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作为润肺止咳类核心中药材,近三年行情经历“天价暴涨—断崖下跌”的剧烈波动。
一、近年款冬花行情走势
还记得在2023年时,款冬花产区死苗现象严重,产能锐减,叠加终端需求激增,价格飙升至300元/公斤,选货突破500元/公斤。
而2024年天价与暴跌期:在资本与市场情绪共同推动下,2024年5月选货价格创下800元/公斤的历史峰值;随后春季扩种的产能集中释放,产新后价格断崖式下滑,年底统货回落至150元/公斤,药厂投料货跌破百元。其价格核心变动的逻辑是:2023-2024年高价行情,刺激甘肃陇西、陇南、临夏等主产区种植面积数倍扩增,仅甘肃产区产能就占全国70%-80%;2024年产新后,社会库存累积至1500吨,远超年度市场需求体量。
如今在2025年11月,甘肃陇西核心产区款冬花如期进入产新期,受前期干旱叠加后期降雨影响,新货品质较2024年明显下滑;减产预期与高库存、前期扩种产能形成博弈,成为左右后市走向的关键。异常天气导致减产,统货价格从45元/公斤逐步回升。
二、2025年产新核心实况:天气扰质+减产不缺供 价格低位分化
(一)产新基本面:复杂天气致品质下滑 产量仍趋充裕
2025年11月,甘肃陇西款冬花正式进入产新期,核心产区遭遇前期干旱、后期降雨的复杂天气,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新货在色泽、纯度等关键指标上均有回落,品质较2024年明显下降。同期,甘肃临夏产区也同步启动产新,两地合计贡献全国超七成货源。尽管天气对品质造成影响,且陇西产区预计新货产出量较2024年减少15%-20%,但2024年扩种形成的庞大种植基数,使得即便减产,2025年全国总产量仍能满足市场需求;叠加前期1500吨高库存尚未消化,市场形成“减产不缺供、质降价稳”的特殊格局。
(二)价格表现:多市场低位分化 购销节奏平稳
当前市场行情延续2024年产新后的低价态势,未因减产、品质下滑出现明显波动,多市场呈现清晰的品质与渠道分化特征:
产区端:甘肃临夏鲜货报价7-11元/斤,折合干货成本与当前市场价基本贴合;药厂投料货报价70-75元/公斤,较陇西产区前期80元/公斤的报价略低,反映出品质差异带来的价差。
市场端:安国药市饮片中等货价格在100元/公斤左右,亳州药市统货价格维持在100元/公斤上下,优质选货报价120元/公斤左右,较2024年同期450元/公斤的统货价格下跌超75%。
交易端呈现“理性购销、实销为主”的态势,药企、商家多按需进货,无大规模囤货现象;持货商惜售情绪被高库存与品质下滑双重压制,货源走销节奏平稳,商户关注度回归理性。
三、款冬花成分分析
款冬花作为特色中药材,成本结构受产区、种植模式、加工工艺影响显著,以下为核心成本构成及行业均值参考:
3.1 种植成本(亩均,核心产区甘肃为主)
种苗成本:1200-1800元(每亩需种苗3-4万株,单价0.03-0.05元/株,道地品种价格偏高)。
土地成本:500-1200元(租地年限1-3年,山地/坡地500-800元/亩,平整地块800-1200元/亩)。
田间管理成本:1500-2200元(含化肥、农药800-1000元,人工除草、灌溉、修剪700-1200元,干旱产区灌溉成本额外增加300-500元)。
采收成本:800-1500元(人工采收为主,每亩需3-5人/天,人工费200-300元/人/天,采收期11-12月,用工紧张时成本上浮)。
亩均种植总成本:4000-6700元,折干后亩产干货80-120公斤,单位种植成本约45-70元/公斤。
3.2 销售成本
加工成本:3-8元/公斤(鲜货晾晒、烘干、去杂,烘干能耗成本占比60%,小规模加工成本偏高)。
流通成本:5-12元/公斤(含产地至市场运输费、仓储费、损耗,长途运输损耗约3%-5%)。
渠道成本:8-15元/公斤(经销商运营成本、展会/推广费用,药企直采可降低30%-50%)。
综合销售成本:16-35元/公斤,叠加种植成本后,行业综合成本约61-105元/公斤,与当前药厂货70-75元/公斤报价基本贴合,低价区间盈利空间狭窄。
四、2025年产新对后市行情的三大核心影响
(一)短期影响(6个月内):震荡难涨 支撑薄弱
2025年产新期的复杂天气与减产预期,难以抵消高库存与品质下滑的双重压力,预计短期内价格维持区间震荡:统货在90-120元/公斤波动,选货稳定在110-130元/公斤,药厂投料货或下探至70-80元/公斤的成本线。
核心制约因素:1500吨库存需1年以上才能消化完毕,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带来的需求增量有限(年需求量仅1300吨左右),而新货品质下滑进一步削弱了价格上涨动力,供需失衡的核心状态未发生根本改变。
(二)中期影响(1-2年):库存消化主导 低位徘徊成主调
2025年减产与品质下滑的态势若持续,可能延缓价格下滑节奏,但无法扭转供需失衡的核心格局。预计2026-2027年行情将维持“低波动、低价位”特征:统货价格大概率稳定在80-130元/公斤区间,难以突破150元/公斤的关键阻力位。
一方面,高库存消化周期长,市场缺乏涨价核心动力;另一方面,2025年种植面积未出现大幅调减,后续产能仍有支撑,且2024年加工户亏损案例抑制了新扩种积极性,产能进入缓慢去化阶段;品质分化带来的价差将持续存在,但难以推动整体行情上涨。
(三)长期影响(2-3年):去库存+产能调减 行情逐步回归合理
2025年产新的低价行情与品质下滑问题,将持续压制种植户意愿,预计2026年全国种植面积将缩减30%-40%,行业进入深度去产能周期。
长期来看,款冬花行情反转需满足两大条件:
一是社会库存消化至500吨以下(仅够3-4个月需求);
二是种植面积回归至2020年前后的合理水平。同时,行业规范化进程加速,加工精细化趋势明显,优质选货与普通统货的价差将进一步拉大,“优质优价”特征愈发凸显;低质货源或长期处于低价区间,而品质稳定的道地货源将逐步获得溢价空间。
整体而言,款冬花市场已进入“去库存+产能调减+品质升级”的深度调整期,2025年产新并未改变供需失衡的核心逻辑,后市需经历1-2年的消化周期,才能逐步回归价值合理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