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腰椎骨质增生临床经验方选20首

发布时间:2025-07-12 阅读:370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 

 

骨质增生是指关节软骨的改变,主要是椎骨边缘或关节边缘,关节面及骨实处骨小梁增多和骨密度增高或骨质疏松。因有时其增生形状像口唇或鸟嘴等,故叫做唇状突起或骨赘,一般人称之为骨刺。骨质增生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只是骨关节退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腰椎骨质增生是指腰椎体前后缘有唇状骨质增生,有时可扩大到腰椎间关节周围,最后形成一个环形的骨嵴或骨桥。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腰部疼痛、酸痛,疲劳或遇风寒后加剧,不能久坐久行,怕冷畏寒。检查腰部有压痛,喜热,休息后疼痛减轻,临床一般无明显分型。腰椎骨质增生多属中医“痹症”范畴。

1、菝葜

【方剂组成】拨契50克,薏苡仁50克,生黄芪50克,党参30克,当归10克,蜈蚣1条,甘杞15克.杜仲15克,大枣10克.

【加减变化】气虚甚者,加重党参、黄芪用量,党参常用到50克,黄芪常用到80克:血虚者加熟地黄12克,白芍10克;肝肾亏虚明显者加续断10克,五加皮10克;血瘀者加丹参10克,红花8克;坐骨神经疼痛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

【服用方法】每剂猪脊椎骨250克与适量的清水一起炖服,每天1剂,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显效20例(55.6%)、有效14例(38.9%).无效2例,总有效率94.5%。

【心得体会】中医认为,气血虚是疾病产生的基础,更易感受风寒湿之邪。方中以大量的茇藜、薏苡仁祛风湿,主治腰背风湿疼痛,为君药。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为血之帅”。因此,方中运用了大量党参、黄芪补益气血:而“腰为肾府”,杜仲、甘杞补肾脏,故为臣药。蜈蚣、当归活血、通络、止痛,共为佐药。大枣既可助臣药补气,又可减轻蜈蚣等有毒峻烈之品的药性,故为使药。中医认为:“髓充于骨而养骨。”髓和骨的功能失调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骨质软弱和松脆易折。猪骨髓具有补阴益髓之功效,猪脊椎骨乃猪骨髓之来源,方中猪脊椎骨即为此意,也为佐使之用。

2、补肾通督法

【方剂组成】炒党参15克,熟地黄20克,狗脊15克.续断15克,威灵仙15克,鹿角片15克,骨碎补15克,怀牛膝20克,当归15克,鸡血藤20克,露蜂房12克,细辛3克。

【加减变化】夜问痛剧者加桂枝9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地龙3克;天阴或遇冷痛剧者加川乌3克,草乌3克,臼芥了6克,木瓜12克,独活12克;下肢麻甚者加蜈蚣3条,全蝎5克。

【服用方法】每口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补通并用,蠲痹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9例,临床显效27例,占69.23%;有效8例.占20.51%;无效4例,占10.26%。总有效89.74%。

【心得体会腰椎骨质增生一般表现为腰痛、屈伸俯仰不利,痛及下肢,同时伴有麻木、行走不便等。《内经》指出:“腰为肾之府。”《诸病源候论》说:“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然而腰痛。”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因为中老年人肾气渐虚,督脉痹阻,脉络不和,加之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腰痛。故采用补肾通督、蠲痹止痛为主治疗本病。选用党参、熟地黄补脾益肾,狗脊、续断、威灵仙、骨碎补、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鹿角片温补肾阳.当归、鸡血藤活血通络,细辛、露蜂房蠲痹止痛。诸药合力,起到补通并用、蠲痹止痛的作用,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3、补肾通络汤

【方剂组成】熟地黄30克,骨碎补30克.续断15克.白芍20克,牛膝15克,鸡血藤45克,木瓜15克,五加皮6克,独活15克.延胡索15克,威灵仙15克,狗脊9克.当归15克。

【加减变化】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克;瘀血阻滞或有外伤者加乳香15克,没药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疼痛剧烈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2克,乳否15克,没药15克。

【服用方法】上药小火久煎,口服1剂,分3次服。1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判定疗效。

【功效主治】补肾健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6例.临床治愈60例,占69.77%;好转24例,占27.91%;无效2例,占2.32%。总有效率97.68%。

【心得体会“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中老年人肾气渐亏,肾主骨功能失常,且长期劳力负重,造成慢性损伤,正气虚损,骨失滋养,气血失调,风寒湿邪乘虚入侵腰脊骨络或跌仆闪挫,损伤骨络,以致气血阻滞,运行不畅,均可导致疼痛。因而在治法上以补肾健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为主。方用熟地黄、骨碎补、狗脊、续断、五加皮、牛膝补肾强筋健骨;白芍、当归、木瓜养血柔筋,缓急止痛;鸡血藤、威灵仙、独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延胡索、鸡血藤活血止痛。

4、当归蛇竭花

【方剂组成】当归120克.蕲蛇80克,血竭70克,黄芪140克,威灵仙120克,鏖虫70克,防风70克,怀牛膝100克,杜仲100克,独活100克,鸡血藤80克。

【服用方法】上药洗净,晒千共研细末,过40目筛。每服5克,日服3次,共70日。

【功效主治】搜风通络,补肝肾,强筋健骨。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85例,治愈188例,有效9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9%。

【心得体会】《证治准绳》:“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腰为肾之府,两肾之精气血虚,风、寒、湿邪外袭.气滞血瘀,脉络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故治疗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健骨、疏通经络为主。当归蛇竭散中,当归补血、活血;蕲蛇搜风活络;血竭活血祛瘀上痛;黄芪补气固表;威灵仙除风除湿,通络止痛:虫破血祛瘀,续筋接骨;防风除湿止痛,解表散风;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独活祛风胜湿止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诸药合用.具有搜风通络、补肝肾、强筋健骨、祛风止痛的功用,故用于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可取得明显疗效。

5、杜仲壮腰汤

【方剂组成】杜仲10克,续断6克.狗脊2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龟甲胶5克(烊化),补骨脂10克,肉苁蓉10克,巴戟天6克,菟丝子10克,赤桂片5克,制附子6克.佩兰、泽兰各6克,桑枝10克。

【加减变化】若疼痛剧烈,走窜不定,去龟甲胶、熟地黄,加炙全蝎5克、乌梢蛇10克、大蜈蚣5克;疼痛缠绵,湿邪留滞,加茯苓10克及苍术、白术各10克:兼有外伤,痛如针刺.去龟甲胶、肉苁蓉、菟丝了、巳戟天,加苏木屑10克、原红花10克、桃仁泥10克。

【服用方法】1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补肾益肝,强筋健骨,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28例、治愈68例,占53.12%;好转60例,占46.88%。总有效率为100%。患者一般服药10~15剂,极少数服药20~30剂。

【心得体会】腰椎骨质增生症是椎体退变老化的表现,其根本在于肾气不足。《张氏医通》云:“经言太阳腰痛者,外感受六气也,言肾虚腰痛者,内伤房劳也,假令肾脏真气布护,六气焉能为害,惟肾脏虚伤,膀胱之府安能独足。”又云:“腰痛尚有寒湿伤损之异,腰酸悉属房劳肾虚,惟有峻补。”患者来诊时均以腰部酸痛不适为主诉,故选用杜仲北腰汤加减治疗。方中杜仲、续断、狗脊补肝肾,强腰膝;赤桂片、制附子、巴戟天.肉苁蓉补肾助阳;龟甲胶、当归、补骨脂、熟地黄养血补阴;少佐桑枝、佩兰、泽兰祛风除湿。合为阴阳并补,使肾气充实,则腰部酸痛止。

6、腰痛灵胶囊

【方剂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延胡索30克,穿山甲(代)15克,血竭10克,怀牛膝30克.杜仲30克,红花30克,鹿角片6克,玄参30克.白芍30克。

【服用方法】以上诸药混匀粉碎成细末,过200目筛,经浓缩加工提成后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日3次,餐后服,每次4粒。连续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X射线片或CT。对已痊愈者,为防止复发,给予腰痛灵胶囊口服,晨1次(3粒),巩固治疗2个月。

【功效主治】培补肝肾,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06例,治愈96例(90.6%),有效7例  (6.6%),无效3例(2.8%),总有效率97.2%;巩固治疗者54例,1年后随访,复发者12例,复发率为22.2%。

【心得体会】本病为本虚标实,虚瘀并存之证,肝肾精血亏虚兼夹气滞血瘀是形成本病的病理基础。肝肾精血亏虚是发病之本,气滞血瘀是发病之标。方中杜仲、怀牛膝、当归、白芍、鹿角片、玄参、鸡血藤培补肝肾,养血舒筋,以治其本;制川乌、制草乌、延胡索、穿山甲(代)、血竭、红花活血化瘀,温通止痛,以治其标。诸药合用,标本同治,共奏培补肝肾、通络止痛之功。另据报道,杜仲、玄参、川乌、草乌、鹿角片能增强动物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怀牛膝、当归、延胡索均有镇痛作用。据初步分析,白拟中药腰痛灵胶囊可能通过提高机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消除炎性水肿,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缓解血管痉挛,改变血流瘀滞和抗组织损伤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7、鹿角利腰汤

【方剂组成】鹿角霜、当归、白芍、川牛膝、续断各15克,牡丹皮10克,川红花6克。加减法:均加丹参、威灵仙、豨签草各15克。

【加减变化】病在颈椎者去川牛膝加桂枝、川芎各10克;病在腰椎者加杜仲15克;兼见手足麻木者加黄芪10~30克,鸡血藤15克;偏于寒者加乌头6~10克;偏于湿者加苍术15克。

【服用方法】每剂加水500ml,煎3次、共取汁150ml,每服50ml,口3次。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温肾壮骨,化瘀止痛,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1例.均获治愈,疗程最短者15日.最长者75日,平均为40H。

【心得体会】本病当以肝肾不足为本,瘀血阻络为标,系本虚标实之证。病程日久不愈,治当标本兼顾。方中鹿角霜性甘咸温,甘能益气活血,温能通瘀化滞,咸以补肾;霜为骨之余,具强壮筋骨、引药入骨之功能。牡丹皮、红花、当归、丹参活血化瘀,养血止痛。威灵仙、豨签草舒筋开痹。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壮骨、化瘀止痛通络之功效。肩背颈项为足太阳经循行部位,桂枝入太阳经,解太阳经脉之瘀滞,舒筋活络,引诸药直达病所。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为治疗腰椎病之引经药。黄芪、鸡血藤相伍补气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正,补气而不滞邪,用于治疗手足麻木疼痛之症有较好疗效。

8、芎芍木瓜汤

【方剂组成】川芎30克,白芍30克,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3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颈椎:加葛根15克.天麻10克:胸椎:加狗脊15克,骨碎补15克;腰椎:加杜仲15克,怀牛膝15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5克.细辛3克:寒甚者:加川乌2克,草乌2克;热甚者:加石膏30克。

【服用方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补益肝肾,祛瘀软坚,缓急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40例;近期疗效:治愈119例,显效20例,无效1例。远期疗效:共随访了30例,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年,结果痊愈24例,显效5例,无效1例。

【心得体会】本病疼痛轻微或剧烈,痛点固定,痛如针刺,稍微运动后略有减轻,大多数有跌仆等外伤史,根据其特点当属于气滞血瘀,加以风寒湿邪外袭,阻塞经络,更因年事已高,肝肾亏虚,脉络失和,因此以芎芍木瓜汤为主养阴荣肌、疏通脉络,再辅以活血化瘀、散风祛湿之品治疗本病。本方之特点是重用川芎、白芍。根据《木草纲H》记载:川芎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补五劳,壮筋骨。白芍性寒味酸,气厚味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止痛益气,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消痈肿。《本草别录》记载:白芍治脏腑壅气强五脏,补肾气……又曰:泻肝,安脾肺,收胃气,固腠理……两味药在方中居重要地位。芎芍木瓜汤除川芎、白芍外.尚有木瓜味酸走筋,除项强筋痛;鸡血藤通络,行气活血,不但能增强健骨舒筋作用.而且能收到通则不痛之功效;威灵仙发散风湿,舒筋活络,软化骨刺;伸筋草、透骨草均具有舒筋活络止痛之功效。全方有补肝肾、柔筋脉、祛瘀软坚、缓急止痛之疗效,故临床用之多有应验。

9、四物振督汤

【方剂组成】生黄芪60克,赤芍、白芍、当归各30克,熟地黄20克.鸡血藤15克,川芎、肉从蓉、淫羊藿、凹戟天、鹿角胶(烊化)、木瓜各10克,甘草5克。

【加减变化】腰背下肢寒痛较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或附片10克(先煎)、肉桂粉3克(冲服);腰背屈伸不利者加狗脊10克,猪脊髓1条;有陈旧性外伤史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拘挛不敢伸者加蜈蚣2条,全蝎粉3克(冲服);下肢麻木不仁者重用生黄芪至90克、鸡血藤30克;下肢肌肉萎缩加炮穿山甲粉(代)、七粉各10克(冲服)。

【服用方法】每H1剂,水煎分2次服。30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温督通阳。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28例,治愈48例,显效5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3%。

【心得体会】老年性腰椎骨质增生属中医腰痛、骨痹范畴,其病因病机总属肾督亏虚.复感风寒湿邪或劳累伤气而致寒湿内侵,督阳不行,气血痹阻,故治宜益气养血、温督通阳。四物振督汤加减切中病机,疗效满意。

10、阳和汤加味配贴敷

【方剂组成】熟地黄30克.鹿角胶(烊化)9克,细辛、炒白芥子各6克,甘草3克,麻黄、肉桂、炮姜各2克,炒杜仲、续断、狗脊各15克,怀牛膝、砂仁各10克。

【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1.早晚分服。连续15剂为1个疗程,疗程问隔5日。服3个疗程后停药观察。配合外用穴位贴敷:药用白芥了、延胡索各30克,川芎、细辛各15克,丁香、肉桂各5克。上药共为细末,陈醋调膏,摊贴于4cm×5cm的塑料薄膜上,贴丁以下腧穴:命门、肾俞(双)、阿是穴。伴下肢疼痛者,加环跳、委中穴。每次贴药2~4h,亦可根据患者皮肤的耐受程度决定贴敷时间。若贴后局部烧灼热辣感明显,可提前去药:如贴后自觉舒适微痒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以不烧伤皮肤为宜。上药1周贴1次,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闾隔6日。3个疗程停药观察。

【功效主治】补肾健骨,温阳散寒,化痰逐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0例,治愈40例,占44.4%;好转48例,占53.4%;未愈2例,占2.2%。总有效率97.8%。

【心得体会】针对病机立补肾健骨、温阳散寒、化痰逐瘀之法。阳和汤为温阳散寒化痰之方。熟地黄温补营血、益肾填精,为君药。鹿角胶乃血肉有情之品,生精补髓,养血助阳,强筋健骨:炮姜、肉桂破阴回阳,温通经脉:麻黄、白芥子通阳散寒化痰,共为臣佐。使以廿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在此方基础上加炒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以补肝肾、祛风湿:细辛散寒化痰,加强了原方补肾化痰之力。徐灵胎云:外治可补内服汤药之不足。外用辛香走窜、散寒化痰、活血止痛之药贴敷腧穴,可透药入里,直达病所。所用腧穴亦是补肾止痛之穴位,故取药物、腧穴的双重治

疗作用。穴位贴敷与内服中药同步进行,双管齐下,故疗效可靠而标本兼治。

11、益肾壮骨汤

【方剂组成】熟地黄15克,杜仲15克.狗脊15克,川芎15克.桑寄生:15克,牛膝15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木瓜15克,全蝎I0克,蜈蚣1条(研、冲),鸡血藤30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阳虚较重者加补骨脂.续断、淫羊藿、巴戟天;阴虚明显者加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鳖甲;寒盛者加川乌、草乌、制附子;瘀血较重者加丹参、姜黄、苏木、虎杖、刘寄奴、鹰虫;疼痛较著者加三七、细辛、白芷、地龙、穿山甲  (代)。

【服用方法】上药水煎服,每口1剂.早晚分服。

【功效主治】补肾填髓,温阳散寒,活血舒筋,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0例,治愈6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

【心得体会】益肾壮骨汤方中杜仲.桑寄生皆补肝肾、强筋骨,为治疗肝肾亏损,腰膝酸痛之要药,而杜仲尤为重要.诚如《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忐”;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狗脊补肝肾,强腰膝,主腰背强;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以通络,又能行气开郁以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有通达气血之功效;乳香功擅活血伸筋.没药偏于散血化瘀,两药合用,共奏化瘀散滞止痛之功效;全蝎、蜈蚣可穿筋透骨,通络止痛: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既补肝肾、强筋骨.又能通血脉、利关节,可引诸药直达病所,长于治疗腰膝关节酸痛;鸡血藤、木瓜可舒筋活络;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总观全方,集补肾填髓、温阳散寒、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之效和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之功为一体。

12、抑增止疼汤

【方剂组成】海风藤30克.独活、续断各15克.杜仲、威灵仙、当归、地龙、巴戟天各25克,骨碎补、狗脊生甘草各10克。

【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10H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散寒除湿,强筋壮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7例,彻底缓解者43例,占75.4%;好转者11例、占19.3%;无效者3例,占5.3%。总有效率为94.7%。

【心得体会】抑增止痛汤对于阻止腰椎骨质增生的发展及腰部骨质增生所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疗效。腰椎骨质增生多由风寒湿邪内侵,损伤肝肾两经,致使气血凝滞不通而成。本方选用海风藤、独活、威灵仙祛风除湿;又以巴戟天、杜仲、狗脊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再以当归、地龙养血活血,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除湿、强筋壮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之功,故能缓解腰椎骨质增生所致诸症。

13、中药内外合治方

【方剂组成】杜仲20克,续断、怀牛膝、鸡血藤各30克,木瓜、葛根、延胡索、金毛狗脊、威灵仙、透骨草各15克,全蝎3克,蜈蚣2条,三七粉、甘草各3克。

【服用方法】上药小火久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配合外用祛风通络止痛散: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甘草各10克.伸筋草、透骨草、松节、艾叶、钻地风、花椒各30克。研成粗术、用适量食醋浸透,上锅炒热,以不滴醋为宜。盛布袋,扎紧、外敷腰椎部,外用塑料薄膜裹紧,1h后取下。1剂药敷4次,每日早、晚各1次,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补肾健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3例,临床治愈35例,占66.0%;好转15例.占28.3%;无效3例,占5.7%。总有效率94.3%。

【心得体会】腰椎骨质增生多因年老肾气渐亏,肾主骨功能失常,复因长期劳作,耗气伤筋,正气不足,肾精亏虚,骨失所养,风寒湿邪乘虚入侵腰府;或跌仆闪挫,损伤骨络以致气血瘀滞,运行不畅所致。故治以补肾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内服外用,标本兼治,疗效满意。

14、自拟骨增饮

【方剂组成】炒杜仲15克,续断15克,桑寄生15克,狗脊15克,独活10克,当归10克,木瓜15克,怀牛膝15克,川牛膝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花椒3克,儿茶3克,白然铜3克,血竭3克,骨碎补15克,威灵仙15克,炙H草12克,制乳否、制没药各10克。

【加减变化】气血两虚加炙黄芪20克,党参15克,阿胶15克,紫河车15克;阴虚加龟甲10克,枸杞子20克;阳虚加鹿角胶15克,肉苁蓉20克;血瘀加鏖虫10克,三七I0克。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补肾益精,强筋健骨,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7例,治愈39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2%。

【心得体会】本病病因为肾虚血瘀,病机为肾虚经脉失养兼经络瘀阻,采用滋补肾精佐以活血化瘀之法。方中杜仲、续断、桑寄生、狗脊滋补肾精,强筋壮骨;当归、川芎、赤芍、血竭、然铜活血化瘀:花椒、儿茶、木瓜、威灵仙温经除湿,散寒止痛;白芍、炙廿草养阴柔筋、缓解筋脉拘挛;骨碎补、怀牛膝、川牛膝强筋壮骨补肾;制乳香、制没药理气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使肾中真元渐复,水火相济,五脏之气得充腰部,使其活动自如。在病情危重阶段可先用汤剂以荡之,以治其标、止其痛,症状减缓之后,又可酌用原方配制丸药缓服,以治其本。

15、自拟平增汤

【方剂组成】党参、狗脊、续断各30克,怀牛滕15克,当归、白芍、熟地黄各15克,乳香、没药、鏖虫、穿山甲(代)各10克,炙甘草10克,马钱子胶囊2个。

【加减变化】寒甚者加制附子、细辛;风甚者加防风、独活;湿甚者加苍术、薏苡仁;血瘀者加坤草、川芎;肾虚明显者加鹿角胶、杜仲;病程较久者加全蝎、蜈蚣。

【服用方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补痛壮腰,强筋健骨。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8例,治愈44例,占76%;好转11例,占19%;尤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

【心得体会】腰椎骨质增生又称肥大性脊椎炎.中医认为其病因为风寒湿外邪入侵腰部,阻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日久形成骨痹,或精血亏虚,不荣则痛,临床出现风寒湿腰痛实证.或肾亏虚证或虚实夹杂。方中以党参、炙甘草补气;熟地黄、当归、白芍养血调血;狗脊、续断、怀牛膝补养肝肾兼行血脉;马钱子、廑虫、乳香、没药、穿山中(代)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临床上根据兼症进行化裁,药症合拍,疗效显著。在中药书籍中马钱子的功效为:通经络、止疼痛,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全身关节拘急疼痛或麻木等症。《中药方剂学》谓:“马钱子通络止痛,具有特效。”

16、自拟益肾消刺汤

【方剂组成】骨碎补20克,巴戟天10克,仙茅10克,龟甲胶(烊服)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鸡血藤20克.木瓜20克,威灵仙10克,徐长卿(后放)20克,蜈蚣(研末冲服)2条,日草6克。

【加减变化】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20克,天麻(另煎)10克;胸椎骨质增生加姜黄10克,白芥子10克:腰椎骨质增生加杜仲15克,川牛膝15克:跟骨骨质增生加制何首乌10克,淫羊藿10克;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各10克,延胡索15克;冷痛加桂枝10克,细辛3克;灼热痛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其他情况随症变化。

【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服。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上方去威灵仙、蜈蚣、徐长卿,并根据身体状况加味巩固治疗半月,可防止复发。

【功效主治】补肾健骨,通经活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15例.服药14以内症状消失57例.治疗28日内症状消失114例,治疗28日以上症状消失38例,随访半年以上木复发,6例症状减轻。

【心得体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主骨。肾虚则精髓亏,骨失滋养,这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复因气血不足,跌仆扭损.或风寒湿邪乘虚入内,凝聚于骨,壅阻经脉,气血不畅而发病。故治疗当从肾着手,在补肾基础上,加入强筋健骨、通经活血、散结消赘药物。益肾消刺汤中,骨碎补.巴戟天、仙茅、龟甲胶补肾益精,强筋健骨:当归、白芍补血活血;鸡血藤、木瓜、威灵仙、蜈蚣、徐长卿通经活络,散结消赘,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药物。本方标本兼治,故效果较好。

17、凤仙龙沙醋煎熏散

【方剂组成】凤仙子(急性子)20克,龙沙(麻黄)25克,玉簪根15克,延胡索20克.怀牛膝25克,杜仲20克,山茱萸25克,菟丝子20克,肉苁蓉20克。

【服用方法】将上药碾为细末,浸于1500ml醋和1500ml水的混合液中,置于自动熏洗床的加温容器中。患者仰卧于上,设置温度100℃,熏蒸腰部15min,然后改换设置,温度降至38℃,洗浴20min,擦干后,再用叩击类手法拍打10min即可。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舒筋,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4例,治疗2~4个疗程,临床治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不适感)55例;有效(疼痛减轻,活动改善)8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1例。

【心得体会】腰椎骨质增生症亦称腰椎肥大性脊椎炎、腰椎退行性脊椎炎、腰椎老年性脊椎炎或腰椎骨关节病等。常因腰椎轻度扭伤.长期过度劳累等因素而致椎间关节负荷不均,在应力过大的部分产生骨质增生,形成骨赘。传统医学认为、肾精亏虚,骨髓失充,督脉失养.以致气血瘀阻,脉络凝滞不得宣通而发为本病。

方中凤仙子性情峻猛,善透骨软坚;玉簪根能刮骨消肿;龙沙辛温发散,开鬼门以通行诸药,共祛增生;山茱萸、菟丝子、肉从蓉、牛膝、杜仲补肾填精,壮督充骨,通络活血;延胡索行气止痛;醋软坚散结,通过熏洗可舒张血脉,以利气血通运。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攻补兼施,疗效确凿、值得应用。

18、骨质增生外敷方

【方剂组成】生川乌20克,生草乌20克,生半夏20克,生天南星20克,细辛10克,花椒10克,威灵仙10克,白芷10克,石莒蒲10克.姜黄10克,生马钱子10克。

【服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取100~200克,加水煮沸至膏状,再掺樟脑少许租匀,摊于布上,趁微热敷患处。每天敷6~8h,连用7日为1个疗程,间隔5~7日,再进行第2个疗程。本药方有大毒,不可内服;有皮肤过敏及溃破者不可用。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如果患者觉得患处皮肤奇痒难忍,即将药膏取下,问隔1~2日再用。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4例,治愈38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9%。

【心得体会】腰椎骨质增生症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病变。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气亏虚,经络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加上劳累,外感风、寒、湿邪,更使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湿邪黏腻,客于经络、筋骨之间,不易速去;更因湿聚日久,成瘀成痰,非温通之峻药不解,而温通之峻药有的为有毒之品,故以外用为宜。方巾生川乌、生草乌、细辛、花椒、威灵仙、白芷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生半夏、生天南星、石莒蒲温化寒痰;姜黄活血散瘀;生马钱子通络止痛,“能搜筋骨入勖之风湿”:更加樟脑辛温开窍为引。诸药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除湿化痰、通络止痛之功,由于切中病机,故疗效尤佳。马钱子以生用为佳。生马钱子宜去毛再用,可避免其对皮肤的刺激。

19、马氏膏药

【方剂组成】伸筋草50克,豨签草50克,威灵仙50克.独活50克,海桐皮50克,鸡血藤50克,骨碎补50克,海风藤50克,木瓜50克,牛膝50克,杜仲50克,当归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服用方法】上药入麻油3000克内浸泡7日后炸枯并滤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将樟丹1300克慢慢倒入,搅匀成膏,再将血竭50克,研为细末,加入膏中掺匀备用。治疗时将膏药化开,均匀摊于膏药布上,贴于增生或突出部位。6日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贴用1~2个疗程。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散寒通痹,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36例,经治疗全部获效.其中痊愈95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

【心得体会】颈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为颈、腰及肢体麻木疼痛,每于劳累及受寒后加重。方中伸筋草、豨签草、威灵仙、独活、海桐皮、木瓜、海风藤、鸡血藤舒筋活络,散寒通痹;骨碎补、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续筋;牛膝、当归、乳香、没药、血竭活血通络祛痛,并能直达病所。

20、外伤散

【方剂组成】毛秀才、大血藤、桃仁、红花、当归、赤药、延胡索、乳香、没药、冰片各等份。

【服用方法】上药烘干研末,备用。腰部则取外伤散15克左右  (视腰部压痛范围大小调整剂量),米酒调匀,平摊于无菌纱布上包好,外敷在疼痛中心部位,取大于药包的胶布外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温通经络,活血化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4例,治愈43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2%。

【心得体会】腰椎骨质增生所致的腰痛病程长,痛难止,复发易。俗语道:“病者腰痛,医生头痛。”说明其症状难以控制,临症时又缺乏特效药物,口前只能对症治疗,一般以镇痛为主,疼痛不止则加激素治疗。但此类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大多数人还患有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等老年性疾病,不宜使用激素,而中草药外伤散确有不良反应少、改善症状快、止痛效果好、操作简便、易于接受、便于推广等特点。


上一篇:国医大师尼玛白内障验方(十五味萝蒂明目丸)

下一篇:国医大师李玉奇方(糖尿病/消渴病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