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病分三期,治当详察。
病因:主要是性传播梅毒螺旋体所致,或是梅毒螺旋体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少数通过接吻,哺乳,输血,混用毛巾等感染。患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中医称为“霉疮毒气”,并认为霉疮毒气侵犯人体,或从脾肺而入。或从肝肾而入,循经入脉,血毒内盛,外溢肌肤,或滞留筋骨,或内犯脏腑而致。
症状:梅毒发病,症分三期。一期在生殖器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或硬结,迅速破溃,形成硬性溃疡,不痛,称硬下疳。二期梅毒为泛发期,梅毒螺旋体血行播散,引起梅毒疹(又称玫瑰疹),其块界清楚,玫瑰色或古铜色,压之不褪色,不痛不痒,并有黏膜糜烂,或白斑,全身淋巴结肿大。三期梅毒则引起内脏、骨骼、神经系统的损害,形成梅毒瘤或溃疡,流出少量胶样分泌物,称为树胶样肿。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可助诊断。
1.梅毒丸(一)
【组成】土茯苓1500克,黄芪500克,当归400克。
【制法】蜜丸。先将土茯苓煎汤,浓缩;取黄芪、当归拌匀微炒,干磨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克,日服3次,用温开水送服。
【功能】渗利湿毒、益气活血。
【主治】梅毒。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坚持服用,效果甚佳。
2.白菜膏
【组成】包心白菜5000克,青盐末2000克,础砂10克,煅石膏100克。
【制法】药膏。将包心白菜洗净后切成3厘米长段,以青盐分层撒于菜中,密封1周后压榨取汁,加础砂、煅石膏粉搅拌均匀成膏,冷藏备用。
【用法】外用。每日取此膏涂擦患处1或2次。
【功能】清热解毒、收敛止痒。
【主治】梅毒。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有效。
3.将军丸
【组成】公猪肉丝180克,净轻粉12克,芝麻油360毫升。
【制法】肉丸。先将公猪肉丝剁成烂泥,再将净轻粉研成细粉如面,然后把轻粉和公猪肉丝泥混合均匀,用手团成绿豆大小的丸,放入麻油内炸,直至黄色为度。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服7丸,每日1次,早晨空腹时服,白开水送下。小儿1~9岁每日1次,每次服3~4丸,10~15岁每日1次,每次服5丸,白开水送下。均为10天为1疗程。
【功能】杀虫解毒、凉血清热。
【主治】梅毒。
【附记】引自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郑文兴方。应用120例,全部恢复健康,康氏反应全部转阴(半年转阴率98.1%)。早期梅毒只需半个疗程,晚期的局部损害严重者1个疗程即愈。
4.驱毒散
【组成】轻粉1.5克,红粉1.5克,元寸0.0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掺入纸烟中,每日分4~8次吸入,共7日吸完为1疗程。停药3天,可再吸第2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最多用5个疗程。
【功能】杀虫、清热、解毒。
【主治】梅毒。
【附记】引自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刘春林方。治疗27例,6例隐性梅毒均吸入5剂,治疗后3~4个月血清反应完全转阴,全身不适等症状消失;1例胎传隐性梅毒仅吸3剂,治疗后3个月血清转阴;2例胎传梅毒实质性角膜炎均收入5剂,视力完全恢复,3~4个月血清反应转阴;1例晚期梅毒伴胃痛,经吸5剂胃痛消失;1例梅毒性主动脉炎,吸入5剂,其心慌,气短和胸闷症状消失,4个月后至动脉阴影缩小,血清转阴,4例隐性梅毒,吸入3~5剂,全身不适及肌肉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治疗3~4个月血清滴度降低为弱阳性和阴性之间;1例梅毒性咽炎,1例胎传梅毒神经性耳聋及1例晚期梅毒性视神经炎分别各吸5剂后,咽炎痊愈,听觉稍恢复及视力稍好转;1例晚期梅毒,实质性角膜炎患者吸入6剂后,视力好转。27例中共治愈20例(74.1%),另7例除3例无效外,4例有进步,总有效率为88.9%。
5.轻粉散
【组成】轻粉2.56克,熟石膏2.58克。
【制法】散剂。上药混合研成细末,和匀,分作10包备用。
【用法】口服。每日1包,分2次服用,饭前饭后皆可。10日为1疗程。
【功能】杀虫清热。
【主治】梅毒。
【附记】引自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河南省卫展方。治疗664例,显性梅毒,有效率为90.04%。治愈率为85.24%。3个月的血清阴转率为75.55%。服用期勤刷牙及漱口,并忌酒、鸡蛋、茶、房事。心脏病、咽喉糜烂忌用。
6.复制五宝散
【组成】煅钟乳石60克,琥珀18克,朱砂12克,冰片3克,土茯苓1000克。
【制法】散剂。将前4味药共研细末,和匀,成分40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包,一日服2次,用土茯苓30克煎汤送服。
【功能】清热解毒、温肾化瘀、镇静通络。
【主治】梅毒。
【附记】引自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内蒙古自治区中医研究所方。治疗223例,痊愈155例,有效5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1.9%。
7.紫霞膏
【组成】铜绿25克,血竭25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松香50克,蓖麻仁100粒,轻粉10克。
【制法】药膏。先将前5味药共研细末,投入石白中,再加蓖麻仁、白蜡、轻粉,并滴人清油数滴,同捣二三千杵即成膏。如不成膏再加麻籽仁数十捣,直软如绵,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外敷患处。
【功能】善除湿热、拔毒生肌。
【主治】梅毒,藤疮,瘵疬。
【附记】引自张觉人《外科十三方考》。屡用效佳。
8.清毒二仙丹
【组成】丈菊子30克(俗名向日葵子,捣碎),鸭蛋子40粒(去皮仁破者勿用)。
【制法】丸剂。将丈菊子煎汤一盅备用。
【用法】口服。用丈菊子汤送服鸭蛋子仁。
【功能】清热逐毒。
【主治】花柳毒淋,无论初起,日久,凡有热者,服之皆效。
【附记】引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洗髓丹
【组成】净轻粉6克(微炒),净红粉3克(带紫黑片者佳),露蜂房如拳大者1个(炮至半黑半黄色,大者用一半,小者用2个),核桃仁10枚(炮至半黑半黄色,去油)。
【制法】枣肉丸。上药为末用熟枣肉为丸,如黄豆粒大,晒干,备用。
【用法】口服。上药分三次服之。服时须清晨空心开水送下,至午后方可饮食,忌腥半月。服后口含柳棍,睡时横含,有痰涎即吐出,愈多吐愈好。至不吐痰涎时,方可不含柳棍。
【功能】拔毒洗髓。
【主治】杨梅疮毒蔓延周身,或上至顶,或下至足,或深入骨髓,无论陈、新、轻、剧,服之皆有奇效。三四日间疮痂即脱落。
【附记】引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屡用奇效。
10.轻黄丸
【组成】川黄连、轻粉、火硝、槐子、桃仁、杏仁各9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一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
【功能】凉血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梅毒。
【附记】引自陕西省卫生厅《陕西中医验方选编》。乾县关头人民公社医院方。屡用效佳。
11.轻矾散
【组成】轻粉3克,枯矾3克,冰片3克,银粉30克(炒黄)。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每用少许,涂搽疮面上。
【功能】拔毒敛疮。
【主治】梅毒。
【附记】引自陕西省卫生厅《陕西中医验方选编》。罗德喜方。屡用皆效。
12.黑虎膏
【组成】生草乌120克,生南星60克,生半夏60克,生大黄60克,五倍子90克(用绿豆同炒至焦,去绿豆不用),干姜15克,姜黄30克,黄柏30克。
【制法】药膏。将上药烘干,共研极细末,和匀,用葱汁、米醋各半调和成膏,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外敷患处,上盖敷粒,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将1次原膏,加些新膏,米醋,复研再贴即可。以消为度。
【功能】攻坚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杨梅风块,作肿作痛,及痈疽,瘰疬,并一切无名肿毒。
【附记】引自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屡用神效。
13.治梅口服液
【组成】金银花45克,土茯苓45克,蒲公英30克,黄芪20克,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龙胆草10克,马齿苋10克,苍耳子10克,皂角刺10克,大枫子3克,车前子15克(包煎)。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3次。
【功能】托里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梅毒(各期)。
【加减】伴下疳阴疮者,加儿茶3克;脾虚血亏者,加党参、白术、当归各10克;肾阴或肾精不足者,加淫羊藿、五味子、菟丝子各10克。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14.金苓口服液
【组成】土茯苓180克、金钱草60克,紫草30克,生甘草3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1剂分5日服完,连服5剂。
【功能】清热凉血、祛湿解毒。
【主治】梅毒,淋症白带。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
15.五宝散
【组成】钟乳石12克(如乳头下垂,敲之易碎,似蜻蜓翅者方真),朱砂3克,珍珠6克(豆腐内煮半柱香时取出),冰片3克,琥珀6克。
【制法】散剂。上药各研极细末,和匀,用药6克,另加飞
罗面9克,再研和匀,贮瓶备用,勿泄气。
【用法】口服。每用土茯苓500克,水八碗,煎至五碗,滤去渣,分作10次,每次加五宝散0.3克(一份)和匀,日用10次,儿童减半,婴儿服三分之一。如鼻子腐烂,每日于土茯苓内加辛夷9克煎服,以引药上行。
【功能】清凉解毒。
【主治】杨梅、疳疮、结毒及婴儿湿疹。
【附记】引自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屡用神效。忌海腥、牛、羊、鹅肉、酒、煎炒以及房事。
16.梅毒丸(二)
【组成】黄柏6克,黄芩6克,车前子6克,独活6克,丁香6克,红娘子6克,山甲珠6克,菖蒲6克,皂角刺6克,黄连6克,龙衣6克,鹤虱6克,生地黄12克,土茯苓30克,白花蛇30克,地骨皮30克,牛蒡子9克,木通9克,白芷9克,大黄9克,花粉9克,黑丑18克,白丑18克,大枫子肉12克,斑蝥21克(去头足),蜈蚣2条(去头足)。
【制法】水丸。先将斑蝥、红娘子及糯米少许同炒至米黄为度,去米不用。白花蛇去鳞,与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6克,一日服2次,温酒送下。
【功能】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凉血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梅毒未根治,毒侵筋骨,周身骨节疼痛者。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