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10组 肥胖症方

发布时间:2025-10-19 阅读:369
咨询 yty74567正义说医


以下列出 10 组临床常用、文献可见的肥胖症中药方,均给出参考克数。中医强调“辨证-选方-调量”三位一体,所列剂量为 25–65 岁、体重 60–90 kg 成人的“起步量”,仅供学习交流,必须在执业医师望闻问切后个体化加减,并配合饮食运动,切勿自行抓药。


1. 脾虚湿阻型——参苓白术散加减  

黄芪 30 g、党参 15 g、白术 15 g、茯苓 20 g、山药 20 g、炒扁豆 15 g、薏苡仁 30 g、砂仁 6 g(后下)、陈皮 10 g、桔梗 10 g、炙甘草 6 g。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消痰。水煎服,日 1 剂,早晚分服。


2. 胃热滞脾型——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加减  

大黄 10 g(后下)、厚朴 10 g、枳实 10 g、山楂 18 g、神曲 10 g、半夏 10 g、茯苓 15 g、连翘 10 g、莱菔子 12 g、黄芩 10 g。  

功效:清胃泻火、消食导滞。日 1 剂,连服 3–5 天后须随证调整。


3. 肝郁气滞型——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 10 g、香附 12 g、川芎 10 g、陈皮 10 g、枳壳 10 g、白芍 15 g、炙甘草 6 g、郁金 10 g、荷叶 10 g、泽泻 15 g。  

功效:疏肝理气、行气化湿。水煎服,日 1 剂。


4. 脾肾阳虚型——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制附子 12 g(先煎 30 min)、白术 12 g、茯苓 20 g、白芍 15 g、生姜 10 g、桂枝 10 g、炙甘草 6 g、黄芪 30 g。  

功效:温补脾肾、利水化饮。日 1 剂,附子先煎去麻味。


5. 痰浊中阻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 10 g、白术 15 g、天麻 10 g、茯苓 20 g、陈皮 10 g、泽泻 15 g、苍术 10 g、厚朴 10 g、藿香 10 g、车前子 15 g(包煎)。  

功效:燥湿化痰、健脾和胃。日 1 剂。


6. 湿热蕴脾型——连朴饮加减  

黄连 6 g、厚朴 10 g、石菖蒲 10 g、半夏 10 g、淡豆豉 10 g、栀子 10 g、黄芩 10 g、滑石 30 g(包煎)、生薏苡仁 30 g。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消胀。日 1 剂。


7. 肝胃火盛型——防风通圣散加减  

防风 12 g、荆芥 10 g、连翘 12 g、麻黄 6 g、薄荷 6 g(后下)、川芎 10 g、当归 10 g、白芍 15 g、白术 15 g、栀子 10 g、黄芩 10 g、石膏 30 g(先煎)、滑石 30 g(包煎)、大黄 10 g(后下)、芒硝 6 g(冲)。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通腑。多用于实热壅盛、便秘口渴者,中病即止。


8. 气滞血瘀型——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 12 g、生地 15 g、桃仁 10 g、红花 6 g、枳壳 10 g、赤芍 15 g、柴胡 10 g、甘草 6 g、川芎 10 g、牛膝 15 g、荷叶 10 g、泽兰 12 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消脂。日 1 剂。


9. 痰湿困脾、食滞型——平胃散合保和丸加减  

苍术 12 g、厚朴 10 g、陈皮 10 g、甘草 6 g、山楂 15 g、神曲 10 g、莱菔子 12 g、半夏 10 g、茯苓 15 g、连翘 10 g。  

功效:燥湿运脾、消食导滞。日 1 剂。


10. 气阴两虚兼瘀型——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方  

黄芪 30 g、太子参 15 g、麦冬 15 g、五味子 6 g、丹参 20 g、川芎 10 g、赤芍 15 g、泽泻 15 g、山楂 15 g、荷叶 10 g。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降脂。适用于肥胖合并糖脂异常、乏力口干者。


使用提示  

1. 每方均可随证加减:如便秘加重大黄、决明子;浮肿明显加车前子、冬瓜皮;食欲亢进加黄连、栀子;兼血脂异常加山楂、红曲;兼高血糖加天花粉、麦冬。  

2. 煎服法:冷水 600 mL 浸泡 30 min,武火煮沸后改文火 25–30 min,取汁 250 mL;二煎加水 400 mL,取汁 200 mL,两汁混合,早晚饭后 30 min 温服。  

3. 疗程:连续 4 周为 1 疗程,每疗程结束后复诊,根据体重、舌苔脉象变化调整方药。  

4. 配合方案:每日至少 30 min 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八段锦等),总热量控制在基础代谢×1.2 以下,保证睡眠 7 h 以上。  

5. 禁忌:孕妇、哺乳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中药过敏者禁用;附子、大黄、芒硝等毒性/泻下药严格按标注先煎、后下、冲服用法。


上一篇:情献秘方第二集(脚后跟痛)

下一篇:民间小土方(脖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