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探索濒危药材的中国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3-05-19 阅读:2235
 转载: 人民康养

麝香、人参、羚羊角等大众熟知的中药材,如今已是濒危药材,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关系中医药事业的未来。

 

“如果我们名贵药材一个个都没了,那中医药要怎么传承,怎么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庾石山面对人民康养专访如是发问,并为探索濒危药材的中国解决方案给出建议。

 

微信截图_20230518120301

 

人民康养专访庾石山

01

中药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

 

中药材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中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

中药材资源的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濒危药材更是其中关键因素。

数千年来,濒危药材在临床上一直用于急症、重症和慢性病的治疗。因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强的特点,为100余种名优中成药和300余种经典名方的君药或主要药味。

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1600余种中成药中,超过60%含有濒危药材,部分还是国宝级中成药。许多濒危药材在中医临床处方中使用率很高,需求量很大。“如果我们名贵药材一个个都没了,那中医药要怎么传承,怎么发展?”庾石山如此发问。

02

新时代濒危药材如何传承创新发展?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其中,“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也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并于2019年10月正式印发。

对于濒危药材的传承创新发展,庾石山认为需要攻克两关。第一关是传承精华,研究出濒危药材所含的成分、种类、结构、比例、含量等,哪些有效、哪些没效。“中医文化几千年,直到现在很多中药材我们只知道有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用。其中有着巨大的知识鸿沟要去弥补。”

第二关是创新发展,用化学、生物等方法与技术,绿色制造出与原药材的有效成分种类、结构、比例、含量一致的替代品。

濒危药材分为濒危植物和濒危动物。在庾石山看来,“濒危植物药材相对来说好解决一些,比如最近国家在大力种植人参、石斛。但濒危动物药材牵涉动物保护和动物伦理问题,如大家熟知的麝香、熊胆、羚羊角等,饲养困难的同时,有的药材取用也不符合动物伦理要求,其复杂程度不言而喻。”

03

人工麝香开启濒危药材替代品研制先河

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研制,最早从麝香开始。

麝香,作为家喻户晓的珍稀中药材,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中药材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中成药中含有麝香的有400多种,其中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是国宝级的中成药。”庾石山说。

千百年来,麝香传统来源是杀麝取香。据媒体报道,上世纪50年代,麝香价格曾等同黄金价格,70年代前后其价格更数倍于黄金。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野生麝类不断被猎杀,麝香因麝的濒危而面临消失的风险。

“中药材麝香取自雄麝,极为珍稀,每头雄麝仅可取香10克~20克。而现在我们国家的需求是20吨左右。”庾石山向记者回忆道,70年代市场上麝香伪劣掺假品泛滥,严重影响中成药质量,部分国宝级中成药品种面临失传危机。这样下去,既无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用药需求,也无法保护动物资源。

如何“无麝也香”?1975年,卫生部、中国药材公司组建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山东济南中药厂和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参加的攻关小组,以“绝密”项目开展人工麝香研究。经过近二十年研究,1994年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此后,课题组逐步建立人工麝香产业化核心技术及生产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制定首个人工麝香国家标准,成功实现了人工麝香规模化生产。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合成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它开创了濒危药材人工替代的先河。

至今,人工麝香价格每公斤约6万多元,与野生麝香百万级相比极大降低了制药成本。在含麝香成分的中成药中,替代率达99%以上。“人工麝香解决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做出了跟天然麝香化学的一致性、药效的等效性等,经过30年左右证实还是不错的。”庾石山说。

04

羚羊角等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攻坚

与麝香一样,熊胆、羚羊角、犀牛角、穿山甲等大众熟悉的濒危动物药材,均为国家保护动物。

庾石山告诉记者,“全世界犀角放在一起,一个足球场就装不满。”曾多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犀牛在中国几乎绝迹,为了防止犀牛被猎杀,法国某动物园忍痛锯掉犀牛牛角。因为极为珍稀,犀牛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严禁捕杀。

庾石山认为,通过人工饲养濒危动物解决问题并不现实,即便实现规模化人工饲养,部分药材取用因不符合动物伦理也难以使用。原创替代品的研究开发,仍是庾石山团队攻坚课题,这里面就包括羚羊角、犀角、熊胆、穿山甲。

经过8年研究,庾石山团队终于研究清楚熊胆中几乎所有的化学成分并研制出最佳的配制处方,他表示:“和金胆参数范围几乎一样,从而实现了优质熊胆的科学再现。在业界,熊胆分为金胆、菜胆和墨胆,金胆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最好的。”

“羚羊角替代品研发,在国际上我们是首次做”,庾石山团队已经成功发现羚羊角的药用有效成分为硬角蛋白类化合物,在仿生合成与制造过程中,采用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最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终于创制出了与野生羚羊角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几乎一样的仿生羚羊角粉。“目前,仿生羚羊角粉已完成新药的临床前全部研究,已申报国家食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的Pre-IND,正在审核过程中。”

05

加快濒危药材原创替代品研制

“濒危药材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出建议,必须加快开展濒危药材原创替代品的研制、审评注册和产业化,攻克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

2020年12月14日,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珍稀濒危药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庾石山担任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该联盟由张伯礼院士等专家和知名中医药企业于2013年共同发起,旨在为中药产业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可持续中药材资源。 

联盟濒危药材专委会的成立,庾石山认为对于濒危药材的保护上要趟出一条务实可行的路径。一是进一步推动发挥国家及相关部门的作用,深入探索濒危药材独特疗效物质的研究;二是加快推进濒危药材替代品研究、研制,这需要国家及相关企业投入参与。“之所以濒危,除了自身遗传衰竭,还因为有效所以用得多。如果有替代品就不存在跟资源、跟环境矛盾的问题,企业也可以放开手脚做研发。濒危药材替代品的成功研制与使用,将会加快含濒危药材中药新药的开发。”

庾石山同时提醒,替代品研究多涉及国宝级濒危动物药材,国家保密专利是重中之重,研究侧重在解决问题,名利应排除在外。“我们从2015年做到现在没发表论文,这是国宝级的东西要先保密专利,先把知识产权处理好。保密专利授权以后看适合发就发,不适合就不发,重点是解决问题。”

“希望未来一个个替代品全部研制出来,让我们国家在国际野生动物保护上更有话语权,这关系中医药产业的未来,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庾石山说。

 


上一篇:珍稀濒危药材替代监管与技术研究专家组(第1批)发布

下一篇:野生动物药材类品种将是未来高速增长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