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一】
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
某男,64岁,脑梗死4年,发病4次,左腿无力,语言不利,吃饭喝水呛,大小便不顺畅,怕冷,白天易困,口干,食少,薄白,脉沉弦。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麻黄5g,桂枝10g,当归10g,川芎10g,黄芩6g,生石膏30g,杏仁10g,茯苓15g,甘草8g,黄芪10g,肉桂5g,党参10g,山楂15g,大枣6枚。
分析——
怕冷,外感风寒,麻黄汤证;
白天易困,腿无力,正气(阳气)不足之党参、黄芪、肉桂药证;
流口水,吃饭喝水呛,小便不利,可看成水饮内停、肺气不利的杏仁茯苓甘草汤证;
语言不利,有脑梗死史,瘀血阻络,故用当归、川芎活血通络;
口干,大便不利,内有热邪,黄芩、生石膏药证;
食少,山楂药证。
【病案二】
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
某男,70岁,左侧上下肢不会动,极怕冷,头痛,口干,鼻子干,大便干,腹部痛,身无力。无精神,舌质红,苔薄白,舌中有一块黑苔,脉沉细紧。
处方:麻黄12g,桂枝18g,生石膏40g,黄芩10g,杏仁10g,当归15g,白芍18g,附子9g(久煎),细辛5g,干姜3g,大枣3枚。
辩证——
怕冷,头痛——太阳表证——麻桂证;
口干、鼻子干、大便干,舌中黑苔——阳明热证——白虎、承气证;
病久正气不足,又身无力,无精神,用下法不宜,故选生石膏、黄芩、杏仁,宣解肺胃之热,并可缓下大便;
腹中痛——当归芍药散证,因有便干,去利水之茯苓、泽泻、白术,用当归、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又可润便;
身无力,无精神,怕冷,脉沉紧——少阴证——麻附辛证。
【病案三】
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
某女,64岁,脑梗死,语言不利,头疼,胸疼,出汗,大便溏,口臭,身无力,舌质红,苔略腻,脉沉弦。
处方:麻黄6g,桂枝12g,杏仁10g,石膏30g,丹参15g,薤白13g,川芎10g,附子8g(久煎),黄芩6g,党参15g,干姜6g,甘草10g,大枣6枚。
分析——
从方证辨,身无力,出汗,正气不足,为参附药证;
头痛,寒凝经脉,是麻桂、川芎证,虽出汗,但有参附相佐,故无碍。
胸疼,乃心脉瘀阻之丹参、薤白证;
口臭,乃胃火盛之黄芩、石膏证;大便溏,是干姜药证;
语言不利,为血虚血瘀之丹参、川芎证。
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故加杏仁通宣肺气,以朝百脉。
【病案四】
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
某男,44岁,脑梗死一月余,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身无力,嗜睡,语言不利。9天前又得“新冠”,发热2天,现在也无食欲,大便不利、量少。脉沉。
处方:麻黄5g,桂枝10g,黄芩5g,生石膏30g,当归10g,川芎10g,附子8g(久煎),杏仁10g,桔梗10g,甘草19g,山楂10g,鸡内金10g,大枣6枚。
分析——
患者无精神,嗜睡,反应迟顿,脉沉,少阴证明显;9天前染疫病,又受风寒,更伤阳气;阳虚寒侵,日久入里,损伤胃气则食不下,化热则大便不利;寒凝经脉,瘀血阻络,则语言不利。方选续命汤加减。
本方以附子为君,扶肾阳,提振精神;以麻黄、桂枝、当归、川芎为臣,温散寒邪,养血活血通络;加黄芩、生石膏为佐,一反制麻黄、桂枝、附子之燥,二来清里热;加杏仁、桔梗、甘草,开宣肺气,以朝百脉,促进全身气机的畅达及血脉的通畅,故为使药;脾胃为后天之本,加山楂、鸡内金,健胃消食,以促食欲复,饮食正常则气血充实,调动自愈能力。全方扶阳气、清邪热、畅气机、通血脉、和中气,因方证病机对应,故取捷效。
【病案五】
小续命汤加减
某男,66岁,脑梗死,曾住院治疗,有房颤史。舌根硬,口紧,怕冷,上眼睑水肿,胸闷,口中唾液多,心烦易怒,便溏。舌质暗,苔薄白,脉结代。
处方:麻黄6g,桂枝15g,柴胡10g,黄芩8g,生石膏2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8g,杏仁10g,茯苓10g,薤白10g,附子6g(久煎),干姜6g,甘草8g,大枣6枚。
按语——
患者年老体衰,又大病之后,怕冷、便溏,脾肾阳虚之四逆汤证;
怕冷、口紧、舌根硬,寒凝血瘀之麻桂归芍芎药证(温通活血);
上眼睑水肿,风水之证,唾液多,脾虚水泛,故以麻杏石
甘汤宣肺利水,加茯苓健脾渗湿;
胸闷、脉结代,心脉痹阻,桂枝甘草汤合薤白、川芎对症治疗。
【病案六】
肾气丸
某男,67岁,脑梗死20天,右侧肢体不利,精神迷糊,叫不醒,尿湿裤子,下肢右腿局部出血,右侧屁股、大腿皮肤青紫,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肉桂5g,附子8g(久煎),熟地25g,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大枣5枚。
分析——
精神迷糊,嗜睡,身无力,小便失禁,脉沉,这是明显的肾气不足,提振无力,固摄无权的表现。
【病案七】
肾气丸
某男,76岁,脑梗死,左侧上下肢无力,手凉,口不干,血糖高,脉沉。
处方:肉桂3g,附子8g(久煎),生地、熟地各15g,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丹参10g。
分析——
身无力,肾气不足,用肾气丸。
【病案八】
肾气丸
某男,76岁,有糖尿病,突发脑出血,住院回来后,身无力,小便失禁,夜尿多,服西药几月不效。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肉桂3g,附子6g(久煎),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
思辨——
从脉症看,身无力,脉沉,肾阳不足之证;肾为水脏,司开阖,主二便,小便失禁,夜尿多,典型肾气不固的表现。从方证辨,肾气丸证。
【病案九】
黄芪桂枝五物汤+四逆汤
某女,脑梗死半年,右侧上下肢麻凉,浑身冷,腿无力,大便时有下坠感,晚上解小便时出汗,稍咳嗽。有乳腺癌手术化疗史。
处方:黄芪30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附子8g(久煎),干姜8g,丹参15g,鸡血藤15g,杏仁10g,大枣6枚。
分析——
腿无力,浑身冷,晚上小便后出汗,结合大病后,乃少阴阳虚之四逆汤证;
右侧上下肢麻凉,阳气不通,气血不畅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证;
大便时下坠,中气不足并下陷之黄芪药证,四逆汤对此证也高效。
【病案十】
四物汤+吴茱萸汤+麻附辛+四味芍药汤
某男,52岁,脑梗死后,右眼睁不开,眼眶痛,视物不清,眼周皮肤发紧,伴恶心。血压160/100mmHg,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紧。
处方:吴茱萸10g,党参15g,白芍30g,甘草15g,牡蛎36g,丹参15g,麻黄6g,附子8g(久煎),细辛3g,当归12g,生地15g,川芎20g,菊花5g。
分析——
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此人脉紧,眼眶痛,眼周皮肤紧,为寒邪外袭,阻碍阳气,影响气血运行,故以吴茱萸汤合麻附辛为君,温经散寒,通达气血;
肝开窍于目,肝血足,目才明,故以四物汤为臣;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以四味芍药汤敛阴缓急,活血。
【病案十一】
苓桂术甘汤+六味地黄丸+黄芪桂枝五物汤
某男,65岁,第2次脑梗死后数天,头抬不动,没一点精神,右侧肢体瘫痪,一张嘴口水即流出,双下肢严重水肿,有时胃痛,咽部不利,咳嗽,舌淡红,苔水滑,脉弦滑。
处方: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5g,泽泻15g,丹皮10g,黄芪18g,桂枝10g,白芍10g,白术15g,甘草8g,大枣6枚。
分析——
患者头抬不动,无精神,典型肾气不足之证;
下肢水肿严重,流口水,咳嗽,胃痛,均为水饮停聚的表现;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肾为水脏,补肾利水,用六味地黄汤;
正气不足,肢体失用,故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络,方中黄芪也有补气利水之用。
【病案十二】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某女,60岁,脑梗死,右侧肢体不利,语言不利,精神不振,呈受冷状,右手不会端碗,腿走路无力,说话不太清楚。
晚上口干口苦厉害,大便不利,但也不干,怕冷,身无力。
舌质红,苔白干,脉弦数,尺弱。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桂枝15g,白芍15g,干姜10g,牡蛎18g,天花粉18g,附子8g(久煎),甘草10g,大枣3枚。
分析——
辨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合证。
身无力,精神不振,尺弱(少阴证),大便不利不干(太阴证)——少阴太阴合病——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口干(少阳证也有口干,此人干的厉害,故阳明证多),苦(少阳证)——少阳阳明合病——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少阳药)、牡蛎、天花粉(阳明药);
怕冷(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太阳证——桂枝汤——桂枝、白芍、大枣(因生姜辛散力大,患者又有口干苦,身无力,故去)。
无汗应该用麻黄汤,今用桂枝汤,有几点考虑:1)口干苦,有肝胃火旺,麻黄不宜,白芍可养阴。2)大便不利,脾胃运化不好,桂枝汤可养胃。3)因上肢活动不利更重,用桂枝汤和营血,通阳气,对上肢作用明显。
(王彦权《卫生室的经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