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国医大师潘敏求治疗脑瘤经验

发布时间:2025-03-07 阅读:126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本文引用:曾 瀚,唐 蔚,潘敏求.国医大师潘敏求治疗脑瘤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4(11):1937-1941.


摘要


脑恶性肿瘤是发生在脑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因其细胞分化不良,生长迅速,难以根治,因而预后不良。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认为本病发生的病机为肝脾不调、肾气亏虚、风挟痰瘀内阻于脑,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多强调风、痰、瘀、毒。治以“疏肝健脾,补肾益精,祛风化痰散瘀”,辨证的重点在于辨虚实,强调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中西协同,重视情志疏导,根据不同证型及其阶段性变化,有所侧重和兼顾。总结潘敏求教授治疗脑瘤经验,另附验案一则,加以阐明。


颅脑恶性肿瘤包括脑胶质瘤、恶性脑膜瘤、髓母细胞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恶性胚胎瘤等[1]。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发生部位、临床表现的不同,临床上大致可归纳为颅内高压症状和定位症状两大类[2]。颅内高压症状[3]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头痛是主要症状,疼痛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呕吐为其次,呈喷射性呕吐,并且随头痛加重,呕吐愈加频繁。其余症状有视力减弱、视力障碍,严重者可失明;记忆及智力减退、癫痫,甚则进行性痴呆、精神错乱或易于激动等。定位症状根据肿瘤不同位置而相应出现失语,对侧舌、额面、指运动无力,感觉、活动障碍,失语偏瘫,轻者肌力减退、运动失调、步态不稳。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因颅脑恶性肿瘤发生在头部,肿瘤与脑组织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彻底切除[4-8];放疗难以精准照射,多留存残余病灶,手术放疗后复发转移率高,后遗症明显[9-10],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11];化疗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对于颅脑恶性肿瘤疗效相对较差[12-13]。因此,西医对于颅脑恶性肿瘤的治疗整体还不够理想。长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14],中医药不仅可以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合理的中医治法方药可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15]。而且中医在改善肿瘤术后机体康复能力[16],抗复发转移[17],延缓耐药[18],减轻放化疗的反应,提升放化疗敏感度[19-20],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潘敏求教授,全国第四届国医大师,国内运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肿瘤的领头人,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是“瘀、毒、虚”,提出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为“理气健脾,化瘀软坚,清热解毒”[21-22],基于长期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23-25],临床运用几十年获得较好疗效,多数病例统计可延长生存期,少数病例瘤体缩小,带瘤生存,此经验与法则值得传承与进一步探讨,现将潘敏求教授论治脑瘤的经验总结如下。

01、病因病机

1.1 肝脾不调之病机观

《景岳全书·积聚》曰:“肝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脾主运化,脾虚则脾阳不升,痰湿内生,阻碍气机,气机不畅,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上承于头,脑失所养,髓海空虚,经脉失于濡养,故脑瘤患者初起出现四肢抽搐、癫痫等症;湿浊蒙心,神明不主,则出现神志模糊、言语謇涩等症。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无以化生营血,阴血亏虚不能养肝,肝风内动,故患者出现手足癌疚、经脉拘挛等症。脾虚肝郁,气机阻滞,痰瘀互结于脑,阻遏清阳,蒙蔽清窍,致使患者出现重头痛、昏闷朦胧等症。潘敏求教授认为,肝脾不调所致气机郁滞、脑髓失养是脑瘤发病的重要内在病机。

1.2  肾气亏虚之病机观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藏精,精生髓。中医学认为大脑是由精髓汇聚而成,而肾主藏精,大脑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肾精。《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又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类经》卷九注:“凡骨之有髓,惟脑为最巨,故诸髓皆属于脑,而脑为髓之海。”脑为髓海,由肾精所化生,与肾精的强弱盈亏有密切关联,肾气健旺、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动作灵巧;若肾精亏少,肾虚,则髓海失充,脑髓得不到濡养,就会出现头晕、健忘、思维迟钝等症状,严重时脑失所养,则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失语、运动障碍及失调等症状。潘敏求教授认为,正气虚弱,正虚邪入,阴阳失调,毒积于脑而成脑瘤。脑瘤的关键病机是肾精不足、髓海失冲。

1.3  肝脾肾相互失调之病机观

肾乃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两者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肾之阴阳皆赖以脾所化生的气血充养,脾之运化功能,有赖于肾阳之温煦。水谷之精生化不足,不能充养肾精,以致于肾精亏虚,脑失所养;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互化,肝主疏泄,使肾气开合有度肾阴不足,可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挟痰瘀上行,扰乱清窍,发为脑瘤。潘敏求教授认为,肝脾肾相互失调共同成为脑瘤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

1.4 风痰瘀阻之病机观

《素问·评热病论篇》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脑为至清之府,在高巅之上,唯风可到”,“百病多因痰作祟”。痰之为病,可随气升降,流窜全身,上入于脑,凝结成块,蒙蔽清窍。机体肝脾肾亏虚,则生顽痰、瘀血随风上入于脑,虚邪贼风入侵机体或肝风内动,与痰瘀诸邪胶结,阻遏清阳,蒙蔽清窍。潘敏求教授认为,脑瘤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痰、瘀、毒,风痰上扰、痰瘀互结、蒙蔽清窍是脑瘤发生的主要外在病因病机。

02、辨证思路


2.1  疏肝健脾为基

潘敏求教授认为,疏肝健脾是脑瘤治疗的基础。恢复脾之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五脏六腑之精气上充于头,脑髓得以恢复充养,脾气健运,肝血得以滋养,肝之气机调畅,阻滞症状得以改善。肝脾不调的实质是肝脾气血功能失调所致机体免疫功能的减退,治疗上调整脾之健运和肝之疏泄功能恢复正常,则全身气血功能恢复正常,气机和畅,免疫功能逐步恢复。临床上,脑瘤肝脾不调证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情志抑郁或暴躁易怒、四肢抽搐、癫痫、手足瘛疭、静脉拘挛、恶心呕吐、纳食减少、大便稀溏等。潘敏求教授取经验方全僵四物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全蝎、僵蚕、蜈蚣搜风通络,柴胡、川芎、白芍、生地黄补血柔肝,疏肝平肝,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补气健脾、祛湿豁痰,莪术、夏枯草、重楼、白花蛇舌草破血散结、去瘀生新。全方始终以疏肝健脾、调和肝脾气血为基本法则,兼顾兼证,随症治之。

2.2 滋补肾精为本

潘敏求教授认为,滋补肾精为治疗脑瘤的根本法则。脑瘤病位在脑,头者精明之府,神明之主,又内藏脑髓,脑为髓海,肾生髓,充填髓海。肾精亏损,命门火衰,无法资生肾精(髓),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诸邪乘虚而入,脑部清阳之气失用,清阳阻塞,津液输布不利,瘀血与顽痰互结酿毒,蕴结于脑致肿瘤发生发展。临床上,脑瘤肾气亏虚证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健忘、思维迟钝、精神差、记忆力减退、纳少消瘦、视力障碍、失聪等。潘敏求教授取全僵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方中枸杞子、女贞子滋补肾阴,淫羊藿、菟丝子滋补肾阳,壮命门之火,西洋参、黄芪大补元气,旺盛精血,激发肾元阴元阳,化生肾精,百合、酸枣仁补血安神,养心益智,恢复记忆,加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南星补气健脾,祛湿豁痰,全蝎、僵蚕、土鳖虫、斑蝥、水蛭搜风通络,蠲痹透脑,莪术、夏枯草、重楼、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破血散结。全方始终坚持扶正培本为治疗脑瘤的根本原则,兼顾祛邪,使攻而无损。

2.3 巧用搜风化痰祛瘀药

潘敏求教授认为,脑胶质瘤的发生归根结底为正虚邪犯,外在致病因素强调风、痰、瘀、毒,临证选药上,认为虫类药物多为血肉有情之品,与人体结构类似,易被人体吸收[23-25],善用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入络搜风、息风止痉,加用天麻、钩藤平肝息风。脾为生痰之源,而痰邪常夹风邪而上犯,对于痰湿上犯,常用党参、茯苓、白术、莱菔子、紫苏子、木瓜健脾祛湿化痰,佐以蔓荆子、川芎、石菖蒲、胆南星祛风化痰,标本兼治。对于瘀毒偏甚或久病入络、痰瘀交阻,加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药,常用水牛角、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川芎、桃仁活血化瘀,鳖甲、三棱、莪术、海藻化瘀软坚,大黄通脏腑、降湿浊、下瘀血,通过搜风化痰祛瘀药的巧妙结合,走窜入络,直捣病灶。

2.4  重视情志疏导

潘敏求教授认为,情志失调是脑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情志抑郁或暴躁易怒,可能导致气血运行失调,气机郁结[26]。久则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津凝为痰,痰瘀互结与脑,发为脑瘤。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潘敏求教授在脑瘤治疗的各个环节重视疏肝行气,健脾理气,通过药物调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气机和畅,常用栀子、郁金、合欢皮、香附、佛手行气解郁,人参、茯苓、白术、陈皮、木香、砂仁、山药健脾益气,同时加强情志调护,嘱家属保持良好的共同生活氛围,嘱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早期诊断与既病的治疗,必要时可心理专科疏导情志。

2.5 急则治标,缓则求本,中西协同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潘敏求教授治疗脑瘤的重要思路,认为脑瘤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急性发作期常见神志模糊、语言困难、癫痫发作、抽搐、 头痛伴喷射性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症,舌胖、有瘀斑、苔白腻、脉沉。从西医角度考虑是脑瘤合并颅内高压,癫痫发作,此期以降颅压、控制癫痫、护胃止呕、营养支持为主的对症支持治疗,迅速改善患者颅内高压及癫痫发作症状,中医多辨证为风痰夹瘀证,治以化痰搜风、活血通络,急则祛邪治其标。慢性迁延期常见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神志不清、偶可清醒、情绪波动大、偶有癫痫样发作、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纳食欠佳,舌胖,苔白,脉弦细弱。此期病情平缓,治疗上以和为贵、以平为期,重在补肝益肾、益气健脾,适当佐以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缓则扶正治其本。

03、典型案例

患者,男,48岁。2019年10月8日初诊。患者2019年初出现癫痫样症状,当地医院行颅脑影像学检查考虑为颅脑胶质瘤可能,2019年6月手术,病理示:Ⅱ级星形细胞瘤,术后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半个月后因不良反应无法耐受,终止化疗。2019年8月初影像学示肿瘤复发,行放疗(伽马刀)治疗,配合降颅内压、控制癫痫、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2019年10月初又见复发,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头痛伴呕吐,癫痫发作频繁,每1~2天发作1次,发作时神志不清,头痛持续不休伴恶心欲吐,口吐黏沫,手足抽搐,牙关紧闭,时有两目上视,大便干结难解,小便少,纳一般,口渴欲饮,舌暗红有瘀斑,苔白厚腻,脉弦细。西医诊断:脑胶质瘤;继发性癫痫;颅内高压。中医诊断:脑瘤(风痰瘀阻,肝肾阴虚证)。治法:化痰散瘀,补益肝肾。方以全僵四物汤合涤痰汤加减:僵蚕10g,全蝎6g ,炙蜈蚣3g ,地龙10g,炙水蛭3g ,水牛角(先煎)20g,姜半夏15g,竹茹15g,胆南星15g,升麻10g,泽漆15g,泽泻 15g,猪苓15g,茯苓皮15g,人参9 g,牛蒡子30g,枳实12g,制白附子10g,川芎15g,制大黄10g,桃仁10g,赤芍12 g,石斛10g,枸杞子10g,熟地黄15g,半枝莲10g,白薇10g,甘草6g。1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嘱当地医院配合降颅内压、抗癫痫及营养支持治疗,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

2019年10月23日二诊。服上药后癫痫样发作频率减少,3~4d发作1次,头痛伴恶心呕吐情况稍有好转,但出现视物模糊,上肢拘急、双下肢麻木或抖动,仍口干,手足心热,盗汗,舌苔黄腻,质红有裂纹,脉细滑。上方加牡丹皮10g,地骨皮15g,五味子10g。1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2019年11月8日三诊。近来仍头痛,部位不定,癫痫未见大发作,夜寐差,双下肢不自主抽动,偶视物模糊,口干好转,大便日行一次,舌苔薄,质红多裂纹,脉细。将初诊方中制大黄改为6g,加木香6g,砂仁6g,石菖蒲10g,牡丹皮10g,地骨皮15g,天麻10g,钩藤(后下)15g,鸡血藤 15g,石决明15g,蒺藜10g,葛根15g。3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2020年2月中旬~2022年2月底,患者每3个月我科随诊,后坚持半年左右我科随诊,规律复查,均以此方随证加减,坚持服药至今,病情稳定,生活基本可自理,诸症均减,未诉明显不适。

按:患者初诊时,癫痫频作,发时手足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口吐涎沫,辨之属风痰瘀阻,清阳失用,肝肾阴虚证。“急则治其标”,当祛风化痰散瘀为主,兼顾本虚,建议患者服用中药的同时,在当地医院配合西医降颅内压、控制癫痫、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发作期以全僵四物汤合涤痰汤为主方化裁,方中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炙水蛭等虫类药入络息风止痉,水牛角凉血定痉;姜半夏、胆南星、竹茹清热燥湿化痰;葛根升发清阳,携诸药上充脑窍,充实脑髓,升麻引诸药上行,直达病灶;泽漆、泽泻、猪苓、茯苓皮利水除湿;牛蒡子疏风散热,性善降泄,引水湿下行,有类似于甘露醇降颅内压之效;枳实、大黄破气消积、通脏腑、下瘀血,保证下行之路通畅;石斛、枸杞子、熟地黄、白薇,清热凉血,滋养肝肾之阴,川芎、桃仁、红花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半枝莲化痰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后期危急症状解除,缓则治其本,潘敏求教授常将虫类药物适当减量,制大黄减量,以防通泄过度,损伤正气;滋补肝肾之药适当增量;加木香、砂仁、山药健脾和胃,充实后天之本,石菖蒲醒神开窍;加用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疏肝,缓急通络止痛;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经活络。全方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以及证候和病期的不断变化,始终以滋补肾精为本,疏肝健脾为基,配合搜风化痰祛瘀药,随证加减,以补为主,攻补兼施。同时强调家属对患者的陪护及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04、结语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效果显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配合放化疗、手术、靶向治疗,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潘敏求教授认为,甲状腺癌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郁”“毒”“虚”相互作用,临床中总结出气滞痰凝、肝郁化火、痰结血瘀、气阴两虚4个证型,并以自拟甲状腺癌基础方——舒瘀消疬方随证加减,可配合手术、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西医治疗,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力求用药精准,改善预后,以提高甲状腺癌中医诊疗水平。


国医大师潘敏求传承工作室简介

国医大师潘敏求传承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创建于2022年3月,归属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重点学科,有效开展学术传承创新研究,并成功在全国进行推广,在国内中医肿瘤届具有一定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工作室坚持“医教产研用”一体化运转模式,逐步实现高质量、整合中心优势资源、国内外双循环、开放性传承与创新研究。十三五期间,获得课题80余项(国自然11项),科研成果奖20余项(省部级奖4项),学术论文200余篇(SCI论文32篇,CSCD论文60余篇);现有抗肿瘤院内制剂10个,传承团队不断完善工作模式和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大大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并行的传承研究水平,已拥有省级、地级市二级工作站(三级甲等医院)5所。现有工作室成员共52人,包揽了临床、科研、药学、文献信息等多个专业技术人员,成员们秉承潘敏求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在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

潘敏求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特聘教授,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潘教授出身世家,擅治肿瘤和肝病,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减低放化疗毒副反应、抗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卓有成就;在国内、外率先提出“瘀、毒、虚”为肿瘤和肝病的病机理论,创立了“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为治疗肿瘤与肝病的治则,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治疗肝癌中药新药—“肝复乐”(国药准字Z10940021),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多个国家级、部级和省厅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中华肿瘤治疗大成》《中医内科治疗大成》、《潘敏求黎月恒医案精华》、《肿瘤特色方药》、《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肿瘤科分册》专著5部,获成果奖15项,其中一项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专科用药肝喜片、癌复康片等多个中药制剂。指导并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名中医、学科(术)带头人、青年岐黄学者等。


参考文献(略)

详细阅读可下载原文:

学报官网:

http://hnzyydxxb.hnucm.edu.cn/hnzyyd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41101&flag=1

中国知网: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ZIcs-

上一篇:治疗痔疮的良效验方:乙字汤

下一篇:中药不传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