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门诊接诊一位反复鼻衄的小朋友,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天热时常有偏头痛(肝郁化火上逆所致)。这正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肝胃气逆,血随火升"之证。遂启用张锡纯独创的"秘红丹"加减治疗。
现代人肝郁化火与胃气上逆常互为恶性循环:
肝郁为火源:焦虑压力使肝气郁结化火,如熔岩在地下奔涌
胃逆作推手:饮食不节致胃气上逆,似蒸汽锅炉压力失控
两者交织形成"火借气势,气助火威"的恶性循环,传统单一凉血或降逆法犹如隔靴搔痒。
秘红丹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卷·治吐衄方
原文主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有捷效。
组方:
方解
生赭石:善镇降肝胃逆气,止血不留瘀。 生大黄:苦寒清泻三焦郁热,通腑导热下行。 油肉桂:既防寒凉冰遏气血,又引火归元。
三药配伍特点:
以重制逆:赭石沉降之力镇压上冲气血
以通为补:大黄通腑给邪火出路
以温制寒:肉桂反佐防药性偏颇
正如张锡纯所言:"降胃镇肝,清热止血,而佐以肉桂平肝,是以能愈此重症也"
原文验案:
一妇人,年近三旬,咳嗽痰中带血,剧时更大口吐血,常觉心中发热。其脉一分钟九十至,按之不实。投以滋阴宁嗽降火之药数剂无效。因思此证,若用药专止其嗽,嗽愈其吐血亦当愈。遂用川贝九钱,煎取清汤四茶盅,调入生山药细末一两,煮作稀粥。俾于一日连进二剂,其嗽顿止(此方可为治虚嗽良方),吐血证亦遂愈。数日后,觉血气上潮,肺复作痒而嗽,因此又复吐血。自言夜间睡时,常作生气恼怒之梦,怒极或梦中哭泣,醒后必然吐血。据所云云,其肝气必然郁遏,遂改用舒肝(连翘薄荷不可多用)泻肝(龙胆楝子)之品,而以养肝(柏子仁生阿胶)镇肝(生龙骨生牡蛎)之药辅之,数剂病稍轻减。而犹间作恼怒之梦,梦后仍复吐血。欲辞不治,病家又信服难却。再四踌躇,恍悟平肝之药,以桂为最要,肝属木,木得桂则枯也(以桂作钉钉树,其树立枯),而单用之则失于热。降胃止血之药,以大黄为最要(观《金匮》治吐衄有泻心汤重用大黄可知),胃气不上逆,血即不逆行也,而单用之又失于寒。若二药并用,则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胃平肝,兼顾无遗。况俗传方,原有用此二药为散,治吐血者,用于此证当有捷效。而再以重坠之药辅之,则力专下行,其效当更捷也。遂用大黄、肉桂细末各一钱和匀,更用生赭石细末煎汤送下,吐血顿愈,恼怒之梦,亦从此不作。后又遇吐血者数人,投以此方,皆随手奏效。至其人身体壮实而暴得吐血者,又少变通其方:大黄、肉桂细末各用钱半,将生赭石细末六钱与之和匀,分三次服,白开水送下,约点半钟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