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验案1
谢某,男,63岁。1999年10月9日初诊。
1999年4月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有一圆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楚,周围有短毛刺,后经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右肺鳞癌。于1999年4月14日行右中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右肺下叶腺癌,右肺中叶,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同年8月11日始行EP方案化疗6个周期,同时给予止吐、升白药物及免疫调节剂。请周教授会诊,诊见: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夜间盗汗,干咳少痰,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舌淡、苔黄腻,脉弦细。证属气阴两虚,痰热壅肺。治以清肺化痰,益气养阴,兼祛邪抑癌。处方:
①炙鳖甲、知母、炙僵蚕、生蒲黄(包)、泽漆、半枝莲各10g,天门冬、麦门冬、南沙参、北沙参、女贞子、山慈菇、枸杞子、苦参各12g,太子参、仙鹤草、旱莲草各15g,金荞麦根20g,炙蜈蚣2条。水煎服,每天1剂。
②口服西黄丸,每次3g,每天2次。
二诊:服上方14剂后,胸闷缓解,体力渐增,但仍咯少量黄痰,无血丝及胸痛,舌淡红、苔薄稍腻,脉弦细。原方加天花粉、鱼腥草各15g,泽泻20g。
三诊:服上方1月余,患者自感痰量明显减少,痰色转白,体重增加约3kg。继服原方加丹参10g,白茅根30g。后随症稍做加减,坚持服用中药至今,一般情况尚可,生活自理,定期来院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灶,局部未见复发。
【按语】肺癌是因虚而病,因虚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肺癌的虚以阴虚、气阴两虚为主,实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病理变化。治疗当以扶正为主,佐以抑癌,攻不宜过,补不宜滞,用药不可过于滋腻苦寒,要处处注意保护胃气。另外,肺癌治疗不可求速效,一方有效,就应守方继进。本方中天冬、麦门冬、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知母、炙鳖甲、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益气养阴,润肺生津以顾护肺胃;泽漆、山慈菇、金荞麦根、苦参、半枝莲等苦寒药物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炙僵蚕、生蒲黄、仙鹤草等咸寒药物祛瘀止痛,凉血通络以扰癌。全方共达扶正固本,抑毒抗癌之效。
宋长城,鞠敏,周仲瑛,周仲瑛教授治疗恶性肿瘤验案3则[J].新中医,2002,34(12):56-57
验案2
计某某,男,73岁。2005年6月16日初诊。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2003年在右上肺查见肺空洞,按肺结核治疗。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初诊主诉:咳嗽痰中带血3月。2005年3月因痰中夹血,去某医院查为“肺鳞癌”,6月10日行γ刀治疗1次。目前稍有咳嗽,胸无闷痛,痰不多,偶有痰中带血,疲劳乏力,口干,食纳知味,寐尚可,二便正常。舌苔中后部黄腻、质暗紫,脉细滑。2005年5月9日CT显示:“右上肺肿块放疗后,与2005年3月29日比稍小,内部坏死明显,两肺感染,局灶性纤维化,局部支气管扩张,左下肺大泡”。诊断为:肺癌、代谢综合征。证属热毒痰瘀阻肺,气阴两伤。治当益气养阴扶正抗癌、化痰祛瘀解毒抗癌。处方:
南北沙参各12g,太子参10g,天麦冬10g,天花粉10g,生薏苡仁15g,山慈菇12g,泽漆15g,猫爪草 20g,肿节风 20g,漏芦15g,仙鹤草 15g,炙僵蚕 10g,露蜂房10g,鱼腥草 20g,白花蛇舌草20g,狗舌草 20g,地骨皮15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05年6月23日):患者咳减,痰少,未见出血,口干不显,无胸闷胸痛,食纳尚可,二便正常。舌苔中部黄腻舌质暗红,脉小滑。处方:
2005年6月16日方加炙桑皮12g,羊乳15g,平地木20g。21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2005年7月14日):近况平稳,咯痰不多,呈白色泡沫状,无胸闷痛,纳可,大便稍干。舌薄黄质暗有裂痕,脉小滑。
原方加生黄芪12g,羊乳12g,平地木 20g,桑白皮10g,去白花蛇舌草。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2005年7月28日):自觉症状不多,稍有痰,精神良好,大小便正常。舌苔中后部黄腻质暗紫,脉细滑。近日复查CT“原右上肺病灶较前缩小”。处方:
2005年6月16日原方去地骨皮、狗舌草,加炙桑白皮12g,羊乳15g,生黄芪15g,平地木20g,龙葵 2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五诊(2005年8月11日):自觉症状不多,不咳,咯痰少,胸不痛,食纳知味。舌黄薄腻,脉细滑。证属热毒瘀结,气阴两伤。处方:
炙鳖甲 12g,南北沙参 12g,天麦冬各 10g,太子参12g,生黄芪 15g,仙鹤草 15g,生薏苡仁 15g,泽漆15g,山慈菇 15g,蛇舌草 20g,龙葵 20g,半枝莲 20g,炙僵蚕10g,漏芦15g,猫爪草20g,羊乳15g,鬼馒头15g,露蜂房 10g,肿节风 20g。每日1剂,水煎服。
随访 2007年,病情稳定。
【按语】药用南北沙参、太子参、天麦冬、天花粉、生薏苡仁、仙鹤草、地骨皮以清肺益气养阴,山慈菇、泽漆、猫爪草、肿节风、漏芦、炙僵蚕、露蜂房、鱼腥草、蛇舌草、狗舌草清热解毒、化痰祛瘀、散结消癌,诸药合用,共奏扶正消癌之功。此后几诊,均在此法基础上加减运用,并在诊治过程中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扶正与抗癌的比重。尤其是在第五诊患者正气渐复、症状不多之际,加大祛邪消癌力度,加用炙鳖甲、龙葵、鬼馒头等解毒抗癌,显示周老在癌病的诊治过程中非常重视消癌,对肿瘤患者,但凡有消癌之机,绝不放弃攻邪之法,体现了“祛邪即是扶正”、“邪不祛,正更伤”的学术观点。
患者长期吸烟,烟毒袭肺,肺热气燥,酿生癌毒,癌毒阻肺,耗伤气血津液,加之放射治疗,进一步损伤肺之气阴。结合舌脉,辨证为热毒痰瘀阻肺,气阴两伤。其病证特点,虚实夹杂,故治疗以益气养阴扶助正气,化痰祛瘀解毒抗癌为法。因脾胃运化功能尚正常,故拟解毒攻邪作为重点,并在诊治过程中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扶正与抗癌的比重。至第三诊患者正气渐复,遂进一步加大消癌力度,加用炙鳖甲、龙葵、鬼馒头等解毒抗癌,软坚散结。本案治疗重在扶正补虚与抗癌祛邪并举,扶正以益气养阴为法,清养平补、不壅不腻,祛邪以解毒为原则,化痰消瘀、攻不伤正,因此疗效显著。
王志英,叶放,周学平,过伟峰,郭立中,王旭,顾勤,周仲瑛、周仲瑛教授临证思辨特点概要(续),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69-73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