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部分中药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价格一旦偏高,潜在的可供给性就非常大。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在良性循环中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现代化流通体系不仅包含了全程溯源,更包含了利用大数据平台指导中药农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种植。加快信息化引导下的订单农业,才是提升中药材原料品质和稳定价格的关键。
近期,全国各地栀子陆续产新。近年来栀子价格波动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材的“金融属性”,可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01
栀子价格波动寻因
繁育及种植
栀子为茜草科灌木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由青变红黄时采摘,采摘后的鲜果置沸水中略烫或蒸汽杀青后炕干,置滚筒中撞掉果柄和宿存萼片,进行二次炕干以防内部种子霉变。
栀子树野生和家种均有分布,目前以家种栀子为主流。家种栀子采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种苗移栽3年后便可挂果。第五年进入盛果期,第十年后树龄开始老化,进入衰果期。
栀子原产地为江西省,因其栀子苷含量高而被认定是道地产区,目前江西省吉安、宜春、抚州、九江均有种植。随着社会需求量增加,栀子产区扩种到福建福鼎等地。福建栀子产量大、颜色红、品相好,占据栀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湖南岳阳、四川广元、重庆周边、湖北咸宁、河南南阳、贵州、广西等地均有种植。
价值与成本
栀子药用价值高,为药食两用品种,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是三子散、六味木香散、栀芩清热合剂、功劳去火片、牛黄清心丸、小儿清热片、栀子金花丸等上百种中成药组方成分之一。在食品工业及化工应用方面,通过提取栀子黄色素,成为食品工业天然染色剂的主要原料,也是工业印染方面主要颜料来源之一。栀子干果年需求量在5000~6000吨之间。
栀子树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气候温润,冬季少结冰的丘陵地带均可种植,由于采用扦插繁育,因此种子种苗成本相对较低。当前福建栀农自留地种植成本产生项目主要是化肥、农药、除草,约每亩需投入1000元左右,丰产年按亩产鲜果500公斤计算,鲜果采摘费800~900元/亩,加上鲜果加工杀青烘干1.3元/公斤的加工费、每亩加工出干果165公斤计算,15.5元/公斤是栀农毫无利润的种植成本。如果是租地种植(按1000元/亩的地租来算),21.5元/公斤是租地户种植成本。江西及其他产区亩产干品栀子在135~155公斤/亩。作为栀子道地产区的江西栀子,价格略高于其他产区。
价格波动
2017-2019年,栀子连年丰产,剩余库存过多,价格从28元/公斤下滑至10元/公斤的历史低价。受低价因素的影响,弃采弃种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栀子种植区域疏于管理,甚至砍伐栀子树还田,加上气候灾害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产量下降。
2010年至今,栀子经历了4次高价运行,分别是2011年的40元,2013年的36元,2017年的28元和今年的29元。供需失衡是造成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市场流通量的大小决定该品种价格的涨跌。
02
各类药材涨跌规律
中药材来源于农副产品,由于生产端基础薄弱、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供求信息不畅,造成部分品种社会剩余库存减少、当年产新减产、需求量增加等因素叠加,也直接或间接导致近几年部分中药材价格飙升。而更重要的是,中药材品种具备一定的“金融属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稀缺性品种
用“物以稀为贵”来表述目前几个高价中药材品种非常恰当,如牛黄、龙骨、冰球子等,由于人工培育不成功或培育品种不可替代原有品种而成为长期稀缺品种。短期稀缺品种如猫爪草、细辛等是近几年价格飙升最快的品种。社会流通量一旦减少,价格随之升高。
廉价性品种
以栀子为例,2018年左右栀子年产量最高突破10万吨,导致2019年栀子创下近十年来最低价格10元/公斤,远远低于农户的采收种植成本。随之而来的是产地弃采、弃种、放弃管理,甚至砍伐栀子树转种收益较高的农作物。经过近两年的消化,栀子老库存空虚,产新量跟不上,价格却依然在10元/公斤左右徘徊,单价偏低,存货商逢低建仓,逐步拉升价格进行销售。
便于储存或保管的品种
从目前来看,容易上涨的品种都是易于保存的品种。根据品种特性,在阴凉库或冷库储存3~5年不变质的品种大多是资金青睐的品种,如栀子在阴凉库储存3年含量和成色不变,在冷库可储存时间则更久。
单品产量有限或降低的品种
以栀子为例,年用量在5000~6000吨,只要社会库存见底,产新量接近或低于年用量,资金便会看准时机逢低建仓。
具有杠杆效应的品种
中药材行业一直都存在仓储抵押,通过库存仓储抵押加大存货商的资金来源从而囤积更大的体量。另外,近几年银行贷款容易而且可以展期,进入药材行业的资金量大,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周期性的品种
以栀子为例,2011-2014年是栀子扩种的年份,2021-2024年前期扩种的栀子树龄老化,如果在树龄老化之前没有及时开发新产区面积,随着树龄的老化产量必然降低,给资金以可乘之机。
酸枣仁难下千元大关
伍一
近日,据证券时报的报道,酸枣仁的上游酸枣,两个月内价格已经从5元/斤涨到15元/斤以上,上涨了2倍,仍然“一枣难求”。目前,酸枣仁价格涨至1000元/公斤。中药材酸枣仁涨价再度引发各界关注。酸枣仁价格突破1000元已经一年有余,未来行情仍处于不确定性中。市场应警惕以下几种情况。
天价行情可能导致产区扩大。高价会刺激抢青行为,导致品质不佳,同时,高价也会导致破坏性采摘,野生资源减少。
过高的价格可能影响需求企业的采购生产积极性。同时,进口酸枣仁会影响国产酸枣仁销量,进口酸枣仁价格也处于高位,预计今年产量不会小。
前期低价囤货商可能趁机抛货套利。前期酸枣仁行情200多元,目前价格翻了5倍,产地采收、加工和专业商均赚得盆满钵满,目前高价继续入手商家也会谨慎对待货物流转。
十月是中药材产新大月,当归、黄芪、党参、白术、桔梗、五味子、人参、西洋参、半夏、地黄、山药、牛膝、北沙参、苍术、天花粉、瓜蒌、荆芥、防风、白茅根、射干、芦根等陆续产新,产地交易活跃。短周期高价品种随着产量增加,预计行情将下跌;长周期高价品种产能尚未恢复,行情预计保持高位。
编辑:陈丽娜
首发于《医药经济报》总第45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