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刘红卫专栏:我国各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中药材产业现状(一)

发布时间:2024-05-10 阅读:1135

原创 刘红卫 跑合资讯

2018年12月18日《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发布。该《规划》从我国现实出发,对发展道地药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建设布局与保障措施,提出了资金筹措及建设进度。《规划》充分考虑并吸取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宝贵经验,重点着力于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生产、产地生产加工、服务、质量管理5个方面,采取以“品种为纲、产地为目”的方法,将定品种、定产地和定标准相结合,以“有序、安全、有效”为方向,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

该《规划》发布后的这几年,中药材种植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期。据统计,当前我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到近9000万亩,我从媒体和网络上,收集整理一下全国各省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并按中药材种植面积进行了排序,今天公开种植面积前5名省份,供大家参考。

第一名,云南

截止2022年底,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03.5万亩,产量135.16万吨,综合产值1839.61亿元,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中药材主产区。2023年云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50余种,种植面积最大的10种中药材是三七、天麻、滇重楼、铁皮石斛、灯盏细辛、茯苓、云当归、云木香、草果、白及。其中三七、重楼、砂仁等18个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分别突破10万亩云南省三七2022年种植面积39.4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8%以上,年产量3.59万吨,农业产值60.13亿元。2023年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是云当归,种植面积达4.2万亩。2023年文山州中药材种植面积224.62万亩,居全省第一位。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云南天然中草药资源丰富,中药材产业基础深厚。全省有中药材资源种类6559种、药用植物资源6157种,分别占全国的51.4%和55.4%。云南气候立体、生物多样,海拔横跨60-6000米以上,既可以种植三七、石斛、重楼等道地中药材,还可种植砂仁、草果这类热带药材,也可生产红景天、云木香这类高海拔药材。2020年文山州砂仁种植面积约40万亩,占云南省砂仁种植面积70%以上。

云南省素有“药材宝库”的美誉,道地药材品种优良。2021年,云南省提出“十大云药”品牌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地域性、公共性、共生性和持久性等特点的“云药”品牌,并遴选出三七、滇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砂仁、天麻、云茯苓、云当归、云木香、滇龙胆10个道地药材为“十大云药”品牌药材。

“十大云药”种植面积占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4,农业产值占全省中药材产业农业产值的四成以上,云南道地药材集群化发展作用凸显,产业价值和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十大云药”从道地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到保健品生产加工等,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快速,形成了一批特色“云药”产业集群,示范引领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把“云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云南省探索出一条由传统种植向林下种植换道加速的绿色发展道路。《云南省林下中药材种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等十项行动措施,林下有机种植研究已取得突破。到2023年,全省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万亩、产量46万吨、综合产值达235亿元。


第二名,四川

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底,四川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0万亩“川药”年综合产值突破1200亿元。代表品种川芎、川贝、川乌、川牛膝、麦冬、泽泻、黄连、黄精、黄柏、杜仲、厚朴,附子、天麻等。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不仅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也颇为悠久。据统计,全川中药资源有5000余种,约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75%;其中,川芎、川贝母等道地药材有49种。在中医药界,更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

四川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十种中药材分别是:花椒种植面积439万亩,干姜种植面积25.84万亩,山银花种植面积15.33万亩,川芎种植面积12.42万亩,黄连种植面积10.87万亩,麦冬种植面积7.16万亩,泽泻种植面积6.25万亩,黄精种植面积5.73万亩,丹参种植面积5.56万亩,川牛膝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十种中药材总面积为532.66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50万亩的62.67%

四川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在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过程中,四川省规范中药材种植、提升品质,建成一批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四川省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进行部署,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葛晓鹏介绍,四川省打造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16个,规模以上中药企业247户,年主营业务收入558.4亿元、占医药企业总收入的40.6%。此外,四川省推动“产学研用资”相结合,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了“川药”牙膏、饮料、面膜等系列健康衍生品。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表示,四川省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成立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29项中医药地方标准,完成省级溯源平台和中药材溯源试点县溯源体系建设,涉及中药材品种84种、累计溯源基地面积46万亩,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


总体而言,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在种植规模、产业地位、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全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名,贵州

截至2023年底,全省中药材面积803.07万亩,产量305.59万吨、一产产值299.7亿元。有着“生态贵州无闲草、天然宝库蕴灵药”的美誉。代表品种有:大方天麻、施秉太子参、赤水金钗石斛、遵义杜仲、剑河钩藤、兴仁薏苡仁等。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10个品种分别是:天麻、杜仲、太子参、石斛、金银花、钩藤、砂仁、党参、白及、黄精。贵州省中药材有47个品种种植规模万亩以上,21个品种产值超亿元,其中,石斛、天麻、白及、太子参的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贵州独特的气候、生态、自然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各种道地药材、民族药享誉全国,是我国重要的四大中药材宝库之一。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已查明贵州省药用植物资源7453种,居全国第二;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2.12%,发展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高效生态种植空间大,生产中药材绿色生态、品质优,且不存在突出的与粮争地矛盾。

贵州省坚持“稳面积、调结构、增效益”工作总基调,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进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着力打造“黔六味”(天麻、淫羊藿、薏苡仁、石斛、山银花、钩藤)产业集群,持续培育“贵天麻”优势特色大单品,不断拓展产业增值空间,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贵州省将天麻、黄精、白及等95种中药材纳入贵州省第一批道地药材目录。由此贵州也成为我国道地中药材品种评选最多的省份。

2023年,贵州省种植面积全国第三,产量全国前五,为精深加工和“中药材+”等新业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贵州省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贵州省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建设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道地药材原生境保护区,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建设产地交易市场,完善仓储、物流、冷链等配套设施,推进中药材电商交易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中药新产品研发,立项实施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培育中药新品种,支持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贵州省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对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体而言,贵州省山林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在种植规模、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等方面仍有可提升空间。但贵州省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大,且天时地利人和,中药材种植规模不起飞都难。

第四名,河南

2021年,河南省中药材面积达到 550 万亩,产量 190 万吨,产值 407 亿元,连续 4 年居全国前三。截至2023年2月27日,河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570万亩,预计到2025年,种植规模将达600万亩。

河南省是我国中药材种植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种植传统,代表品种:四大怀药、连翘、山茱萸、金银花、夏枯草、丹参等。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传承悠久农耕文化产粮大省,也是药材种植大省。全省已构建形成了伏牛山区、大别山区、太行山区、怀药产区和黄淮海平原产区 5 大优势道地产区,种植面积 3 万亩以上的生产大县 55 个,10 万亩以上的有 16 个,20 万亩以上的有 7 个,30 万亩以上的 4 个,其中卢氏县 130 万亩,为河南中药材种植第一大县。

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十种中药材分别是:连翘种植面积187.14万亩,山茱萸种植面积57.05万亩,艾草种植面积48万亩,山药种植面积26.85万亩,苦参种植面积25万亩,金银花种植面积21.64万亩,夏枯草种植面积18.2万亩,山楂种植面积16万亩,丹参种植面积13万亩,地黄种植面积11.2万亩。以上十种中药材总面积为428.08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70万亩75.1%

河南省主要道地药材品种有 160 多种,其中大宗中药材及特色中药材 30 多种,“四大怀药”等 20 多种道地药材占据市场绝对优势。2023年12月13日,河南省(第一批)50 种道地药材品种公布:地黄、牛膝、山药、菊花、金银花、禹白芷、连翘、山茱萸、艾叶、红花、辛夷、杜仲、柴胡、丹参、白术、白芍、桔梗、黄芩、黄精、苍术、石斛、瓜蒌、何首乌、板蓝根、酸枣仁、山楂、夏枯草、冬凌草、益母草、猫爪草,百蕊草,鹅不食草、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皂角刺、天麻、猪苓、全蝎,蝉蜕、禹粮石等。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 2025 年,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 600 万亩,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 600 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 3000 亿元。

河南以国家、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河南农大、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羚锐、仲景、宛西和福森等企业为骨干,构建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的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虽然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如种业专业化水平低、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龙头带动能力不强、新功能新业态开发滞后等问题。为了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药材强省建设,需要在种质资源利用、规范化生产、加工企业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


第五名,广西

广西中药材资源丰富,中药材种植面积500万亩。2022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不含林业部分)达203.5万亩、72.8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06%、19.06%。代表品种:八角、肉桂、罗汉果,广西药材主打木本香料,主要香料品种均有百万亩的种植规模。广西是中国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之乡”,中药材基源品种4064种以上排名中国第二。桂林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7万亩,居广西第一,其中罗汉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一。玉林市种植了一千多个中草药品种,中草药种植面积有70多万亩,占全广西的40%以上。

广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10种分别是罗汉果、八角、玉桂、天冬、沙姜、牛大力、苏木、黄栀子、葛根、黄精。

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品种肉桂(含桂枝)、罗汉果、八角、广西莪术(含桂郁金)、龙眼肉(桂圆)、山豆根、鸡血藤、鸡骨草、两面针、广地龙。

广西31种特色药材品种穿心莲、肿节风(草珊瑚)、青蒿、粉葛、五指毛桃、山银花、砂仁、槐米、广金钱草、田七、天冬、钩藤、合浦珍珠、橘红、厚朴、灵芝、何首乌、铁皮石斛、金花茶、绞股蓝、杜仲、扶芳藤、金樱子(根)、

功劳木、百部、滑石粉、广山药、茉莉花、姜黄、益智仁、蛤蚧。

广西立足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创新联动,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贡献度。同时,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广西通过政策激励和产业培育,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快速发展。例如,在南宁举办了2023年广西绿色食品宣传月暨中药材专场推广活动,授予博白、全州县等10个县区为“广西中药材基地示范县”

部分地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迅速,如金秀瑶族自治县共种植有重楼、黄精等中药材17万多亩,建有规模以上中药材基地12个,专业合作社30多个。南宁市2022年园地中药材种植面积18.61万亩,产量3.75万吨,年销售额达3.5亿元,全市累计入选广西中药材示范基地9个,入选广西“定制药园”3个,拥有市级中药材示范基地6个


注明:文章所涉资料与数据,大多由本人收集整理,部分借用“数说中药材”,部分源于网络。资料与数据可能不准确、不全面或者与现实不符,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权威数据,还请业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针对第三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红卫  

2024年5月7日

上一篇:白芍潜力大 种植前景好

下一篇:种植桔梗、何首乌、三七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