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被民间称为“寻死良药”,作为许多刑事案件的常客,一度和“百草枯”等药品一同被列入“黑名单”。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砒霜这种物质居然有一天也能被用来救人。
那么,到底是谁改变了大众对砒霜的看法呢?
从今天的故事,我们将认识一位教授,他独创了砒霜治疗法,让无数白血病患者起死回生。
这位教授名叫张亭栋,他用自己的才学和奉献精神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科学家是个老实人”
张亭栋生于1932年11月,河北省吴桥县人,1947年起开始学医,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医科大学。
张亭栋的主要工作领域在中医科,但不是单纯的中医,而是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
大家所熟知的“双黄连注射液”就是来自张亭栋教授的团队。
当然,“双黄连注射液”的出处显得有些“冷门”,更不要说用三氧化二砷来治疗白血病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张亭栋教授是个非常低调的人,很少接受采访,更不外出“走穴”,而是把有限的精力无限地投入到门诊和病房中去。
咱们今天的医学生似乎更追求效率,每年的“光荣榜”上往往会张贴学生们的论文、突出成绩,每到考研季、求职季,学生们的个人简历是格外的厚重。
而现在的社会似乎也更鼓励“少年得志”,学生们一步入这个专业就被大众眼里的指标所要求,仿佛大家每分每秒都要和同龄人赛跑。
然而,这一切在张亭栋教授眼里,都是过眼云烟,一笑了之,为何?
只因为张亭栋教授在步入大众视线的时候,已经快80岁了。
在周围人的印象里,张亭栋是一个话不多,也没有太多兴趣爱好,更不喜欢热闹的人。
家里的院子并没有刻意打理,显得潦草又破旧,张亭栋每天就在这地方散散步,他认为这就是理想的生活。
然而,张亭栋自娱自乐的悠闲时光被饶毅教授的一则消息打断了。
饶毅认为张亭栋带队研究的砒霜治疗法对白血病的治愈率很有帮助,在临床医学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呼吁社会各界对此关注。
有同事把饶毅的文章拿来,科室里的人知道了这事就来找张亭栋教授;然而大家还没回过神来,又传来了一个新消息。
张亭栋和屠呦呦一起获得了“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这是由国际著名医药公司葛兰素中国研发中心颁发的,卫生部部长陈竺去年也获得了这奖。
张亭栋不相信这事是真的,毕竟互联网时代,信息良莠不齐,警惕点好。
其实他最想不明白的是,这个发现是自己几十年前带队发表过的,现在怎么突然提出来了?
再说就算这事是真的,也还得问问组织,突然冒出一个大奖,自己该怎么办?
张亭栋在确认自己就要去参加颁奖典礼时还不忘叮嘱科里的年轻大夫看好病人,对各项工作进行了交接,才放心踏上了去北京的路途。
饶毅觉得张亭栋确实和周围人的印象一样,从里到外是个老实人,不禁请求张教授申请“国家科技进步奖”。
饶毅觉得张亭栋的贡献值得再去申请,然而张亭栋在一张纸上一边写一边告诉饶毅,自己以前得奖的级别够高的了,今天能来都觉得意想不到。
饶毅看了一眼那张纸,上面有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个奖就是2000年颁发,以表彰张亭栋团队“砒霜治疗法”在临床医学上的贡献。
饶毅笑了笑,张亭栋的为人他很懂,用东北话讲,就有点“心眼不活”,太死板。
当年美国的媒体慕名前来,想拍一个关于砒霜治疗法的纪录片,请人前来劝了半个月,张亭栋就是不答应,最终也没拍成。
保守的张亭栋说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实事求是,不能掺半点假”,更没想过自己要通过工作获得什么样的名利地位。
只有记者问起关于他的研究领域的事情,张亭栋教授方才细细道来。
和时间赛跑的接力棒
白血病向来被民间和专业领域称为“疑难杂症”,因其分型复杂、临床症状严重而成为医学生和医生们眼里的一大难题。
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发病异常急骤,以病程短促、病势凶险著称,以往的患者因为耽误了治疗时机,常常有发病一个月就死亡的先例。
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仅以易出血、易感染,还对化疗不敏感。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患者一听说确诊了这一疾病,马上对大夫说“不治了,反正也治不好,干脆回家等死”之类的话。
过去的人听说这样的情况都只有哀叹的份,然而,张亭栋的团队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时代给这些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希望。
对于砒霜治疗法,张教授介绍,他们的团队是研发了一种叫“亚砷酸注射液”的临床药品,用“以毒攻毒”的原理做出治疗。
亚砷酸不仅可以对癌细胞诱导分化,更能促使其凋亡。
而这种疗法非常特别、非常新颖的分子机制,不仅使得砒霜治疗法在临床应用上更高效,更能打开新的治疗肿瘤的途径。
由此,肿瘤科其他子科室的患者也有可能免去化疗的痛苦,而使用新的药物去治疗。
具体说来,亚砷酸注射液,我们给它配出不同的浓度,就可以看到体外实验中对APL细胞株—NB4细胞模型的剂量依赖性双重效应。
通俗地讲,就是相对高浓度的亚砷酸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相对低浓度的亚砷酸经过长时间的作用(近2周)可以诱导细胞的分化。
接下来的实验中,这个团队见证了相关基因表达的下调,细胞进入凋亡状态,疾病从理论上痊愈的体外实验结果。
当张亭栋的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外、体内、临床试验后,他们整理了一批又一批的资料。
团队从统计学的角度和临床治疗的角度分别说明该疗法对患者的存活率、治愈率有着非常可观的效果,这才将后续的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
消息一出,在门诊排队等候的远道而来的患者们都喜极而泣,张亭栋给他们带来了生还的希望。
只要及时治疗,严格遵守医嘱,大半的患者将不再数着倒计时过日子。
曾有年轻的医生问张教授为何不早点把实验结果发出来,张亭栋严肃地对他们说,新的疗法需要经过一层层把关,尤其是临床实验的考验。
这位老教授从医以来,就一直告诉自己,临床药物实验不同于普通的动物实验,自己面对的是人,要实事求是,一点也不能出错。
一旦试验结果出了问题,后来的患者盲目用药,可能枉送性命。
所以这个团队足足干了27年,积累了1200多病例,才把研究结果刊发出来——这是国家标准的三到四倍。
张教授觉得这个药品申请一个“三等药(普通药品)”就行了,毕竟砒霜随处可见、家喻户晓。
然而评审会的领导认为,虽然砒霜是一种很普通的药材,但制成注射液、通过静脉途径去吸收,这样的疗法很有创新度。
因为这种非凡的创意,亚砷酸注射液被评为“二等药”。
关于亚砷酸注射液的论文终于正式刊发了,时间也已经到了世纪之交,距离张亭栋团队最初的调研,也已经过了近30年之久。
“古老的中医又放出新的光彩”
二十几年前,张亭栋的团队接受来自业界和社会各界的祝贺时,张亭栋总是不忘对众人一次又一次强调砒霜疗法的最初由来。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剂科韩太云曾经在参加巡回医疗队时获知乡村医生使用砒霜等药品治疗癌症。
韩太云亲自去调查,确有其事,于是将砷、汞、蟾毒等制成注射液。
这种药品因为对癌症患者很有效果,故而风靡一时,被命名为“713”。
然而,这种注射液的药效并不持久,研究就这么陷入僵局。
张亭栋不久以后加入了韩太云的团队。张亭栋的优势是既学过西医,又进修过中医,所以很快就在团队挑起大梁。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团队证明砷是唯一的有效成分,汞和蟾毒有着极强的副作用,必须去掉,于是这项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随后,团队又对白血病多种分型,分别采用了改进过的新药进行治疗。事实证明,该种含砷的药物确实对白血病的治疗有效果。
后又经历了多年的研究,“亚砷酸注射液正式问世”。
这项结果一经正式刊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张亭栋的研究室。
而张亭栋总是强调“这是大家集体研究的结果”、“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乃至最初使用土方的老中医都有贡献”。
老教授的谦逊和淡泊名利让人动容,以至于很多年后,葛兰素中国研发中心的副总裁鲁白先生都对这件事念念不忘。
鲁白认为,中国科学家里,像张教授这种做出突出贡献还能保持谦逊态度的,真是少之又少。
张亭栋教授作为一名老党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所有的事都得通过组织决定”。
就比如说1996年世界血液学大会,刚在会上做完了报告的张亭栋水也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被团团包围了。
围住他的是世界各地的医药公司派来的负责人,他们争相开出优越条件,想把张亭栋挖到自己的单位。
然而张亭栋想,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怎么能在获得荣誉之后就离开祖国,为别人效力呢?他认为只要签了就是天大的罪过,因此谢绝了雪片一般飞来的合同。
砒霜疗法是祖国医学和西方医学的结合,张亭栋觉得自己是在负责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而这项工作有着很多代人很多年的努力。
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谦虚和严谨就是必须做到的态度。
张亭栋在论文《亚砷酸溶液在中国诞生》中,对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的发展表示了骄傲和自豪,同时期的《自然》杂志,也盛赞“古老的中医又发出新的光彩”。
紧接着,国际各大期刊纷纷对此研究给出了肯定。
张亭栋在欣喜之余,不忘总结经验、勉励年轻的同行继续努力。
张亭栋说,祖国医学还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
如果把祖国医学和现在的新技术相结合,我们的中医中药就能真正做到和世界接轨。
这样,更多的患者就会免受病痛之苦。
而张亭栋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没放松过。
他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研究中去。
张亭栋告诉记者,中药有400多味,如果潜心研究,定能研发出新的药品来。
如果中药能够批量生产,临床患者就可以付出更少的经济代价去治疗疾病。
颁奖典礼现场,张教授精神矍铄,那平实而语重心长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众人。
再一细看,张亭栋的在刊论文不多,却字字是干货,人们对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更加动容。
张亭栋和屠呦呦一样,都是“三无”教授——无博士学历、无留学经历、无院士头衔。然而他们凭借着自身的专业素养、强大的毅力和团队精神,在医学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使得砒霜和青蒿素为世界所知,使祖国医学和西方医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可以说,他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古老的中国传统医学焕发新生。
多少前辈的故事告诉我们,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冷板凳的人,是很难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的,只有像他们一样,脚踏实地,耐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方能在一个领域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参考文献
[1]陈士奎.我国开创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及其启示(九)——张亭栋教授等与中药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J]
[2]吕琨,孙鹏然,徐巍.张亭栋教授治疗白血病发热的经验[J].世界中医药
[3]饶毅,黎润红,张大庆.化毒为药: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作用的发现[J].
[4].张亭栋屠呦呦荣获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J].中国中西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