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伯文教授诊治食管癌,认为食管癌在中医学中属于“噎嗝、噎塞”等范畴。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梗阻及疼痛,以理气化痰,消肿软坚为治:食管癌术后,胃脘灼热疼痛,神疲乏力,纳差,形瘦,以益气健脾,养阴抗癌为法治之,取得较好疗效。
病例陆某,男,58岁,1961年9月3日初诊。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梗阻及疼痛3月余。
初诊:患者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吞咽时梗阻及疼痛1月余,而于1961年6月住上海某医院。食管钡剂摄片示:食管末端充盈不足,黏膜紊乱。食管镜示:距门齿41厘米处可见食管后壁有肿块突出,局部蠕动消失。诊断为食管贲门癌。动员手术治疗,病人不愿手术,于1961年7月自动出院,后来我院请求中医诊治。诊时:吞咽困难,只能吃流质和半流质,胸前有烧灼感和隐痛,苔薄腻,脉弦滑。此为气滞痰凝,阻塞食管所致,治以理气化痰,消肿软坚为法。以自拟理气化痰消肿方为主。药用生薏苡仁30克,茯苓20克,生地黄、熟地黄、全瓜蒌、枸橘李各15克,青皮、橘叶、光杏仁、花槟榔各10克,制香附8克,广木香、苦桔梗各6克,象贝粉(吞)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服药14剂后,吞咽困难稍有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加石见穿、石打穿各15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并酌情加用成药:六味地黄丸、移山参片、红参片、夏枯草膏、龙华丸(天龙、蜂房、天虫等量研末为丸)、消瘤膏(夏枯草、昆布、牡蛎各30克,橘叶9克,象贝母、甘草各6克,浓煎成膏)。
此后以上法加减治之,患者症状逐渐减轻,半年后症状消失,进食恢复正常。连续服中药1年余停药。
1975年4月随访:10多年来进食正常,无复发现象,健康状况良好。
食管钡剂及食管镜复查结果如下:
1961年10月食管钡剂检查:食管下1/3较狭窄,边缘整齐,但无破坏缺损,与上次X片相比较,无特殊改变或恶化。
1962年1月食管钡剂检查:食管无明显狭窄。1962年3月食管钡剂检查:食管无明显肿瘤征象。
1962年6月食管钡剂检查:食管上中段良好,下段左膈上3~4厘米处仍有狭窄及弯曲,边缘光滑整齐,钡剂通过缓慢,但仍能扩张,贲门部未见异常。
1963年4月食管钡剂检查:食管下端受降主动脉压迫推移,有扭曲,然通过无障碍,边缘整齐,黏膜纹理整齐,贲门胃底无癌块现象。
1975年3月食管钡剂检查:吞钡后,食管通过良好,于下段处稍有梗阻,局部有外来压迹,但局部黏膜光整,透视下可见搏动,为降主动脉压迹,贲门部黏膜光整,扩张良好,胃底清晰。贲门部无明显新生物X线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