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验方
原创张玉龙医论
脂肪瘤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一般有家族史。脂肪瘤瘤体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位于皮下,活动度好,用手可以推动,瘤体大小不等,1~2厘米左右的瘤体需用手触摸才能发现,大者可隆起皮肤表面,但表面皮肤正常,单发或多发,见于体表任何部位,以肩、四肢、背、胸腹部为多见,亦可见于腹膜后和内脏,多无疼痛和其他自觉不适感觉,瘤体生长缓慢,质地较软,可有假囊性感,极少恶变,大多数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停止生长。如无明显症状可以不作任何处理,只有在出现局部有疼痛不适,瘤体较大影响美观或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时才需要治疗,西医一般选用手术切除。 脂肪瘤一般分为:①单发性脂肪瘤: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瘤体可大可小,大多成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质地软,有弹性,有的可有假性波动感。瘤体不与表皮粘连,皮肤表面完全正常,基部较广泛。检查时以手紧压脂肪瘤基部可触及分叶形态。一般肿物的体积达到一定大小后,常停止生长,呈静止状态,被覆表面皮肤正常,多数皮损直径小于5cm,基底较广,挤压瘤体基部时表面皮肤可呈“橘皮”样,为皮下脂肪内垂直走向皮肤的纤维束牵拉所致,有时可出现自发萎缩或钙化、液化现象,瘤体生长缓慢,部位可深可浅,多为良性,恶性变者甚少。②多发性脂肪瘤:多发性脂肪瘤常在多个部位发生,有家族史,瘤体一般较小,质地较软,可有假囊性感,可散在全身或局限于体表某部,瘤体形态不一,常呈扁球形、结节分叶状或蒂状的皮下肿块,有时为弥漫性肿块,可推动,质软而有弹性,不与表面皮肤粘连,一般界限清楚,生长缓慢,数目在两个以上,也可达数十个或更多,呈无疼痛性皮下结节,部分呈对称性生长。少数多发性脂肪瘤生长活跃时有的患者有疼痛感,经常伴发于神经纤维瘤病。 脂肪瘤在中医一般归属于“痰核”、“肉瘤”等进行论治,本病的发生多因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气血郁滞而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或七情内伤(忧患思虑),或久病劳倦,日久伤脾,脾伤则水液运化失司,营卫郁滞,湿阻成痰,聚而为肿为瘤,故而本病的治疗当以健脾化痰、软坚散结为本。 对于本病近现代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敷贴等综合治疗,在消除肿瘤组织、预防病灶复发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费用低廉,值得研究、推广。今天,应一位朋友的请求分享一些中医治疗本病的治疗方药,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处方:浙贝母10克(捣碎),皂角刺15克,炒苍术30克,白芥子15克,薏苡仁30克(捣碎),法半夏15克(捣碎),广陈皮15克,胆南星10克,白僵蚕10克,白茯苓30克(捣碎),嫩桂枝10克,紫丹参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昆布15克,海藻15克,生鸡内金15克(后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主治:痰核(脂肪瘤)、高血脂、肥胖症、脂肪肝、失眠症等。 加减:①寒湿困脾者加炒白术、吴茱萸、台乌药、生姜片、泽泻、车前子等;②脾气虚者加纹党参、生黄芪、太子参、当归片、怀山药等;③肝郁气滞者加醋青皮、炒香附、川芎片、佛手片、川厚朴、炒枳实等;④瘀血阻滞者加京三棱、蓬莪术、燀桃仁、草红花、烫水蛭、土鳖虫、京赤芍、炮山甲、王不留行等;⑤阳虚寒凝者加上肉桂、炮干姜、鹿角胶、草果、生麻黄、炮附子等;⑥痰湿壅盛者加山慈菇、姜竹茹、紫苏子、炒莱菔子、片姜黄、天竺黄、鱼腥草、海浮石、冬瓜子、丝瓜络等;⑦发于上肢者加嫩桑枝、片姜黄等;⑧发于下肢者加牛膝、独活等;⑨发于胸腹者加北柴胡、川楝子、广郁金等;⑩湿热壅盛者加龙胆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青连翘、忍冬藤、夏枯草、野菊花、板蓝根、黄芩、黄连等。 处方:荔枝核15克(捣碎),盐橘核15克(捣碎),山楂核15克,山慈菇10克,青连翘10克,生牡蛎60克(先煎),夏枯草30克,浙贝母15克(捣碎),桔梗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处方:广陈皮9克,姜半夏12克,云茯苓15克,白芥子15克,台乌药15克,炒香附10克,鸡血藤24克,山慈菇9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生黄芪3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处方:大贝母15克(捣碎),炒白芥子20克(捣碎),生牡蛎30克(先煎),炙僵蚕10克,制半夏20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胆南星15克,海浮石15克,生姜片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处方:何首乌15克,当归15克,生地黄12克,白蒺藜12克,生黄芪24克,胡麻仁9克,肉苁蓉9克,赤芍6克,白芍6克,川芎4.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脂肪瘤患者要改善日常不良习惯:①过度饮酒,过食肥腻、内脏、蛋黄、甜食、火锅、烧烤煎炸等;②经常熬夜,过度思虑;③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经常生气等。 以上方药是临床上治疗脂肪瘤常用方药,现实中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选用适宜的方药,药物剂量宜随证加减调整,不宜一成不变的誊抄使用。 处方中某些药物可能会存在区域用药习惯,或者某些药物属于冷僻药材,或者某些药物比较贵重,选方用药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用替代药物代替。 习惯使用小方的朋友,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删减部分药物;习惯使用重剂的朋友,可以根据病情,适当增加某些药物剂量。中医学贵在变通,临床上诊治病证时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凡能治愈疾病的方案都应该被认可,都值得借鉴学习。
上一篇:这个太医院秘方,能补精髓、养血脉,让人腰强骨壮,气血旺盛
下一篇:国医大师治胆结石、胆囊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