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奇效验秘方》—肝病篇(2)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741
                             最后一支多巴胺246                                          
                                                                                                                                       

方七;赤虎汤(中医杂志)

[组成]赤芍60-100克、虎杖30克、大黄6一10克(后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一2剂。

[功效]降胆红素,促进肝功能恢复。

[主治]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症。

[疗效]本方治疗急黄肝11例,用药时胆红素平均值为12.65毫克%,顿挫有效10例,占90.9%;退黄有效11例达100%;慢活肝8例,用药时平均胆红素为13.9毫克%,顿挫有效7例,占87.5%.退黄有效8例达100%;瘀胆肝8例,用药时胆红素为20.37毫克%;顿挫和退黄有效均为6例,有效率各为75%:慢性肝炎6例,用药时,平均胆红素为19.3毫克%顿挫有效5例,占83.33%;退黄4例,占66.66%。本组总顿挫有效28例,有效率为84.84%,总退黄有效29例,有效率为87,87%。

方八;甲肝方(《上海中医杂志》) 

[组成]菌陈15克、青蒿15克、虎杖根15克、龙胆草3克、黄芩10克、法夏9克、金钱草30克、丹皮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证见黄痘,发热,腹胀,胁痛,纳差,恶心乏力,大便干结或,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以黄疸,纳差,恶心,大便干结,苔黄腻,脉弦滑数为用方要点,若肝区胀痛者,加丹参30克、三棱10克;湿重者,加改米30克,木通10克:纳呆者,加麦芽30克,布渣叶10克。

治慢性肝炎方;

方一;温中理气汤(胡希想经验方) 

[组成]党参10克、生姜10克、苍术10克、陈皮30克、积壳10克、法夏12克、茯苓12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健胃,理气化饮。

[主治]慢性肝炎,证见胃脘及两胁胀满或痛,噫气后较舒服,口中和或口干不饮,纳差,大便溏薄。

 [按语]本方以两胁胀满或痛,噫气后舒服,纳差,大便溏薄为用方点。若头晕目眩者,加泽泻10克:心悸证仲者,加桂枝10克,甘草6克,胸闷痛者,加柴胡10克,白芍15克:小便不利者,加猪苓15克,车前子10克;肝功能不正常者,加丹参20克,绵茵陈20克,当归12克;便溏明显者,加吴茱英10克;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12克;纳呆明显者,加砂仁6克;苔白腻者,加竹茹9克,藿香9克。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肝炎患者100例。治疗结果,治愈61例,占61%;显效23例,占23%:有效16例,占16%。总有效率为100%。

方二;参芪五草汤(经验方) 

[组成]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溪黄草25克、败酱草15克、金钱草25克、丹参20克、炒白术25克、柴胡12克、当归15克、枳壳12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2次共取煎汁5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各服250毫升,1个月为一个疗程,最少服药3个疗程,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解毒,健脾补气。 

[主治]慢性肝炎,证见肝区胀痛,纳呆,脘腹胀满,下肢沉重,周身乏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按语]本方以肝区胀痛,纳呆,腹胀满,周身乏力,苔黄腻,脉弦滑为用方要点。若肝区胀痛明显者,加元胡12克,木香10克,川楝子10克;腹脘胀满明显者,加大腹皮12克,炒槟榔片12克,厚朴10克;纳呆,不思饮食者,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肝火者,加赤芍12克,鳖甲10克,穿山甲10克:脉弦者,加白芍15克;苔白腻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苏梗10克。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肝炎233例。治疗结果,痊愈51例,占21.9%:显效63例,占27%:有效82例,占35.2%;无效者37例,占15.9%。总有效率为84.1%。治疗时间最短者54天,最长者6个月。

方三:八子养肝汤(《断中医》)

[组成]北五味子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决明子10克、桑椹子10克、金铃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

[功效]滋补肝肾,疏肝利湿。

[主治]慢性肝炎,证见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眼多梦,两目干湿,口干苦,男性遗精,女性经少,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无力,或弦细数。肝功能及其他有关生化指标异常。

 [按语]本方以右胁胀痛,腰膝酸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苦,苔少,脉弦细为辨证要点。若兼肝郁脾虚者,加柴胡10克,白芍20克;兼气滞血瘀者,加郁金15克,丹参30克;气虚较显者,加黄芪20克:血虚者,加当归10克;兼肝胆湿热者,加白花蛇舌草20克,炒山栀子10克;兼肝脾肿大者,加鳖甲15克;黄疸明显者,加金钱草15克,赤芍10克。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肝炎100例。治疗结果,治愈74例(症状消失,肝脾回缩正常,肝门静脉降至1.2厘米以内,肝功能恢复正常,HBsAg滴度正常,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占74%;显效21例(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他生化指标好转),占 21%;无效5例(诸症不减,肝功能反复异常),占5%,总有效率为95%。

方四;黄芪丹参黄精汤(《新中医》) 

[组成]黄芪30克、丹参30克、黄精20克、鸡内金20克(研末冲服)、板蓝根20克、连翘15克、败酱草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郁金15克、当归12克、女贞子12克、紫河车5克(装入胶囊中吞服)。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补肾,化瘀祛湿。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105例。治疗结果,治愈45例,占42.86%:显效50例,占47.62%;无效10例,占9.52%。总有效率为90.48%。

治肝硬化;

方一:软肝汤(《青州中医学院学报》)

 [组成]:黄芪30克、丹参30克、鳖甲30克、白芍30克、山楂肉30克、土鳖虫10克、炮山甲10克、九香虫10克、蜣螂10克、佛手12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一剂,鳖甲,炮山打碎先煎一小时,后放其他药。

[功效]硫肝实脾,活血软坚。

 [主治]肝硬化。证见助疼痛,腹胀,纳差,身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按语]本方以胁肋疼痛,腹胀,纳差,脉弦为用方要点。若腹水者,加茯苓30克,泽得12克:脾虚便湾者,加白术10克,党参30克,茯苓20克:便秘者,大黄10克,芒硝10克(冲服);出血者,加藕节10克,仙鹤草10克。

[疗效]本方治疗肝硬化患者24例。男性20例,女性4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1岁,以40岁以上者居多,计15例,有急性肝炎病史7例,慢性肝炎病史17例,肝功能正常5例,异常1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1例。治疗结果,治愈14例,占58%:好转8例,占33%;无效2例,占8%。HBsAg转阴6例。总有效率为92%。

方二:黄芪术汤(《中医杂志》)

[组成]生黄芪20克、莪术30克、炒白术15克、红花20克、醋柴胡10克、白矾2克、地鳖虫10克、生甘草12克。

[用法]水煎2次饭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

[功效]益气健脾,破擦散结。

[主治]早期肝硬化。证见胁肋痞硬胀痛,腹胀,食欲不振,厌油腻,体倦乏力,大便失调,或下肢浮肿,舌质暗有瘀点或密斑,脉弦或弦湿。

 [按语]本方以胁肋病硬胀痛,腹胀,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暗有瘀点,脉弦湿为用方要点,若肝脾肿大者,加丹参30克,或田七末3克(冲服);纳呆,食后腹胀者,加麦芽20克,山植20克,鸡内金10克:神疲乏力,气短者,加党参20克,白术10克。 

[疗效]本方疗早期肝硬化78例。男性68例,女性5例,其中20岁以下2例,21-30岁9例,31一40岁11例41一50岁19例,51一65岁32例,69岁以上2例。治疗结果显效者37例,占47,4%:好转者33例,占42.3%:无效者例,占10,3%,总有效率为89.7%。

方三;臌胀消水丹(《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甘遂粉10克、琥珀10克、积实15克、沉香10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4粒,于空腹时用大枣煎汤送服,间日1次。

[功效]行气逐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证见腹大胀满不舒,形体消瘦,精神菱摩,皮肤黄染,晦暗不鲜,小便短少,大便稀清,舌质淡红答白,脉沉弦无力。

 [按语]本方证以腹大如鼓,形体消瘦,皮肤晦黄,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无力为用方要点,若小便短少者,可用木通10克,车前草30克,煎水送服:神疲乏,气短懒言者,用党参30克,黄芪30克煎水送服。

方四;化瘀散合剂(《经验方》) 

[组成]当归30克、鳖甲20克、吴茱萸15克、炒大黄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槟榔3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大戟15克、莪术20克、三棱20克、广木香8克、商陆15克、党参30克、甘遂10克、芫花10克、丹参30克、麦芽50克、大腹皮30克。

[用法]共研成散剂,每次吞服0.3一1.5克,每日2次,3天后增加药量。 

[功效]硫肝行气,利水逐瘀。

[主治]肝硬化腹水。证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青黯,腹部鼓胀如鼓,面颈胸臂有血痣,腹部刺痛,或微瘕,脐心突起,下肢水肿,少尿或无尿,舌质淡紫,舌下系带青紫或紫黑,苔薄白或白黄,脉沉弦或沉湿。

[疗效]本方治疗肝硬化109例.治疗结果,治愈13例,占12%;进步72例,占66%;无效15例,占14.5%;死亡3例,占3%;不详6例。总有效率为77.98%。

方五;紫豆归芪汤(《渐江中医杂志》)

[组成]紫河车30克、赤小豆30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白术30克、生山楂30克、生麦芽30克、当归30克、茜草10克、鳖甲1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大黄10克、大腹皮10克、鸡内金10克、砂仁9克。

[用法]水煎4次混合分4次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补血,化瘀利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证见腹胀大,胸腹青筋暴露,烦热口苦,渴不欲饮,面色晦暗,纳呆,进食则腹胀,便溏,舌质红赤,苔微黄,脉缓略滑。

[按语]本方以腹胀大,胸腹青筋暴露,口苦,纳呆,便唐,舌质红赤,苔黄,脉缓滑为用方要点。若气虚者,重用黄芪80-100克,白术50一60克:血虚者,重用紫河车、当归、赤小豆,阴虚者,加麦冬10克,石解10克:阳虚者,加附子10克,干姜10克;湿热者,加车前子10克,衄血者,加三七末3克(冲服)、生地炭10克、丹皮10克。 

[疗效]本方治疗108例者.治疗结果座愈40例(自觉症状消失,超示,肝脾大小形态及回声光点正常,血管纹理清晰。腹水消失),占37%:显效43例(自觉症状基本消先 B超示:肝脾大小形态正常,或较前明显好转,内回声光点仍增粗,血管纹理欠清晰,腹水消失),占40%:有效19例(自觉状明显好转B超示:肝脾大小形态及回声光点较前无明改变,腹水消失,或明显减少),占18%:无效6例(自觉症状及B超检查均无好转),占5.5%。总有效率为94.5%。



上一篇:偏方治大病

下一篇:少林寺僧历代珍藏秘方——拔毒生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