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臂疼痛很多时候常被患者都认为是“肩周炎”,实际上短期容易治疗的肩及肩臂痛是肩袖损伤,而肩臂疼痛+肩周关节活动受限僵硬,手臂抬举困难,手无法背到背后或者摸到后脑勺的情况才是肩周炎,一般好发于50岁后的人群。
肩袖损伤较肩周炎好治的多,推拿按摩针灸或者放松多休息一段时间很多都能自愈恢复,吃一些葛根汤或布洛芬等止痛药等也多能缓解。而肩周炎则要难治很多,其急性疼痛不断发展加重一般要持续大半年,后面开始恢复一般又要1-2年。还有很多患者2年后仍然无法完全恢复正常状态。实际上肩周炎时间久点两三年后的患者还好治一些,进展期的反而很多光用汤药治疗难度还大一些,所以这篇文我就没用XX病2年一诊而愈的标题党取名风格了。对于肩周炎的治疗通常需要针灸+中药汤剂内服才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在临床中逐渐发现了有一些肩周炎患者光吃汤药也能有效。今天主要分享一下肩周炎我常用的中药内服治疗方药套路,普通非医生读者也可以艾灸肩颈及适度活动肩关节,长期坚持也可能改善痊愈。肩周炎之所以难治,主要在于外有风寒湿痹阻,内有气血亏虚,痰湿血瘀胶结沾粘关节,常常是虚实夹杂,针刺解痉也常常只能短暂舒筋止痛,但因为关节附近肌肉炎症的沾粘积液没法快速消除导致很容易反复疼痛,常需要治疗多次。而用散寒祛湿,补气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的中药汤剂则对于关节炎症沾粘效果更快,所以一般针灸+汤药配合是最佳选择。关于肩周炎,我曾经查阅了很多书籍及论文,看了很多肩周炎的医案,发现了诸多医家共识的用方就是以经方葛根汤为核心的加减,很多医家自拟方及医案用方几乎都有葛根,桂枝,白芍,羌活,当归等药,然后常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麻附辛、附子汤、当归四逆汤等经方加减,后来我自己逐渐也以葛根汤为基础结合阅读诸多医家经验医案以及根据平时临床反馈不断修改,形成了现在自用的肩痛寒湿瘀痹方。肩痛寒湿瘀痹方
葛根50 当归15 桂枝30 白芍15-30 赤芍15-30 炙甘草10 大枣15 羌活10 独活10 防风10 苍术10 薏苡仁30 茯苓20 鸡血藤30 川芎20 桑枝30 姜黄15 威灵仙20 伸筋草20气虚+黄芪30-120 人参/太子参 10;阳虚+附片10-30,细辛6-10。血瘀重+土鳖虫10 桃仁10 红花6 全蝎6 蜈蚣2 湿热+防己10 秦艽10 黄柏10 土茯苓50 蚕砂20 连翘20 关节积液+白芥子10 葶苈子10 鹿角霜10 炮姜10颈痛腰痛+狗脊30 杜仲30 续断15 骨碎补10 补骨脂10 首先如果是肩周炎黄芪或附片的加减大多是必定要一个的,大部分肩周炎都是有较重的气虚或者阳虚存在的。黄芪补气提升免疫增强机体清楚慢性炎症的能力,而且大量用可补气通络,配合当归生血活血止痛;附片,细辛温阳散寒,通经止痛。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白芍缓急解痉,所以治痛剂量得大一些30g起步才行;再配合解颈肩部肌肉痉挛的葛根;以及羌活、防风、苍术、薏苡仁、威灵仙祛风寒湿痹,因为羌活等药解表祛湿止痛好于麻黄,所以通常就将葛根汤中麻黄用羌活等代替了,茯苓祛湿健脾。鸡血藤养血活血;桑枝,姜黄是很多本草及医家都认为他们是引经或者走上肢祛风湿止痛的中药,但关于此点我认为还有待研究确认,不一定准确,姜黄还可以代替方中本身的生姜。伸筋草我自身亲自用过30g水煎服,服后感觉确实肩颈松弛发热,很多医案和名家经验方中也有此药。今日发文同时还摘录了两篇比较好的的文章医案,可以参阅,医案水平比我高多了,尤其杨功旭先生的六经辨治肩周炎的多篇医案,非常精彩。我这种套路属于不够精巧精准的笨拙加减运用,可能容错率更高点,比较适合我这种资质平凡的普通中医。肩周炎1月案
肩背常酸痛3年,近一月肩痛加重,右侧手臂前屈、外展及后翻背手受限,左侧则较为正常,疲倦乏力,少气懒动,大便条形,胃偶尔胀。肩周炎,气血亏虚较重者,筋脉失养,往往疲倦乏力,肌肉酸痛,抬举无力,劳累后加重,也常见手指手臂麻木,脉弱无力,通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加上散寒祛湿,活血化瘀,解痉舒筋的中药。黄芪30 桂枝30 白芍15 赤芍15 炙甘草10 大枣15 姜黄10 葛根50 羌活20 防风10 苍术10 薏苡仁30 当归15 鸡血藤30 桑枝30 威灵仙15+厚朴15 建曲15。4付,1付服用2天。嘱咐同时去做针灸、推拿或运动康复缓解疼痛,帮助恢复。因受凉全身冷痛就诊,得知上次还没有去做针灸推拿等外治理疗,服药后肩臂疼痛就缓解了,右手也逐渐能正常外展后翻,服完两三周后就完全恢复正常了。按:并非肩周炎都是一诊可以治愈的,这只是我专门从众多医案中挑出来效果比较好的医案,大多是需要调方诊治数次的,也有光吃药没效果的扎了针灸才好的,只是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病机病症也比较简单,关节沾粘不严重,寒湿瘀结不重,而且医案整理起来也比较简单。肩周炎2年案
肩臂痛2年,曾经诊断为肩周炎,进行针灸蜡疗等外治疗效不佳,目前仍左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及背手后翻受限。膝盖冷,腰部颈部也常有酸痛,大便稀溏,每日5-6点上厕所,不耐生冷,矢气频繁,睡眠浅易醒,醒后难入眠,晨起口苦。肩周炎本身有“冻结肩”“肩凝症”等别称,就是形容此病寒湿痹阻较重的特征。很多肩周炎患者也常觉肩臂发冷,遇寒下雨加重,得暖则舒,常见舌淡黯胖大,脉沉弱弦紧等阳虚寒湿瘀阻的症象。此案患者少阴阳虚比较显著,脉沉弱,且有太阴虚寒大便稀溏,但同时又睡眠浅易醒,血虚不足养神敛神。附片20(先煎60分钟)干姜20 葛根50 当归10 桂枝10 白芍20 炙甘草10 羌活10 独活10 防风15 炒苍术15 炒白术15 茯苓50 威灵仙15 +狗脊20 杜仲20 补骨脂20 牛膝30 +丹皮10 泽泻15—温阳散寒化瘀治痛茵陈30 黄精10 乌梅20 巴戟天10 红景天10 灵芝10 煅牡蛎30 煅珍珠母30—祛湿热,养肝血安神按:此案患者病情稍微复杂一些,因为有五更泄便溏所以用干姜不用姜黄,附片用量大又睡眠差频繁醒加了丹皮、泽泻防止温阳升腾相火,同时口苦眠差用熬夜养肝汤祛湿热,养血安神。煅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其中钙剂补充也有助于放松肌肉。腰颈也痛,加杜仲,狗脊补督脉,补骨脂可以补肾阳同时止泻。患者即有舌淡胖,又失眠,所以大剂量用了茯苓祛湿同时又安神。左肩及手臂疼痛明显好转,平时已经不怎么痛,但肩关节外展及背手仍然明显受限疼痛。睡眠改善,不醒了,口不苦但大便仍不成形稀溏,早晨5-6点解便,平时矢气仍较多。上方附片+→30g,干姜+→30g,炙甘草+→20g,再+吴茱萸6 肉豆蔻10 五味子10 合上完整的四神丸治疗五更泄。3付,自煎1付服用2日。肩关节及颈腰疼痛皆无,肩关节外展和背手活动受限明显改善,已接近右侧正常状态。补充症状,近三年容易漏尿,咳嗽及跳动都会漏尿,平时偶有漏尿。结合患者尺脉仍弱,肾虚确实较为显著,上方去羌活、独活,+熟地30 山萸肉30,补肾气收敛膀胱。3付。平时已不漏尿了,轻度跳动走动也没漏尿。大便偶有不成形泥巴样。矢气略频日七八次。肩周疼痛未反复。上方去细辛、狗脊、杜仲、葛根、吴茱萸、肉豆蔻,+建曲30改善矢气频。巩固续服3付。虽然我分享了我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但从分享的医案也可以看出并非一成不变的用方,患者如果有其他问题及病机也要对应变化加减,比如失眠患者,虽然其有脾阳虚显著,但我仍然不会轻易用参芪,因为患者睡眠差易醒,肝血不足,湿热内滞,用参芪容易升肝阳加重易醒的问题。中医治病是整体调治,我分享的方药虽然已经是比较高效的套路了,但还是需要有较高的脏腑及六经辨治认识,才能加减合适用出良好效果。
这就考验医者平时中医知识的积累了,这方面我能力精力有限无法讲解分享太多。但脏腑辨证用方可以看陈潮祖老师的《治法与方剂》;伤寒六经,初学者可看胡希恕、鲍艳举等方证派简单易学快速上手,后期则可学习吴雄志老师伤寒六经中医各家及中西汇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