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医眼里的渐冻症及中医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3-10-29 阅读:1063

对于很多人来说,“渐冻症”这个病很陌生,但是提起“人民英雄”勋章获得者张定宇一定有很多人知道。2020年在人民大会堂上举办的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步履蹒跚地去领奖的张定宇让更多人知道了“渐冻症”这种病。

·和张定宇相同,京东的副总裁蔡磊也得了这样的病,他年仅41岁,已经被“渐冻症”折磨了很久。

2018的一天,蔡磊工作的时候他的小臂突然出现异样,过了一会就好了。这种症状持续了有几个月的事件,蔡磊以为是工作太过劳累所致就一直没有在意,可是时间一久他的心里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问题了。

2019年他前往医院检查,经过多项检查他被确诊为渐冻症。蔡磊一下子感觉晴天霹雳,要知道渐冻症的存活年限只有3-5年,治愈率几乎为0。

从中医角度来看,渐冻症属于“萎证”范畴。萎证是指因寒湿、风寒、湿热等因素导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肌肉、关节、筋腱等组织器官的疼痛、僵硬、麻木、肿胀等症状。其中,渐冻症就是一种以肌肉僵硬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中医认为,渐冻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志因素:中医认为情志与人体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情志不畅容易导致机体气血失调,从而形成病证。因此,长期的精神压力、抑郁、焦虑等情绪不良,都可能成为渐冻症的诱因。

2. 饮食习惯: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机体内外环境失衡,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长期偏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导致人体气血失调,从而引发渐冻症。

3. 外界环境:中医认为,外界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寒湿、风寒、湿热等外界环境因素容易侵袭人体,而引起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渐冻症等病症的发生。

4. 遗传因素:中医认为,人体先天禀赋与后天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人体质较弱,先天禀赋差,容易患上一些疾病。而渐冻症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认为,预防渐冻症的关键在于调整好自己的情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注意防护寒湿、风寒、湿热等外界环境的侵袭。对于已经患上渐冻症的患者,中医治疗通常采用温通活络、化痰祛风、补益气血等方法,以达到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效果。中医能治渐冻人的核心治疗思想。中医对“痿证”早在2000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导致痿症的原因非常复杂,中医诊断:《阴寒湿痹,血痹同病》,寒湿不化(气化),经脉不通,阴寒湿重,湿不能外越蕴积于内,气血阻滞,所至中枢神经,神经元失去传导兴奋作用,中医治病又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分上、中、下,表(外)、中、里(深)、深在髓等多重处理治疗方法。

发病诱因 前面已经讲过导致痿症的原因非常复杂,阴寒湿痹,血痹同病,简称:痹证。 关于导致萎症的原因一般主要分为两种:

1、先天性寒体:遗传性,人生下来就是寒体,这种情况占5%-10%左右。

2、后天性体寒: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受湿、受潮、受寒、免疫力下降等综合因素造成体寒(如空调、游泳、淋雨、露营等)。 也就是说当身体感受到“风寒湿”蕴积体内,寒湿不能外越,久而久之再加上气机失灵、气化或失司(失去某些功能);或化热(属阳)为急性病变(例如急性关节炎),疼痛,红肿痛热等;或化寒(属阴)为慢性病变,如:畏寒怕风怕冷,麻木不仁等,风寒湿痹。

中医上讲:七情六欲、五脏六腑失调,气化失司,易生内湿。“脾”失运化,气化失司,也是引发“萎证”的主要原因之一,(注:人体体质不同,有先天性阴寒体质,微循环减慢),加上“湿”的凝滞性、棉缠性或流注脊髓腔(中枢神经,神经元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神经硬化,肌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西医想治疗渐冻症,可先曾了解“渐冻症”产生的病因病机?是水气太多?还是火气太多?是阳虚阴盛?还是阳盛阴虚?是气血不足?还是痰瘀有余?不先了解病因的水火阴阳,不知病证的寒热虚实,却异想天开的想去研制治疗渐冻症的有效药物,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最科学的西医,怎么会愚蠢到这个地步?太不可思议。

如果叫中医治疗,先察其脉舌,以辨其寒热虚实,然后再定其温凉补泻。《伤寒论》大青龙汤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这是水热内停,寒邪外束,引起的四肢困重无力。如果不知清里热,去表寒,发展下去,也有可能成为四肢不用的废人。还有白虎汤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白虎汤主之”。说明肠胃内热,也能让人全身无力,不能动弹。

还有真武汤证,“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说明体内有水气,体内水气太多,也可引起四时沉重无力。还有《金匮要略》里的续命汤,风引汤,治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所治病症,均有近似处,可以斟酌试用。


上一篇:又一个糖尿病经验方

下一篇:民间土郎中送我的失眠秘方,百治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