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星星
随着2025年秋季产新季到来,中药材市场正站在新一轮周期的重要节点。自2020年开启的行情周期,历经上涨、顶峰后,现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供需失衡、库存高企等问题凸显,而极端天气扰动、趁鲜加工政策落地又为市场注入新变量。在此背景下,9月市场不仅有望显现周期底部信号,更将加速行业格局重塑,各环节主体需精准把握趋势,应对挑战与机遇。
一、行情周期进入底部区域,供需失衡亟待修复
2025年秋季产新季正在成为本轮中药材行情周期的重要转折点。自2020年启动的上涨行情,在2022年底加速,于2023-2024年达到顶峰后,现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连续数年的价格利好为生产调节提供了充足时间,但也导致了普遍的非理性扩种。
目前多数品种已完成一个或多个生产周期轮回,严重过剩的产能使得供需关系彻底失衡,引发行情暴跌。重楼、白及、吴茱萸、五味子、水蛭、猫爪草等曾经的高价品种现已陷入"烂市"困境,种植户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同时,酸枣仁、黄连、栀子、海金沙等正在或即将产新的品种,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
市场库存压力巨大:2018-2024年间积累的中药材库存已撑爆市场周边冷库。虽然中药材价格曾被炒至历史高点,但需求端持续萎缩。一方面,整体供过于求,各类仓储设施满载运行;另一方面,连续上涨的价格已让生产企业、中医诊所等需求端不堪重负,明显影响民众和海外市场对中药的消费热情。
二、极端天气持续扰动,秋老虎加剧生产不确定性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进入2025年8月下旬,江淮、江南一带仍是高温核心区,杭州、上海等地气温持续保持在35℃以上,局部地区甚至超过40℃。持续高温导致长江流域作物生长受阻,干旱风险不断上升,直接影响中药材生产和粮食安全。
气象预测显示,9月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仍将"高位运行",长江中下游降水预计偏少2-5成。如果全球变暖趋势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可能成为新常态,这将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电力供应和农业生产,特别是对温度敏感的中药材品种构成严重威胁。
三、趁鲜加工政策全面落地,行业加工结构重塑加速
"趁鲜加工"政策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2025年起,各地市人民政府陆续发布中药材趁鲜加工企业资质许可名单,这些名单均依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复函及相关省级指导意见精神制定。
根据最新统计,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允许趁鲜切制的中药材品种达487个,经去重后实际涉及178个品种。按入药部位分类:
根茎类81个:包括人参、当归、党参、黄芪等大宗品种;
全草类45个:涵盖石斛、荆芥、藿香等;
藤木皮类19个:包括杜仲、黄柏、厚朴等;
果实种子类17个:如山楂、木瓜、陈皮等;
其他类16个:包括鹿茸、蕲蛇、天麻等。
这一政策的全面实施正在深刻改变中药材加工体系,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重点品种后市预判与操作策略
白术:受辛集鲜货上市影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目前亳州市场两年生统货报价80-95元,一年生可切片个子55-60元,药厂货维持在30-35元。预计产新结束后将出现明显分化。
白术
白芷:新货大量上市,行情暂时平稳但价格不理想。小统货4.5-5元,好统货6-7元,大统货8元左右。建议关注优质货源的价值回归机会。
白芍:新货上市后商家按需采购,小批量走动较好。一般小圆片50元左右,中等品质65元上下。后市走势需看市场人气变化,关注今年亳州外其他产区产能情况和家种赤芍产量。
白芍
百合:产新期间种植户多将鲜货留作种苗,导致干品上市量减少。好统货报价80-85元,选货90-95元。高价位刺激种植积极性,需警惕后续供应增加风险。就算2025年能维持高位,2026年行情必定见底。
百合
八角:产新持续推进,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现大红价格36-38元,随着产新深入,关注减产和产出量,今年资金参与量大,短期来看后冲高可能性,价格点位在50元附近,中期来看,调味料需求如何,将决定整体走动情况,长线来看,八角扩种,新的品种,产能过剩价格可能继续承压。
八角
五、结论与趋势展望:剩者为王的生存法则
2025年9月将成为中药材市场的重要分水岭。行情周期的底部正在形成,但行业复苏仍需时日。面对当前市场环境,建议各方采取以下策略:
1
对种植端而言:
立即缩减一年生易扩产品种种植规模;转向长周期、高门槛品种布局;加强与药企的订单农业合作,规避市场风险。
2
对流通端而言:
加快库存周转,减少资金占用;重点关注野生资源品种和特色品种;把握优质优价趋势,提升货源质量。
3
对加工端而言:
积极申请趁鲜加工资质,抢占政策红利;加大技术投入,提升加工品质和效率;建立溯源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
4
对需求端而言:
建立战略性库存,锁定低成本原料;加强供应商管理,确保货源稳定可靠;关注道地药材,提升产品质量优势。
六、展望未来
未来三个月,市场将进入"去库存"与"降产能"的关键阶段。只有那些能够适应"优质优价"趋势、主动转型升级的市场主体,才能在这轮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并迎接下一个行业周期的到来。中药材行业正在经历痛苦但必要的重构过程,这将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