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破中药材流通“瓶颈”还看电子商务

发布时间:2010-01-10 阅读:1439

  中药材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这是由中药材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只有让种植区充分利用信息,合理计划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才会减少资源浪费和伤害药农。
 
  中药材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这是由中药材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只有让种植区充分利用信息,合理计划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才会减少资源浪费和伤害药农。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医药产业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这一点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这个传统产业正面临着新旧时代的更替,面临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医药所面临的困境和“瓶颈”,特别是对于原料供应最前端的中药材流通产业来说,这种突破更是迫在眉睫。但如何突破?笔者认为,中药电子商务将成为其必经之路。
 
  中药材流通几大“瓶颈”
 
  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很好的黄金产业,目前却面临着几大“瓶颈”难以突破:一是信息导向平台缺失造成的盲目生产和资源浪费;二是缺乏药材规范化生产和流通标准,药材品质得不到保障而制约中医发展;三是中药材仓储物流现代化程度低,无法实现集约化和电子商务所需的物流配送条件;四是流通环节繁琐,中药电子商务和国际化之路任重而道远。以上现状和发展“瓶颈”,对整体中医药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缺乏专业市场信息导向平台,生产经营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盲目性
 
  1.影响农业和医药产业化升级。中药材不像粮食等其他农产品,即便过剩也有较多的消化途径。中药材的需求则多了是草,少了才是宝。由于缺乏信息的指导,则会导致:药贱伤农,药农弃种,原料得不到有效保障;价格低,加工粗放,使得药材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供大于求,造成积压,加之储存管理不善,造成大量的药材被虫蛀、霉变。
 
  以黄姜为例,黄姜是生产皂素的主要原料,市场正常皂素年需求量在3000吨左右。黄姜生长期为2~3年,最高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烂市以后的种植面积仅为15万亩。而保证正常供应的面积应该保持在70万亩左右。过量种植直接导致了市场的价格大幅下跌,直至农民直接把它丢在地里当肥料。类似的例子还有川白芷、河南的木瓜等,甚至包括2011年以后的金银花、板蓝根、桔梗、大蒜等,都可能出现烂市局面。谁来提醒农户、谁来向政府提建议?明显主体缺失。
 
  2.无法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最终将导致部分品种的资源枯竭。中药材资源,特别是野生资源到底有多少家底可用?生产企业只顾扩大生产、农户只顾挖了挣钱,每年一种中药材品种需求多少和使用多少成了一笔糊涂账。多个中药材品种目前已面临资源紧缺,甚至频危枯竭,如羌活、重楼等。这种现状虽早已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三级站体系已经消失,这种思路和行动尚缺乏具体的执行者和调查体系。包括新的一期国内中药材资源调查工作,交给谁来做?让一批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博士生来做吗?我们从事过中药材工作的人都知道,肯定不行!只能交给那些常年爬山涉水、接近产地一线的信息人;交给日积月累、紧贴产地的中药人;交给即时更新、快速沟通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缺乏药材规范化生产和流通标准,药材品质得不到保障,进而制约了中医发展
 
  1.盲目引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药材作为经济作物,特别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各区域积极响应,只要是药材就引种、只要价格高就大种,一场南药北种、西药东移之风迅速蔓延全国。丘陵种植的丹参在平原盐城落户,西北部的特色药材甘草移栽四川的凉山州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中药材质量的稳定,也在市场上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河南怀庆府是四大怀药的道地产区,但外地也引种,不管内在质量如何,只要价卖得低,就能抢你的市场,砸你的品牌,逼着你河南山药、牛膝跟着低价走。
 
  2.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严重。长期以来,药农(或种植基地)均有单纯追求亩产量的倾向。为此,很多种植户在药材生产中使用激素农药(如壮根灵等)来实现亩产量的增加。殊不知,通过激素虽然增加了产量,但也使药材品质发生了变化;同时,药材加工环节的不规范,如大量的药材使用硫磺熏蒸等手段,也使得药材的有效成分大大降低,严重影响药材品质。一些地方GAP也仅仅停留在示范阶段。结果也使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举步维艰。
 
  3.流通标准缺失。长期以来,中药材作为农产品进行加工和流通。流通标准不外统货、优质货;大个、小个等少数几个传统称谓。这种随意性除了造成药材质量无法规范外,也使本行业电子商务无法和其他产品一样实现无缝对接。
 
  4.掺杂使假现象屡禁不止。虽然主管部门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治理力度和措施一次比一次提升,但中药材流通行业太散,涉及千家万户,按起葫芦浮起瓢,就如同当年治理成药的假冒伪劣一样。2008年,中药材天地网曾经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多次质量真伪鉴别培训班,从各地市场收集上来的假冒伪劣情况和样品让人触目惊心。例如,竟然有人拿着药厂提取过的连翘卖给基层医疗机构做饮片给患者使用。本来基层的中医基础就差,老百姓对中医中药信心日益减弱。医生费尽心思拟方一副而用的又是这种低劣药材,老百姓能用中药治好病吗?如果没有群众基础,我们做中药材的人还有立锥之地吗?所以说,仅靠政府力量来改造这种传统行业肯定是不够的,必须是在政策引导下,由我们这个行业自身来进行净化和革命,中药行业才有希望。
 
  流通环节面临着变革,中药电子商务之路任重道远
 
  1.传统流通体系日益萎缩。上世纪80年代的药材产销三级站体系已经消失;而90年代兴起的药材集贸市场也正日益萎缩。这种现状是不受人为因素控制的,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引发的必然后果。
 
  2.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体系亟待建立。这是中药现代化和电子商务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开始这方面的尝试。
 
  3.中药电子商务之路任重道远。前期多个大型投资机构曾尝试投入巨资开展中药电子商务,都因缺乏本土化策略和标准化无功而返。
 
  所以,中药材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中最上游的环节,也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可以说,是生产源头和流通混乱制约了中药产业,而中药材质量和流通失控又制约了中医,同时中医发展受阻又将导致整个产业萎缩。
 
  破局之路
 
  要解决中药材行业的发展“瓶颈”,就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行业的变革: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导航平台;二是利用电子商务契机逐步确立切合实际的流通标准和规范;三是建立实施集约化仓储物流体系;四是打造高效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导向平台,通过信息引导来防止产销失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1.中药材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这是由中药材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只有让种植区充分利用信息,合理计划生产,有效与市场对接,才会减少资源浪费和伤害药农。
 
  2.做好生产引导,建立专业的中药材信息导向平台和种植计划调控系统势在必行。值得欣喜的是,目前中药材行业已初步建立起信息采集、分析与平台展示的队伍,为有效引导生产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如中药材天网全国各大药市建立的信息采集与服务的分支机构以及300多家主产区药材信息站点,为解决中药材行业目前“一缺就上,一上就多,一多就下,一下就缺”的生产怪圈创造了有利条件。
 
  3.合理利用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再次进行深入细致的资源普查,某种中药材储藏量多少?每年采挖多少数量才会保证可持续发展?是否有条件和必要发展人工种植?等等。目前已有专家团队参与国家资源普查。
 
  我们相信,行业信息平台的建立,必将为产、供、销实现有效导航,也将为产区、企业和政府做好信息参谋。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这个产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利用现有行业流通体系和参与者建立流通规范和标准
 
  新的原药材流通规范和标准建立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引导和管理;离不开千千万万个产地及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更离不开电子商务平台的规范化引导。这种标准可以先从部分常用品种的约定规格做起,利用网上已初步形成的电子商务系统,结合线下服务站模式小规模流通,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再逐步向多数品种推广。
 
  利用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突破国内国际贸易壁垒,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
 
  只有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才能让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突破国内国际的贸易壁垒,快速实现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非每个产业都需政府包办。如同中国电信和联通,它们既不能纳入政府机构,更不能成为私营品牌的下属,必须是中立于其间的服务平台。中药材的信息服务平台同样要确保是服务性质的第三方平台,它必须保持中立和不参与具体品种经营;同时应不断提高信息的质量、数量和开放度,加大网上展示平台的推广和服务。像目前国内最大的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中药材天地网已有商铺20000多家,行业初步形成电子商务习惯。这表明行业正在努力进行自我改造和提升,对电子商务的重视将让他们终生受益。“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作!”这句话在10年前没多少人信,但今天大到海尔电器,小到一包纸尿裤厂家,谁能否认?不参与电子商务就意味着退步和市场萎缩,就意味着面临市场淘汰!中药材行业能独善其身吗?(来源:医药经济报)
 
  

上一篇:两项中药现代化研究解析中药药理机制

下一篇:山东烟台20克“太空种子”孕育出一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