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的病位按中医的认识以肝胆为主,经常波及脾胃,病邪为气郁、血瘀、湿热三者互为因果,转化发展。贺氏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首先利用西医检查方法,明确胆结石的部位,大小数目,性质、胆囊和胆管的功能情况,以及病人各脏器和全身情况等,确定西医诊断;在此基础上中医辨证,确定中医证型,然后定出治疗方药。贺氏治疗上常以理气活血,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为大法。辨证分型为:
①肝气郁结:以右胁胀闷不畅,引肩背痛,口苦咽干为特点,一般无发热,舌微红苔薄白,脉平或弦。治以疏肝理气散结为主。常用方药:柴胡、郁金、香附、枳壳、白芍、川楝子、延胡索、陈皮、砂仁、薏苡仁等。
②肝胆湿热:以胁脘痛如绞,起病急,寒热往来,恶心呕吐,痛处拒按为特点。一般巩膜可有黄染、尿少、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热祛湿,利胆通下为主。常用方药:茵陈、黄芩、栀子、大黄、木香、郁金、川楝子、芒硝等。
③肝胃不和:以胸脘胁隐痛作胀,口苦舌干、恶心呕吐、食少腹胀、胁下压痛为特点,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治以疏肝和胃为主。常用方药:川芎、白芍、陈皮、香附、枳壳、砂仁、半夏、竹茹、莱菔子、焦三仙等。
④脾胃虚弱:以上腹闷胀、食少、腹胀、口干无味、大便不调、面色萎黄为特点,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健脾益胃为主。常用方药:茯苓、白术、白扁豆、山药、薏苡仁、莲子、砂仁、厚朴、陈皮、郁金、延胡索等。
⑤热毒积聚:以右胁或上腹疼痛,持续加剧,范围扩大,往来寒热或持续高热,上腹拒按为主,舌红绛苔黄燥或干有芒刺,脉微或沉细数无力。治以清热解毒,凉营通腑为主。常用方药;茵陈、大黄、山栀、芒硝、黄芩、赤芍、生地、枳实、麦冬、郁金等。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