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要房地产,还是制造业? 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6-09-15 阅读:1362

       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下半场,城市官员们都应该抛弃继续大搞房地产、搞土地 财政的梦想。中国的房地产已经盛极而衰,再是房价飙升,也只不过是最后疯狂, 房地产无可挽回地走在了长长的下坡路上。 不要再奢望短期靠房地产饮鸩止渴,这只会在土地经济的漩涡里越陷越深!对 每一个决策官员都要问一句:要房地产,还是要制造业? 经济形势越来奇怪 要说今年的经济形势如何,想必大家都能感到丝丝寒意,自不必多言。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房地产依然是一枝独秀,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 房价欲与天比高。据7月的信贷数据显示: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几乎全是房 贷!可想而知,钱都流向了房地产! 不得不承认,在当下之中国,最大的地产商实为政府,我们政府一直围绕着房 地产做文章——供给土地、供给政策、供给配套……正因为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 由看空房地产? 除非你要看空中国政府。特别是在干啥都不赚钱,也没保障,收益率也低的经 济大盘面前,似乎也只能跟着政府一起孤注一掷于房地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经济 越来越难挣到钱,但是房地产依然如火如荼的原因。很多人其实在赌国运。 政府当然明白此举无异于火中取栗,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炸到手,因 此,也想方设法让这个泡沫不能太大,出台各种调控政策,试图将房价设定在可控 范围内。 为何要调控?原因也很简单,政府就承受不了房地产崩盘对经济带来的恶劣影 响。作为房地产的最大受益者,一旦泡沫破裂,自然也会成为最大受损者:土地市 场要死,出让金没有了;房产市场要死,交易税也没有了……紧接着就是经济大萧 条,甚至政府可能破产。 广大“吃瓜群众”越来越看明了政府发展房地产的意图,导致政府越是调控房 地产,人们就越会往里面挤。特别是资本的逐利行为,导致资本纷纷涌向房地产。 2012年到现在,其实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房地产太危险,房价严重偏离人们经济 收入水平,因此也曾多次试图寻找新的投资出口。与此同时,国家积极“带路”, 提出“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投资概念。 但结果又是如何呢?人们作了一系列投资试水后,发现投哪哪不生钱啊!更为 恶劣的结果是,因为都成为“概念性”投资,无非就是催生无数的P2P公司,最终投 资出去的钱都被骗子圈走了。2015年至2016年,各种“金融泡沫”如昙花一现,产 生得快,破裂得更快。

      那么,为什么人们一系投资都失败了呢?这个那就更好解释了。 所 谓 投 资 , 投 来 投 去 , 投 进 去 的 钱 无 非 转 化 “三种资本”——“产业资 本”、“商业资本”、“信贷资本”等等。众所周知,“产业资本”是进行生产的 资本;“商业资本”是助力商品流通的资本;“信贷资本”是助力资本流通的资 本。 而这“三种资本”通过流动与竞争,无非就是在瓜分产业资本运作所产生的利 润。也就是只能以制造业为基础,各类资本是围绕制造业展开的。 失去制造业的商业资本、信贷资本就如同空中阁楼,只不过,另一个吹大的泡 沫罢了。这就有了去年以来,产生了两大泡沫——房地产与金融泡沫的原因,原因 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实体经济太虚。 本来“金融泡沫”可以分担一下“房地产泡沫”,但是“金融泡沫”破得实在 太快,投资者们回过头一想,还是“房地产泡沫”比较靠谱,毕竟有国家护盘,还 有苦逼的刚需来支撑,至少不会“昙花一现”的。 于是,从2016年开始,社会上所有的余钱再次回潮到了房地产,这就是2016年 大家都喊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房地产一枝独秀的根本原因,钱都冲向了房地 产。 然而,这绝对要让中国经济“恶贯满盈”的节奏。房地产收益率陷阱,吃掉的 是本该投入制造业升级换代的资金和管理才华,吐出来的是宏观经济风险。 笔者想问一个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房地 产吗?或者说国家曾一度想扶持的金融业吗? 答案只是有一个,那就是制造业。 制造业才是强国之本 试问一个国家的财富从哪里来?也只能从生产制造中来。 一个人如果去工作,拿到一份工资,那么他凭什么拿这份工资?因为他提供了 有竞争力的劳动——生产或服务。同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她的财富取决于这个 国家能够提供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额。 当然对于某些国家而言,确实是不需要制造业的,譬如提供航运和金融服务, 而这些国家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足够小,根本无力或无需发展制造业;二是 依附于某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 这样一来,这些国家所提供的服务也就有了意义,比如新加坡这样小国和香港 这样的地区。 而任何经济发达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强大的制造能力,比如 美国的大型制造商包括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宝洁公司、通用动力、波音及辉瑞等 等。 欧洲的大型制造商包括大众集团、西门子公司和米其林等等。亚洲的大型制造 商包括三菱重工、索尼、佳能集团、丰田汽车、三星集团和普利司通等等。 一个上规模的大国在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一切财富都是空中楼阁,就像委内 瑞拉,作为资源输出型国家,没有核心的制造业能力,一旦外在环境恶化,国家迅 速动荡,国民生活陷入混乱当中。 有人提出异议,说美国的金融业超级强大,它是靠金融这个工具,控制并剥削 全世界人民,因此,美国的强国之本就是金融业啊。 这是一种误读,事实是:美元再强大,美联储再牛逼,如果美国造不出宇宙飞 船,造不出航空母舰,造不出F35战机,造不出量子计算机,造不出波音飞机,造不 出高通芯片……金融再强大,科技再先进,互联网再繁荣,造不出东西,美元霸权 也是根本守不住的!

      没有制造业光有金融的国家,结果只能如同冰岛那样的命运,一个金融危机来 临,别国制造业一崩溃,这种国家也就随之垮塌了。 可以这么说,金融本身就是一个资源配置工具,它是从来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的。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就是制造业萧条,发展其它产业,从而试图取代制造业,这 个思路绝对行不通。 现在所谓的“房产兴邦”,那就更搞笑了,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没有一个国家 依靠房地产业来实现大国崛起。如果中国能成为“首例”,那么这种建立人们在住 不起的“痛苦”指数之上崛起,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意淫罢了。 事实上,纵观各国经济发展轨迹,恰恰是房地产拖垮了许多国家的经济:比如 美国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直到现在还没有 缓过劲来;再比如日本房地产泡沫更导致日本经济失去20年。 可以这么说,中国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一直丑陋地裸奔着。 未来市场在哪里? 中国经济希望还是在于制造业。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的 失去,目前最大的任务是找回并做大这个市场。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从2008年以 来,“出口”受国际市场低迷影响,严重萎缩。上届政府曾一度想通过提振“消 费”来补“出口”的萎缩,但只搞了半年,非常痛心地发现国内市场根本指望不 上。 原因非常简单,严重的贫富两极化,穷的人没钱消费,有钱人就到国外去消 费。上届政府一想,内外皆虚,两边不靠,这样玩下去,岂不是很快玩完? 既然“三驾马车”废掉了“两驾”,那就靠“投资”来驱动,于是投资就绝尘 而去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央政府有了“四万亿计划”,而地方政府再作层层追 加,到底追求多少个万亿计划自然不得而知的,反正导致投资过热,最终的恶果是 明显的,那就是新一届政府接到“两个过剩”的锅——产能过剩和房产过剩。 这“两个过剩”简直要将中国经济往火坑里推,新一届中央政府看到苗头不 对,于是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重点发展高中端制造业。 大致方向是对的,但目标依然锁定在全球市场,因此具体效果还是不那么理 想。原因也很简单,是全球市场已大致饱和,需求相当有限:发达国家需求不大, 并且需要保护本国的制造业;而发展中国家没钱需求,加上自身也需要发展制造 业。 因此,中国制造业能走出去,并且有一定竞争力的,无非就是高铁、核电、新 能源汽车、大飞机等大制造业,但是这些大制造业在欧美市场不一定在欧美市场有 多大作用,只能靠布局亚非拉市场。 问题是,这些大制造业国际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看看高铁竞争就知道了。所 以,我们期望高中端制造业支撑起中国的全部制造业,至少其中一个就业的吸纳力 就少多了。 那么,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市场在哪里呢?

       中国制造业也未必一定样样高大上,而是需要达到品质制造升级,加强知识产 权保护、品牌保护、打击山寨假货才是关键。没有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甚至想 要“万众创新”都是不可能的。 我们必须要看好中国市场,才能看好中国经济。 对照世界经济体,有“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落后经济 体”——“三个世界”,而中国其实也存在“三个中国”,而这“三个中国”对中国制造业而言,恰恰是可以细分的市场。 “第一中国”,人们生活在所有省会城市、直辖市,和个别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的、比较逆天的非省会城市,比如生活在苏州、厦门、宁波等城市;“第二中 国”,人们生活在三四线城市和个别条件比较好的县城;“第三中国”,人们生活 在条件较差的县城和余下农村。 “三个中国”意味着“三个市场”,也就是高中低市场,在这“三个市 场”里,需求一直在那里,只是我们一直没有激活这个“三个市场”罢了。事实 上,中国直至目前为止,依然将目光向外,看着欧亚非市场,研究各种产业计划, 而没有往中国内地看一下。 所以,目前最要做的就是将目光收回,将目标市场锁定中国内部,为国人提供 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试问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们生产的产品是为了 什么?不正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吗?而人们需要的正是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吗? “不忘初心,放得始终”,只要能够找到这个路径,中国自然就是内外兼修, 中国激活自己的市场就有望了,如果一味的注重“第一中国”,牺牲“第二中 国”,抛弃“第三中国”,一味孤注一掷地发展“房地产”,继续打压“制造 业”,那么中国真的无法摆脱目前的困境。 我就一句话,这永远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如果说92年,98年,08年的经济危机时是由其它国家波及到中国,那么这次就 是由于中国自身问题而引发的,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突然间失去了市场!市场一直 就在身边,毕竟发展经济的初衷,就是让自己的民众得到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上一篇:2017年经济展望:市场流动性将偏紧

下一篇:中医药走向欧盟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