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中医病症名。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虚证。
一方
方药:葛根15克 广木香9克 赤芍12克 神曲12克 焦山楂15克 黄芩9克 白芍30克 苦 参 9 克 甘 草 6 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适应症:痢疾。
二方
方药:苍术12克 羌 活 6 克 生大黄4.5克 炒大黄4.5 克 川乌3克 草 乌 3 克 炒山楂4.5克 杏仁5克
制用法:共研细面,每服3克,每日2次,糖水送下。 赤痢用白糖;白痢用红糖。
适应症:红白痢疾。
三方
方药:苦参24克 金银花30克 焦山楂30克 槟 榔 6 克 广木香6克 白芍24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高烧者加葛根30克,黄芩 10克;呕恶者加竹茹15克。
适应症:急性菌痢。
四方
方药: 〔痢疾丹〕大黄 制川乌 制草乌 杏 仁 黄芩 罂粟壳 炙甘草各等份
制用法:共为细面,每服2克,每日3次,米汤送下,小儿减量。
适应症:赤白痢疾。
验案举例:王××,男,40岁,农民。患赤白痢疾十余 天,每日大便十余次,伴腹痛,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 腻,证属湿热内积,治宜清热导滞,利湿解毒为法。用上药 3天痊愈。
五方
方药(姜茶):干姜60克 曲酒60克
制用法:将干姜切成丝,文火炒黄,加曲酒点燃令尽, 再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温服,每日2次。
适应症:寒湿痢疾。
六方
方药:当归20克 白芍20克 广木香9克 黄芩20克 黄连12克 葛根20克 桂 枝 9 克 大 黄 9 克 槟榔15克 甘 草 9 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2次分服。
适应症:急性热痢。
七方
方药:千里光 马齿苋 鬼针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早晚分服。
适应症:痢疾、肠炎。
验案举例:陈某,男,36岁。患慢性痢疾,常感腹部疼 痛,大便溏夹有赤白脓胨,伴下坠感。化验大便:食物残渣 +++,红细胞++,白细胞++。舌质淡红、苔薄黄,脉 弦。用上方3付,大便成形,腹痛减轻,继进5付,症状消失,大便每日1次,粪检正常。追访1年,未见复发。
八方
方药:酒白芍15克 怀山药20克 炒山楂15克 炒香附 12克 盐黄连10克 干姜10克 白头翁15克 炒地榆15克 陈皮10克 炙甘草6克 大 枣 5 枚 生 姜 3 片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痢疾。
验案举例:一教师,患痢疾10年,大便呈稀溏夹有白粘 脓胨,曾用多种抗生素,时轻时重,经用上药15付而痊 愈。
九方
方药:生姜10克 茶 叶 6 克
制用法:先将生姜切碎,加水300毫升煮至200毫升,加 茶叶再煮1分钟即可,去渣温服,每日早晚各服1付。
适应症:寒湿痢疾、赤白夹杂,以白为主.伴有身重困倦等症。
按:该方用于寒湿痢者,屡用辄效。生姜温散寒,茶叶利湿清热止泻。
十方
方药:杨树花60克
制用法:水煎,每日分8~4次服。
适应症:急性痢疾。
按:杨树花,系柳科植物加拿大杨或白毛杨树的雄花 序,初春开花,其干品入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十一方
方药:龙葵2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8次。
适应症:痢疾、肠炎。
十二方
方药:黄瓜籽6克
制用法:将黄瓜籽捣碎,水煎服,每日2次。
适应症;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