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五个关键点

发布时间:2013-01-27 阅读:1223

 

中医药能冲破各种障碍传入世界140多个国家,不仅因为它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能解决一些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最根本的是中医药无可质疑的临床疗效所表征的科学性。然而,要国际化到全球接受和公认,则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化原则。“标准”既需要称谓的统一,计量的统一,原则的共守,贯例的遵循,更需要学术整体形态的符合。因此,实现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既是解决“桥梁”问题,也向中医药学术提出了全面的适应性整合问题。笔者认为,在“桥梁”构建和对学术进行适应性整合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5点:

体与用

标准化的目的是便于把自己的学术输出。“标准”是世界各国的,而所输出的却是我们自家所独有。若为了适应“标准”而抛弃自己最独特的东西,谁还会欢迎那种仿效别人而不是迥异于别人的东西呢?中医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界发展的资格,而且可以说正是它与现代科学的异质,才有了其独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基础。所以,保证完整的学术形态(含理论、中药、针灸、推拿、正骨等)这个“体”进行输出,应当成为根本的着眼点。而制订标准,符合国际标准化和对这种标准化的适应,则是“用”的层面。这并不是贬低标准化的作用,而是强调须摆正二者的关系。失去了“体”即没有了自身;“体”不能致用,即无法体现价值。

扬与弃

这里谈扬与弃,当然是以世界的视野和时代的目光为标准的。中医药国际化是“扬”,是要将中华文明中独具魅力的这一瑰宝“扬”向世界,使之惠泽全人类。而面对世界,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的整体输出,其骨架和轮廓很重要,因此,应当首先成为“扬”的重点。如扬中医学世界独无仅有的特色,扬较之于西方医学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扬整体恒动的哲学观,扬以人为本的诊疗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就是将这些框架内的东西,诠释成外国人学得懂、用得会并能参与研究和发展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知识体系。至于“弃”,除了要弃掉糟粕和虽不一定是糟粕、但无法与时代语言沟通的部分,在标准化进程中,还要注意解决与其他学科难于通约的问题。此外,对于用语艰涩、称谓混乱、思维过度依赖比附、药物品种驳杂、对其有毒有害物质重视不够等问题,亦需注意解决。在认真进行“扬”与“弃”的过程中,使整个学术体系,既彰显特色和优势,又合于时代步伐。

守与创

中医药通向世界,必将同各学科产生碰撞和交融。“守”指中医药学在参与碰撞和交融时需要坚持和护卫的学术髓核。如将人和自然紧密联系进行观察的“天人合一”观,将病人放在气候节令、地理环境、生活状况、心理情感、秉赋类别、社会地位、经济水平等全方位进行思考的整体观;将病情放在动态变化中进行考察的恒动观;将疾病进行具体分析的辨证论治;独特的方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正骨手法等都是中医药学的髓核,是需要加以守护的。但这种“守”并非一成不变的全面传承,而是需要创新,需要发展,需要对时代的适应。由于中医药学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因此,在标准化时,除接轨的“硬”条件外,对学术标准的制订,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在运用这种主动权进行标准制订时,“创”的重点似应放在以下两点上:首先,“创”的内容应包括: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论分析和理性解答;对疾病的产生以及预防、治疗的规律和变化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固有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论升华,对治疗手段作改良和拓展。其次,“创”的另一个重点是,中医以中国特殊的人文形式反映医学科学内容,有不准确、不清晰、不直接的缺点。因而,可验证的疗效部分中国人、外国人都能接受,但超出了直接经验认识,中医学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因多属人文范畴,外国人很难理解,因而,在“创”时应着力加以解决。

适与融

“适”,指中医药学要进入世界领域,而且要在世界科学之林中扎根生长所要求的适应性变革。无个性,无特色,无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当然是不可能进入世界科学之林的,而进入后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则首先要求自身对“气候”、“土壤”的完全适应。也就是说被世界医学界、科学界所认同,被各种民族、各种肤色的人所接受。这种适应过程也许是理论体系在恪守髓核前提下的解构和重构。它要求大至从理论框架、思维方式、辨证方法,小至计量单位、书写顺序,表述习惯的全面适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传播和应用。然而,“适”,还仅是总体目标的第一步。它最终的目的是“融”,即不被当作“异类”而融入到世界科学体系中。这种融入当然不是自身特色和个性的丢失,或者仅仅是独特治疗作用的被利用,而是以完整的体系,鲜明的形象独立于科学之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则如海陆空军间的关系一样,分之自成体系,作用分明,特色各异,谁也代替不了谁;合之协同作战,都是战斗力量。

知与行

这不仅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问题上,它其实是一个步伐问题,速度问题。因为从中医传播的速度、范围、势头等,不难看出世界人民对它的欢迎和渴望。而泱泱大国日益显赫的国际地位,也要求自己的优秀文化对世界产生相应的影响。就中医界而论,也希望乘千载难逢之机把学术推向全球。因此,可以说中医药国际化,“知”已经不成问题。但在“行”的问题上,情况则不容乐观。因为要作的工作太多了:中医整体队伍急需培养知识更新意识;中医理论队伍要推进理论的解构与重构;中医临床要首先将疗效显著的方剂通过标准化要求,推向世界;中医教学要加速培养国际化人才和帮助国外中医教育的发展;中药要完成品种的规范,命名的统一,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问题的解决;翻译队伍要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翻译水平;中医药学术团体要及时了解世界信息,迅速铺路搭桥;卫生行政特别是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政府间对话,促进各国关于中医药法律法规的诞生。这一切或刚刚起步,或正在攻关。现实的情况是,有的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说还未提上议事日程。如中医整体队伍知识更新意识的培养。这类问题不解决,队伍尚且不能对“标准化”适应,学术适应进程必受影响。

上一篇:“数”说今年医改目标

下一篇:中医药科学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