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白鲜皮价格一直在140-145元徘徊不前,作为生长周期长的野生品种,为何价格长时间没有新的突破。以下就其基本面做以分析: 白鲜皮主要野生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河北及北朝鲜进口,主产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呼玛县、讷河市、穆绫市穆绫镇泉眼河村;辽宁本溪;吉林省抚松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内蒙古赤峰市,其中以黑龙江牡丹江所产的质量为佳,河北产区近年已经绝迹。 白鲜皮野生于土坡灌丛中、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旱、怕涝、怕强光照。随着野生资源的不断萎缩,目前市场流通的货源多来自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其他产区货源很少,朝鲜仍有一定的产量进口国内市场。 本品为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用药部位为根皮,采挖一次后需两到三年才能重复采挖。不易种植,生长期8-10年,收益慢,目前市场所需货源仍依靠野生供给。 图示:东北白鲜皮(抽芯率90%)近三年历史价格 2010年白鲜皮结束20元以内低价,进入上升通道,在不到两个月时间从28元(抽芯80%)涨至40-45元,进入下半年价格回落至38元左右。2011-2012年白鲜皮价格在35元上下徘徊近两年,2013年重新回升到45元左右,到10月高升至62元上下。2014年白鲜皮价基本稳定在63-65元,2015年上年回落至55-57元,下半年下滑至50元左右。2016年上半年白鲜皮价格维持在55元上下,下半年价格逐步上升至60-66-76元。 2017-2019年8月白鲜皮价格在75-65元上下反复涨涨落落,2019年9月突然发力上升至120元左右,11月又回落至110元。2021年白鲜皮在110元上下徘徊到8月,9月再次启动涨价,短期内涨至140元左右。2022年1-8月白鲜皮价格冲高至180元左右,随后价格小幅回落至155元,2023年到目前白鲜皮价格一直在145元上下波动。 自2010年白鲜皮价格上涨以来,总体走势是上升的,在涨价途中也出现过短期的价格回调。从白鲜皮历史价格走势看,其野生资源是在不断减少的。 随着近几年白鲜皮价格的高升,其采挖力度也在加大,无序的采挖留下的坑槽及草原植被的破坏,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白鲜皮属于三级野生植物保护药材,按照《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规定,规定保护的野生药材必须由相关部门实行统一收购、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如果有私自采挖、运输、销售等违法行为直接追究刑事责任。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疮毒、湿疹等病症,治疗各类疥疮,顽癣等皮肤病。此外,对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市场年需求量900-1100吨。 白鲜皮野生资源在不断萎缩已成事实,朝鲜进口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来货量不稳定。虽然目前辽宁部分产区已有人工栽种,但是,因白鲜皮生长周期长,短期内难有大量货源产出。一旦价格涨高势必刺激家种得到大面积发展,届时价格也将向合理价位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