,我也不愿意种植户因为卖给我少赚钱而希望我感激涕零。情怀是情怀,买卖是买卖,两码事儿,两个不掺和。
正因为这样,我提倡我们自己也做一些保供式的种植,手有余粮心中不慌,不至于短时间内不受外部供货条件的影响,也能保证一定的续航能力,这才是我们“种植+加工”该有的发展模式。
去年以来,我们就陆续建立起自己的合作种植加工点,经验也越来越成熟,每一个点儿都为这种模式贡献了经验教训,也让我们能够稳步前行。
我的任务,就是不断完善这样的模式,陆续在全国各地推广。万事开头难,第一步已经迈完,剩下的就是“复制+粘贴”,让这种模式的受益面拓展得越来越宽,达到让彼此互利,获得更多的收益。
作者:问岫
编校:问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