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门祖传秘方除根一切骨科疾病
此仿通治:风湿病、粼湿、坐骨神经疼、关节炎、脊椎病、骨增生、四肢麻木、肌萎缩、股骨坏死、腰椎间盘、腰腿疼等-切骨科疾病。
方子奉献人:洪好大居士。洪真居是佛教高德之士,源于中药世家,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曾得多名佛、道两教高手言传身教,穷奇一生碾成许多。除根一切骨科疾病,临床医学运用效验如神,因此奉献于世。
广利多情,将救济大家,乃洪真居之愿!也就是我佛之愿天地病苦一切众生之愿!
秘方:麻黄10克、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芍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手镯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物15克川芎12克抗风12克桂枝15克木松12克茯苓15克山甲15克、蚂蚊50克黄芩20克术15克一口钟80克桑椹子15克、夏枯草15克。药房生产加工成粉
服法:天服3次,按格人病况轻和重每一次5到10克(一小饭勺或两小饭勺)三餐前三十分钟服用。一到三副药能够除根。

2、治慢性气管炎秘方
桔梗12克、瓜萎12克、顺10克白前9克旋复花12克的子10嘵制半夏9克、白茯苓15克、夏枯草10克川芎10克茯苓9克北五味6克白皮15克。水泡服,日一剂。注:
(1)轻则制半夏6克。(2)如果没有川贝能用淅贝15克替代。(3)最好是自煎,先將涂药侵泡2钟头再用,武火烤开后,用慢火煎15-20分鐘。
3、抑郁型精神疾病(即漫性精神疾病)
病人通常脸色苍白,并呈粉深灰色,体质虚弱,通常闲事也会独自行走,嘟囔,寝食难安,昼夜不分。
方及用法:马蹄莲花1克,乌头玫瑰花根(别名乌豆)10克,灌木叶青(摘青叶片)30克,动物骨15克,动物甲壳10克,谷灵15克,子香15克,血竭0.5克。将药烘干,研磨成粉,加少点水,捏做成丸,裹打腊皮,每天2次,每一次2丸,能快速稳定精神实质,使中枢神经系统恢复过来。
这类现病史在5年之内者,日服8克,早、晚各4克,60~90天方能痊愈。生病在5年以上者,服用此药,用法使用量同样,100天奏效。
延伸阅读
葛根芩连汤治喘吗?
导读:小编学习时遇到的疑问,葛根芩连汤治喘吗?本文两篇文章谈了不同的看法,书友们有没有心得可以分享一下?
宋本《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本条文似属方证不符,有待商榷。①太阳病,桂枝证,误用下法,损伤了肠胃,邪热内陷,下迫大肠而为利,因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熏于肺则喘,外蒸体表而汗出。③认为本条是误用下法后所出现的里虚寒证,气喘是由中虚气逆而上,而正气又欲托邪外出所致,应用桂枝人参汤主之。
④原文有误,此条当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葛根汤主之;喘而汗出者,表已解也,葛根芩连汤主之。”众说纷纭,仁智各见。验之临床,葛根芩连汤治湿热利初起,效果卓著,但治喘而汗出实属罕见。经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只有邪热陷肺,方能作喘;
呼吸道感染伴下利者有之,但直须治疗气管、肺的炎症,下利自止;说喘而汗出为表邪未解,更为牵强,如是,63条的汗出而喘用麻杏甘石汤应如何解释?若为喘利交作,汗出虚脱之证,桂枝人参汤恐难于救逆;至于视为两证,葛根芩连汤治喘而汗出实非所宜。
凡此种种皆随文附会,主观臆断,令人费解。从葛根芩连汤的药物组成分析,葛根辛凉解表清热、升阳举陷,芩、连苦寒清热、燥湿厚肠,甘草甘缓和中,四药均为阳明经药,互相配伍以燥湿止泻,若用以治喘而汗出恐难所及。一为下利脉促,葛根芩连汤正为的对之方;另是喘而汗出。
其病机与162条(编者按:这是63条吧)“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无异。再看仲景的习惯笔法,若干证后用一“者”字而以某汤主之,本条连用两个者而用两汤无疑。故此条应是: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葛根芩连汤主之;喘而汗出者,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主之。《伤寒论》34条指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该条主要讲桂枝汤证误下,致下利不止喘而汗出的证治。历代医家在治利方面对该方颇为重视,应用十分广泛。
笔者认为原文之“喘”亦不可忽视,本方证虽肠热下迫下利,但鉴于肺与大肠互为表里,邪热熏蒸于肺则喘。该方既清肠热,又撤肺热,肠热清,利自止,肺热肃,气自降,尤妙于葛根,不仅外解肌热,鼓舞肠胃清阳上升而止利,且能升津舒经,滋养筋脉,缓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止喘(王琦著《伤寒论讲解》河南科技出版社1988)。葛根舒缓解痉之能,从仲景治疗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和太阳痉病即可得到说明,而且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该品确有解除肌肉痉挛之效。笔者临床体会凡肺与大肠并存之热致喘,用之多收显效。葛根黄芩黄连汤治利治喘均应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该方在喘疾治疗中仍不失一有价值的经方。兹举儿科病案1例,以资说明。王X,男,1岁6月。1986年12月18日诊。患儿主因咳喘15天,加重1天入院。查T37.51℃,R45次/分,P160次/分,急性病容,呼吸困难,咳喘明显,呈三凹征。双肺满布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胸透支气管肺炎,WBC13.3X109/L,N0.60,E0.10,L0.30,嗜酸细胞计数1144/mm3。入院后曾经给予红霉素、庆大霉素治疗效果不佳,后给予非那根、氨茶碱、异丙嗪等药物治疗,喘息稍有减轻,但两肺痰鸣音较前增多,并出现肠炎。多次化验嗜酸细胞增多,考虑可能为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前医已用数剂麻杏甘石汤未见著效,邀笔者会诊。当时患儿面部潮红,发热,喘咳,鼻翼煽动,喉中痰鸣,全身有汗,下利日十余次,粪便黄褐而稀,挟有奶瓣,有秽臭气,喜饮,苔黄厚腻,指纹色紫。四诊合参,甚合《伤寒论》34条所述,故以葛根芩连汤合麻杏甘石汤,稍佐化痰止咳之品。处方:葛根、石膏各9克,黄芩5克,黄连2克,桔梗、紫菀、前胡各4克,清半夏3克。水煎频频灌服。1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两肺痰鸣呈散在性,下利减至一日三次。再进2剂,咳喘下利均愈,饮食睡眠好,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罗音,胸片复查肺野转清,未见明显片影而出院。该案说明:《伤寒论》34条喘证不可忽视,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应予重视,葛根的治喘效能应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