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老祖宗留给后代的一个专治乙肝的千古经方——柴芍六君子汤
方中柴胡疏肝清热;白芍养肝柔肝,与柴胡配伍,养肝体而调肝用;红芪益气养血,既可合白芍生血养肝,以补肝体,又可健脾益气;姜半夏降逆和胃,木香行气健脾;茵陈利肝胆、清湿热,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茵陈提取物具有改善肝功能、抗病毒等功效;五味子一则益气生津,二则酸敛入肝,与白芍、女贞子共奏滋阴养血,养肝柔肝之功;久病必瘀,加丹参养血活血;陈皮理气,合山楂健脾消食、运转脾机。
黄某,女,35岁,患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0余年,未予重视及系统诊治,加上长期加班熬夜,现肝功能异常,在外院多次予保肝降酶治疗,肝功能反复异常。 症见:精神疲倦,肢体乏力,腹胀,偶有恶心,纳差,眠一般,小便尚可,大便溏,舌暗淡,边尖齿痕,苔薄白稍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肝郁脾虚,寒湿内阻。 治法:疏肝健脾,温阳散寒,祛湿活血通络。 处方:柴芍六君汤加减 二诊: 患者诉精神明显好转,腹胀、便溏等症状减轻,仍感乏力,前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三诊: 诸症明显缓解,继续予柴芍六君汤辨证加减,去医院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诸症消退,继续门诊随诊治疗。 四诊: 复查肝功能、肝纤4项均正常,上腹部MR增强提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后在院门诊定期随诊,病情稳定。 肝病属中医“积聚”之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湿热之邪未清,肝脾失调,肝郁脾虚,最终促成气滞而导致血瘀内结所致。 本例患者属于积聚早期,呈现邪气壅实、正气未虚之象,治疗注重肝脾同调,疏养结合,以“和”为宗,选用柴芍六君汤,随证加减,攻补得法。 在运用中药汤剂治疗的同时,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制定专属的方子以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