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马振阳
一、
昨天有个数据发布了,我看完觉得真厉害。
某部门说,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保持增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8万人,同比增加2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
还说失业率保持低位,低于去年同期,6月份降到了5.0%。
还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整体稳定,农民工就业稳中有进。
总之就是,就业情况很不错,形势一片大好。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特别是负责数据的相关部门。
还有前几天公布的经济数据,上半年也是平稳增长。
说实话,这些宏观的数据,和大家的体感,是有很大差别的。
我自己感受到的,是周围的人,收入普遍在缩水。
既包括体制内的,也包括私有企业的。
还有些人,离职就失业,很难找到比上一份工资高的岗位,甚至大幅降低预期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1000万毕业生涌入社会,加剧了就业岗位的竞争。
个人没钱了,公司没钱了,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还是持续下跌,似乎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宏观的数据,好像和具体的个人感受,不在同一个世界。
要么就是,改变不了现状,那就改变统计方式。
中年人失业后的铁人三项,外卖、快递、网约车司机;
吉祥三保,保安、保洁、保险;
年轻人创业三部曲,摆摊、开店、自媒体;
灵活就业都算就业,失业不存在的。
我之前聊《小镇喧嚣》这本书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财政收入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先定好,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的。
那么,就业率这种数据,其实本质上也类似。先定好一个增长幅度,然后围绕这个指标去努力。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二、
现在可以开始聊聊,为什么今年经济这么差。
第一,房地产相关数据,持续下滑。
过去这些年,房地产一直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除了自身的巨大体量,还带动了上下游的产业链,也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
最近这三年,房地产投资、销售,都在快速下滑,整个经济链条、就业池子,都有很大影响。
之前总有人说经济依赖房地产,这是个事实,不只是国内,其他国家也一样。
我特意查了下老美的数据,他们城市化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房地产业占GDP的比例,竟然是12.9%,建筑业是4.28%,加起来超过17%。
咱们的数据呢?2020年高峰的时候,房地产也就只占到了经济总量的7.3%,还低于老美,上下游加起来17%,和老美相当。要知道,我们的城镇化率还远低于他们呢。
好了,现在的确在减轻依赖,结果就是很多人没了工作,财富缩水。就算你的岗位不是直接相关,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间接影响。
第二,美元潮汐的影响,美元保持高利率,使得很多资金都换成美元资产了。
原本是人民币的利率高,美元利率低的,这样才有利于资金投在国内。这两年美元的高息,自然也就改变了这种情况。
这个事不难理解。你把钱换成美元,啥也不干,每年都有5%的利息收益,国内有啥资产有这个收益率?更不用说,美股这两年的涨幅远比这个高得多。
不要说那些虚头八脑的废话,资金就是最现实的,哪里收益高就去哪里。
我前几天文章中说,不少有钱人在行动,资金在外流,和这个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说实话,很多企业的钱,特别是那些在风口上的公司,花的都是投资人的。
但是现在市场上活跃的资金减少,风投不像过去那么多,咱们这边的互联网公司,或者类似的风口企业,员工也很难有过去那样的高薪可以拿。
从老板的角度来讲,花自己的钱,和花别的人的钱,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原有的增长点消失了,还没找到新的增长点。
三驾马车中,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下滑了,出口其实也遇到了很大压力,虽然新能源汽车是个亮点,但是美欧也看到了,开始猛加关税,还能咋整?
消费吧,大众的收入又不涨,资产还在跌,有多少信心消费?没钱消费,经济就更难好起来,陷入了一个通缩循环。
虽然我们目前在鼓励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但是很多科技发展不是这么快的。
人工智能大概率会成为新一轮科技增长点,对岸皮夹克黄的团队,已经做出来很多突破了,所以现在资本追捧这些。
谁能搞出来新的科技,谁能让生产力大幅提升,谁就能创造出大量财富,让经济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
说了这么多,大家早做准备吧。
三、
对普通人的建议,主要就是这么几点:
首先,要降低预期。
短期内,很难再向之前那样增长了,很难再有每年大幅提升的工资了。
按照这样的预期,来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投资方向。
其次,降低负债。
很多人的负债,可能和房子有关,有资金的话可以多还房贷,没买房的短期内也就先不用考虑了。
长期来看,我还是看好大城市的房子,但是短期内,从各方面数据看,房价下跌还没到底。
第三,增加收入来源。
单一的收入来源在经济下行时风险很大,趁早开始尝试多元化收入。
有个读者问我,关于食品行业的创业能不能做,我说不了解,但是我不建议现在搞实体。
想增加收入,现在最好是做轻创业,做自媒体,搞流量,普通人都能做,不用投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