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王玉林老中医:治疗肾炎有良方,屡用屡效!

发布时间:2024-07-17 阅读:678

原创 杏林达人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尤其在亚洲地区发病率显著,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反复发作性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约20%至40%的患者最终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当前广泛接受的“多重打击”学说揭示了其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循环中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的产生、抗Gd-IgA1抗体IgG的形成以及这些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进而引发肾脏损伤。

中医对IgA肾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尽管古籍中无直接对应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尿血”、“水肿”、“肾风”、“虚劳”等范畴。中医认为,IgA肾病的病位主要在肾,与肺、脾、肝等脏腑紧密相关,其病因病机多属本虚标实。具体而言,风邪袭卫、湿热致病、瘀血内生及脾肾两虚等是核心病机。风邪侵袭可导致水气不通形成水肿,湿热邪气聚于下焦则肾脏气机不畅,瘀血内生持续影响肾脏气化功能,而脾肾两虚则致精微物质失固形成蛋白尿。

中医治疗IgA肾病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脏腑辨证治疗方面,从肾、肺、脾、肝等脏腑入手,分别采用培补肾元、益肺固表、健脾化湿、滋补肝肾等治法,常用方剂如仙芪地黄汤、玉屏风散合银翘散、参苓白术散及知柏地黄汤等。此外,经典方剂如黄芪赤风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参芪地黄汤及防己黄芪汤等也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分别针对不同证型的IgA肾病患者。

单味中药如黄芪、雷公藤及穿山龙等在IgA肾病治疗中也展现出独特疗效。黄芪作为补气要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抑制Gd-IgA1生成、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足细胞等,对IgA肾病发挥治疗作用。雷公藤则以其抗炎、免疫抑制作用,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等途径有效治疗该病。穿山龙则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其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王玉林老中医认为IgA肾病是由于机体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劳倦内伤,外邪侵袭,邪伏正虚而发病,其中脾肾亏虚为本,湿邪、瘀血为关键因素。他强调健脾益肾、固摄精微为基本治则,兼顾其标。王玉林老中医在治疗IgA肾病方面,采用自拟的“王氏肾炎汤”,该药方精心配伍,剂量依据病情灵活调整,具体组成与剂量如下:黄芪(20-30g)、山药(10-15g)、山萸肉(10-15g)、芡实(10-15g)、杜仲(10-15g)、菟丝子(10-15g)、巴戟天(10-15g)、金樱子(10-15g)、六月雪(可达60g)、乌韭(10-15g)、白茅根(10-15g)、旱莲草(10-15g)、仙鹤草(10-30g,用于止血时增量)、甘草(3-6g,调和诸药)。此药方适用于脾肾亏虚、湿邪瘀血内阻的IgA肾病患者,使用时需辨证施治,灵活加减药物,并通过合理的煎服方法和疗程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记忆王氏肾炎汤:巴金黄山牵山兔,白鹤雪中喊酒干巴金黄山牵山兔→巴戟天、金樱子、黄芪、山药、芡实、山茱萸、菟丝子白鹤雪中喊酒干→白茅根、仙鹤草、六月雪、杜仲、旱莲草、乌韭、甘草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患者李某,男,35岁,因反复出现肉眼血尿伴乏力、腰膝酸软1年余,于2023年5月10日就诊。患者自诉近期血尿加重,伴有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尿红细胞(++++),血肌酐:180 umol/L。

中医诊断为肾风、脾肾阳虚证。

治疗原则:温阳健脾,益肾固精

中药处方:黄芪30g,山药20g,山萸肉15g,芡实20g,杜仲15g,菟丝子20g,巴戟天15g,金樱子15g,六月雪30g,乌韭15g,白茅根20g,旱莲草15g,仙鹤草20g,甘草10g。

治疗经过:患者初诊后,服用上述方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周后复诊,血尿明显减少,乏力感减轻,夜尿次数减少,舌质转红,苔薄白,脉象有力。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尿红细胞(++)。

调整处方,黄芪增至35g,去乌韭,加肉桂10g以温阳助火

继续服用两周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围。继续守方巩固治疗一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出现血尿。

【医案二】

患者邵某,女,42岁,因镜下血尿伴蛋白尿、下肢水肿3个月,于2023年6月15日就诊。患者自述水肿以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伴有胸闷、纳差、腹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滑。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尿红细胞(++),血肌酐:220 umol/L。

中医诊断为水肿、脾肾阳虚证。

治疗原则:健脾利湿,温阳化水

中药处方:黄芪25g,山药25g,山萸肉20g,芡实25g,杜仲20g,菟丝子15g,巴戟天20g,金樱子20g,六月雪40g,乌韭20g,白茅根25g,旱莲草20g,仙鹤草25g,甘草15g。

治疗经过:患者初诊后,服用上述方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一个月后复诊,水肿明显减轻,胸闷、腹胀症状缓解,舌质转为淡红,苔薄白,脉象和缓。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尿红细胞(+)。调整处方,去乌韭,加茯苓20g、泽泻15g以加强利水作用。

继续服用一个月后,患者水肿消退,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阴性。继续守方巩固治疗两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水肿。

【医案三】

患者曾某,男,28岁,因反复血尿伴蛋白尿、腰膝酸软2年余,于2023年7月20日就诊。患者自述近期血尿频繁,伴有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夜寐不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尿红细胞(+++),血肌酐:150 umol/L。

中医诊断为肾风、肾阴虚证。

治疗原则:滋阴降火,益肾固精

中药处方:黄芪20g,山药20g,山萸肉10g,芡实15g,杜仲10g,菟丝子10g,巴戟天10g,金樱子10g,六月雪20g,乌韭10g,白茅根15g,旱莲草10g,仙鹤草15g,知母15g,黄柏10g。

治疗经过:患者初诊后,服用上述方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周后复诊,血尿次数减少,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症状缓解,舌质转为淡红,苔薄白,脉象细缓。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尿红细胞(++)。

调整处方,黄芪增至25g,去知母、黄柏,加熟地黄20g、枸杞子15g以加强滋阴作用。继续服用三周后,患者血尿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

继续守方巩固治疗一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出现血尿。

上一篇:防老方——首乌延寿丹(附做法)

下一篇:中药方,掐掉白癜风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