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金融脱虚入实 中医药站在风口(上篇)

发布时间:2017-08-04 阅读:1256

 

来源:康美中药网原创  |  康美数据指数部  | 

背景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我国从2012年以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先后8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本意是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市场的可借贷资金,应付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并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由于近年实业投资回报率普遍较低,导致超量发行的货币、信贷无法有效流入实体经济,本该注入实体经济的货币,流入了金融系统。部分金融机构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放杠杆,造成部分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一方面是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是积累了较大的金融风险。

自2016年以来,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频繁发文,对票据、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和银行理财等机构出台多项监管政策。金融监管持续升级,减少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套利,一系列政策指向非常鲜明:严防加杠杆炒作和交叉性风险,减少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套利,引导其进入实体经济。

7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会上确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力推普惠金融发展,近年在金融体系内循环的巨量资金有望加速流入实体经济。

医疗健康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有望成为金融“脱虚入实”的重要落脚点。其中,中医药产业在医疗健康产业中一直受到更多的政策优待,这两年一系列重磅政策密集出台,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今年以来,产业资本已将目光锁定从中药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到中医院、中医诊所、中医养老等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中医药产业投融资正在明显加速升温。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调:强化监管 脱虚入实。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级别最高的金融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于1997年,往后每五年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均对中国下一步一系列重大的金融改革政策和方向“定调”,并都推出金融改革及相应的机构改革等重大举措(见表1),今年7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的是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

表1: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要事件

金融脱虚入实 中医药站在风口

本次会议有几大特点:

一是规格高。以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总理主持,本次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同时有五名政治局常委出席。

二是重点突出。本次会议重点内容可以归纳为统一领导、四大原则、三项任务。其中,在统一领导方面,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四大原则分别为回归本源、结构优化、强化监管以及市场导向。三项任务,主要是对未来5年金融工作定调了三大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

三是基调明确,即防风险。这也与此前中央的多次表态一脉相承。强化金融监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实行财务硬约束、以及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都是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据对会议新闻通稿的词频统计,风险和监管是最为高频的词汇,分别出现了31次和28次。

金融脱虚入实 中医药站在风口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前我国金融面临的问题

2010年以来我国GDP增速逐渐放缓(见图1),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我国从2012年以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先后8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从2012年6月初的3.50%、6.56%,下调至当前的1.50%、4.35%。(见图2)存款准备金率则率先从2011年年底开始下调,至今已连续9次下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21.50%下调至16.50%。降息、降准都是相当直接的宽松货币政策,本意是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市场的可借贷资金,应付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并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刺激经济增长。

金融脱虚入实 中医药站在风口

图1 2010~2016年我国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金融脱虚入实 中医药站在风口

图2 2007~2017年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走势

金融空转,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形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然而,市场参与主体都是逐利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于近年整个经济环境不佳,实业投资回报率普遍较低,导致超量发行的货币、信贷无法有效流入实体经济,本该注入实体经济的货币,流入了金融系统,在金融体系内循环,实现资产价格的增长,形成所谓的金融空转,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形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近年很多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纷纷改制为普通的商业银行,开始从其他同业银行之间,特别是大行、央企财务公司中拿到比较便宜的资金。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开始做同业业务,也就说发利率较高的同业存单,然后从大行或者同业之间拿到钱,再将资金委托出去,从而提高投资收益率,钱在金融体系内循环形成金融空转。另外,基金子公司与券商子公司实质上大同小异,基本的循环均是如此。

具体来说,比如金融的保险行业,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到2016年末,超过13万亿的保险投资是这样分布的:

银行存款24844.21亿元,占比18.55%;

债券43050.33亿元,占比32.15%;

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7788.05亿元,占比13.28%;

其他投资48228.08亿元,占比36.02%。

其中,“其他投资”内涵比较丰富,它可能通过各种资管产品流入了股市,去土地市场拿了地王,或者是去海外搞了并购。而银行存款那2.48万亿,也可能被大银行通过同业渠道,借给了小银行,然后拐弯抹角进入了股市、楼市、债市、P2P金融。另外要注意的是,13万亿只是本金,许多操作往往还会加入杠杆。

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金融空转,在近些年也带来一系列大家看得到的现象。例如2015年股市的“改革牛”由于金融杠杆泛滥,最终沦变为股灾;去房地产库存却导致一线城市房价飙升;去产能(钢铁、煤炭)演变为期货市场“黑色系”狂欢(2016年期货市场遭到短线热钱爆炒);放开保险投资权益,却迎来了险资举牌万科;

史上最严金融监管风暴来临

2016年以来,一行三会开始频繁发文强化监管,2017年金融监管如暴风骤雨,继续升级,呈现了一行三会竞争的态势,可谓是一家比一家严,一个比一个狠。证监会、央行、保监会、银监会,个个都出了大杀器,对票据、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和银行理财等机构出台多项监管政策。一系列政策指向非常鲜明:严防加杠杆炒作和交叉性风险,减少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套利,引导其进入实体经济。

金融脱虚入实 中医药站在风口

2017年3月以来,银监会的监管速度、密度、力度空前。一月内连续发文警示风险、发文最密集之时10天内发布7份文件。监管重点是迅速膨胀的同业业务、投资与银行理财。其中相继发布发布6号、46号文和53号文,提出治理银行套利、防控十大类风险和“四不当”整治,涉及银行各类资产。

4月21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直言,“不出成效,绝不罢手”。当天,银监会要求从六方面防控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将交叉金融业务等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规范交叉金融业务,不得对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实施多层嵌套等共六个方面防控。

4月23日保监会印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了当前保险业风险较为突出的九个重点领域,并对保险公司提出了39条风险防控措施要求,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流动性风险防控。二是资金运用风险防控。严禁通过投资多层嵌套金融产品、采用“抽屉协议”“阴阳合同”等形式绕开监管要求变相向股东或关联方输送利益。三是战略风险防控,等共九个重点领域风险防范。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近日下发了通知,要求平台于2017年7月15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此次清理整顿不仅涉及到P2P网贷平台,更是波及京东、苏宁、腾讯等互联网巨头。

在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上设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其工作重点就是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史上最严金融监管风暴已经来临。

多管齐下,激活实体经济

整体社会投资收益率过低,一个原因是融资成本过高,一个是政府的税收过高,企业的利润被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瓜分,2011年至今已降息8次、降准9次,未来继续降息、降准的空间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降税成为政府的不二之选。

实际上政府已经在行动,国家早在党的十八大后就布局大规模减税,包括启动营改增、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创业创新以及清理收费等方方面面举措,目前看今年减税降费力度空前。

降税比降息更有效果,如果不减轻企业负担,投资收益率一直上不去,企业不去主动投资,金融空转不仅仅形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可能形成金融风险,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刘伟7月28日在北京表示,2017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

本次会议给实体经济带来哪些利好?

从本次会议上看,政府早已深切意识到这一系列问题,并正在积极采取行动。会议上除了强调防范风险之外,重点强调服务实体经济、强调要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精准脱贫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如今,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除了挂牌成立相关部门,也已开始探索完善管理体制。建设银行在2017年一级分行KPI考核体系中新设了普惠金融指标,初步将普惠金融涉及的小微企业、涉农、个人创业等主要群体的融资服务纳入考核范围。农业银行则将服务“三农”的成熟事业部体制复制到普惠金融领域,形成“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服务体系。

随着一系列强力的金融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各类杠杆资金迅速收紧,市场也出现了阵痛期,如债券融资成本明显提升,大量企业取消或延后预定的债券发行计划。但是经历阵痛之后,未来金融空转的局面将会逐渐改善,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将促进资金“脱虚入实”,原来在金融体系内循环的巨量资金有望流入实体经济。随着企业税费下降、融资难度和成本降低,未来整体的实业投资回报率也将有望改善。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原创文章,康美中药网依法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复制发布/发表;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或引用本文时须注明“来源: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国外年鉴刊发中药试验报告规范

下一篇:金融脱虚入实 中医药站在风口(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