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5000 亿市场正重塑中药材种植与中药饮片加工格局

发布时间:2025-08-09 阅读:1223

文 / 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产业研究员)


2024 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首破3000亿元,十五五末(2030 年)或达5000亿:这场变革,将深刻影响上游种植与加工!

近年来,中药饮片产业正迎来一轮系统性重构。2024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已达3073亿元,这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拐点,也意味着从中药材种植到初加工、再到饮片制造的全链条将面临新的增长机遇与挑战。

那么,这3000多亿是怎么构成的?哪些板块增长快、潜力大?未来还有多少空间?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份全景式梳理,并为上游产业链企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饮片市场超3000亿元,三大板块结构初成


根据“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综合多方产业研究数据,截至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已达3073亿元,其中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 一是工业用饮片:即用于中成药与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投料饮片”,市场规模约1536亿元,占比50%

• 二是院内医疗机构使用的饮片:主要用于中医院、综合医院等院内调剂,占比30%,市场规模约921亿元

• 三是院外医疗及零售端使用的饮片:如中医馆、民营诊所、基层医疗点、药店代煎等场景,市场规模约615亿元,占比20%


这三大板块构成了当前中药饮片的基本面,也直接决定了上游中药材的市场走向与价值分配。


二、“伪饮片”搅局市场,院外治理亟需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院外市场中仍存在约150~200亿元规模的“伪中药饮片”,即未经炮制或未达到饮片标准的农产品,被冒充为饮片用于临床配方。这不仅影响了市场规范,也压制了真正合规饮片企业的生存空间。

(来自药材市场的“伪中药饮片”)

如果将这些“伪饮片”的真实替代需求计算在内,院外市场的理论中药饮片规模应达到750~800亿元


这背后暴露出的,是院外用药端在质量标准执行、流通环节监管、数字化追溯等方面的薄弱。尤其是中药材流通至饮片制造阶段的“加工链”不透明,极易滋生替代、掺假、标签不实等问题,严重影响行业信任与患者安全。


三、到2030年,市场将达5000亿元——院内外“双轮驱动”可期


展望“十五五”末期(2030年),多个利好正在叠加释放:

• 国家持续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能力不断增强;

• 多地启动智慧中药房建设,推动用药信息化、标准化。


预计2030年,中药饮片市场整体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其中:

• 院内市场将增至约1500亿元

• 院外市场有望达到约1000亿元

• 工业用投料饮片仍将维持半壁江山。


可以说,这是一个清晰的“双轮驱动”格局:一边是以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处方饮片市场持续增长,另一边是院外终端的正规化、品牌化、可溯源化变革正加速推进。


四、种植、初加工、饮片制造企业如何应对?


面对一个日益清晰的市场蓝图,上游企业必须从“拼价格”思维,转向“拼质量、拼标准、拼数字化能力”的发展路径:


1. 种植端要向标准化种植+基地可追溯转型

道地性、无硫无污染、种植过程清晰记录将成为优质原料的基本门槛。具备绿色认证、有能力接入全流程追溯系统的产地将更具竞争力。


2. 初加工端必须严格执行饮片炮制规范

过去“农产品”思维必须转向“药品加工”逻辑。清洗、切制、干燥、贮藏、包装各环节标准必须清晰、留痕、可复查,否则难以进入院内外合规饮片市场。


3. 饮片制造企业需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

一方面满足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品牌信誉与渠道议价力的基础。全链条可追溯能力,将是决定企业能否走进“高端市场”的关键。


五、未来五年,也许正是改变命运的关键窗口期


中药饮片行业正走向“结构重构+质量提升+数字转型”的深水区,谁能率先完成从“产地到炮制”的全链路升级,谁就能真正立足数千亿级主赛道。


如果你是中药材种植者、加工商、饮片厂负责人,不妨从现在起,重新审视你的生产标准、质量控制和数字能力建设。


如需进一步了解未来五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预测、中药饮片标准化、产业互联网平台与数字化转型路径,欢迎留言探讨。


上一篇:中药材价格缘何现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