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星星 Ai本草
最近一个月,笔者在微信和电话里被朋友问到的最多的话题是,2024年种植什么中药材品种好?
一、只有适合自己的品种,没有高价低价的品种
其实,中药材多了草,少了才是宝。贱的时候,你拿它当柴火都费劲。种植粮食,如果没人要,至少可以自己填饱肚子;中药材如果没有销售渠道,只能扔掉。
推荐种植品种,这个问题其实挺困扰我的,新入门想要种植的朋友,首先应该先了解下自身的情况,当地土地、日照、雨水等气候条件,以前有没有种植药材的习惯,到底适合种植哪一类品种,自身资金实力如何,起码有一个大致的调研范围。
不然,就道听途说,听说中药材种植是朝阳产业,一亩地收益几万,如何如何的好。只有你初步了解了这个行业,我们沟通才能顺畅,不至于鸡同鸭讲。
如果我推荐说川贝母这个品种好,但海拔够不够,投入费用一亩地几万元能不能承受,种植技术困难能不能攻克。好的品种,并不适合所有人。
对于有种植经验的朋友,我的意见是,了解下安国等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行情,像白术籽价格从8元涨到800元每斤,一亩地光种子成本就提高了100倍,这样种植出来风险就很大了。
如果未来产新,白术行情还在百元,那没问题。万一价格回落到涨价前20元,就算亩产500公斤干货,还是要亏2000-5000元每亩,大户种植起码都是几百亩,那就是几十上百万的资金。
今年安国地产专家调研发现,中药材种植已经达到近20年最高峰,笔者并不建议大家追高。今年种植出来的很多品种,等产新后行情大幅回落的概率很大。
如果真的头铁要种植,建议就是,看看当地适合种植的或者自己有经验渠道的,低价有几年时间的中药材品种。种植的人少,种植成本相对低。如果低价你都有利润,那可以尝试发展。也许等你种植出来,这个品种行情就会逐步回暖。
二、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水深,请大家注意避坑
也是本周,一个朋友推送了一个微信号,说蜈蚣养殖成功十几年了,让我调查蜈蚣养殖情况,他想养殖蜈蚣。
不过据我了解,蜈蚣在一起是要互相厮杀,混养难度很大。而且市面上没有传出流通过家养的蜈蚣的消息,如果家养蜈蚣没有在中药行业内流通,那这些产地所谓的蜈蚣养殖大户养殖的蜈蚣去哪了?
我加了对方微信之后,对方发了个视频,就是他这个蜈蚣养殖多牛多牛,很多地方都有分厂,还上了地方电视台。朋友圈里都是他养殖蜈蚣的图片和视频,看着真的像那么回事儿。
为了认证他信息的可信度,我打了几个湖北产地做蜈蚣的朋友,他们均告诉我,这个人就是大忽悠。他三元一条买进野生蜈蚣,然后以蜈蚣苗的名目,十八元每条卖出,一倒手,赚了五倍利润。
我提醒群里的这位粉丝朋友,但他似乎对我所说并不认同。只是告诉我,蜈蚣这玩意儿,产地都养殖十几年了。
哎,如果真是这样,那家养蜈蚣怎么没有在市场流通呢?既然不信我,干嘛强迫让我调研呢?
这绝对不是个例,为了几十、上百倍的利润,人是可以铤而走险的。买回去的苗有问题,买回去的种籽不发芽,比比皆是,到处是坑啊!
三、大家都喜欢短平快的品种
当前农户对于品种种植的选择往往倾向于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如墨旱莲、荆芥、半边莲、菊花、延胡索、路路通、牛膝、沙苑子、地黄、茵陈、川乌、白前、鸡冠花、泽兰、青蒿、覆盆子、附子、山药、马齿苋、扁豆花、麦冬、罗汉果、前胡、蒲公英、香附、丹参、续断、甘遂等,但这些品种的种植优势往往又成为收益劣势,短时间内扩张明显,在产新后往往迎来断崖式跳水。
而像人参、三七、细辛、白芍、牡丹皮桑椹、知母、连翘、党参、栀子、山楂、陈皮、高良姜、瓜蒌、酸枣仁等种植周期偏长,抗风险系数相对较高,行情回落有一定的缓冲期。
四、未来几年中药材种植风险越来越大
1、不可盲目跟风,需要对相关中药材行情做出预判 当前国内不少中药材产区普遍存在只参照当前价格来发展种植的现象,但这些品种种出来之后刚好赶上降价周期,种植户往往血本无归。如前些年的玛咖、重楼、白及、黑枸杞、铁皮石斛等,近两年的黄精、沙苑子、罗汉果、太子参、防风、车前子等。种植户和合作社应充分利用中药材信息平台,对未来3-5年的中药材销路和价格趋势做出预判,尽可能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2、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应提供充分的市场对接服务 对于有条件或者有相关扶贫政策的地区,一方面应积极为当地农户提供中药材种植和生产相关知识的科普,积极引导当地农户科学、精准生产;另一方面,应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或组织各种产品推介活动,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开展订单农业,实现市场对接畅通。
3、加快原产地配套服务和能力建设 当前,中药生产企业和需求终端与原产地的对接加快,但各大中药材产区的基地化建设、初加工能力、仓储物流体系、供应链金融体系等配套服务严重缺失,让企业走向产地困难重重,订单农业迟迟无法落地和推进。如何加快原产地配套服务和能力建设,将是产地政府和从业者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综述,当我父亲都感慨中药材行情的好的时候,那行情就真的快要不好了。最后,还是恳请大家注意避坑,注意避坑,注意避坑!重要的事情说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