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问岫
要搞种植,一定要懂专业,但想要找到专业的人,真的太不容易了。
这几年,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跟其中的很多人有过深入交流,我发现他们都不是很专业,在某个品种上或许还可以,但是拓展开,能够掌握十几个品种种植技术的人则少之又少,尤其是那种钻牛角尖的,就没办法交流,着魔了,已经不适合这个产业了。
懂理论的人不懂现场,懂现场的人不懂理论。倒不能说一窍不通,只能说不是很懂,这就是矛盾,很难找到又懂理论又懂现场的人。
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一定是农业的天下,农人的天下,三农将被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当然,这需要一个过渡期,一般3-5年,这个阶段,就是养精蓄锐,厚积薄发,逐步把基础筑牢。
当下的农业圈子,给我的感觉挺乱的,风气不好,氛围不好。各种农资,比如种苗、肥料、农药、设备等,行业内卷严重,大家也不报团,互相揭短,野蛮营销,或许是从业者的素质造成的,或者人性就这样,干什么都喜欢各顾各,没有形成气候。
给我最大的感觉,这里面做假的不少,套补也好,华而不实的示范性基地也罢,但凡有些人手里有点儿资源,都想着在这里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说白了,还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最终搅合得一地鸡毛。
掰着手指头数数,国内有几家像样的农业集团公司,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挣钱慢,一个是这个行业的整体素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以前说过,一定不要把三农跟淳朴划等号,要看情况,如果把农业、农村、农民看得过于简单,上来就得摔跟头,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没的。
我想要做的,是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搞种植,现在算是刚起步,十之一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种植做好了,市场就不愁,因为这样有成本优势。我们自己做加工好几年,发现想要从中获得利润,唯有种植这一条路能够把成本降下来。
因为自己种植有话语权,想怎么卖怎么卖,只要包住了成本,有很大的调节空间,如果是收别人的就不行,会被卡脖子,或者有很多的猫腻在里面。我对接了一些原产地的供货商,不行,弄不到一块儿去,心眼儿太多,还小心眼,有些时候,给对方的让步多了会被对方得寸进尺,特别不舒服那种,没有“武德”。
今年,需要操心种植的地方不少,这两个月一直在整理资料,马上还有一个多月春耕,需要提前把很多东西都准备好,这几天我就在翻看曾经的聊天记录,有一二十个人需要我这边给出一些指导和建议,就得利用周末的时间把这件事情做好。
挑战的地方不少,尤其是天气,去冬今春整个秋冬季的雨雪都不怎么正常,这对很多种植户来说就是考验。
这几年,入行中药材的人不少,我倒是建议其中的一些人搞农产品的种植。跑农业这个赛道,不要再是“以量取胜”的老观点,得是“以质取胜”,大家的生活层次和认知层次都在提升,大堆货便宜,虽然有市场,但不是正确的方向,天价的有机绿色产品市场也是跑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理性,服务好这个人群就会拥有广阔的市场。
今年的种植,我的目标,6月份开始产出我们自己的产品,最关键也是最操心的就是种植技术。下周,就需要全面开始了,可以累,但一定要有收获。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付出。这一年,要更多储备人才,更多积累经验,以助力品牌可持续发展。
作者:问岫
编校:问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