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
【组方】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克,生地黄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原书未载明剂量)。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所致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用于疝气瘕聚。
方诀: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麦与归襄,少佐川楝疏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1. 二至丸(出自《医方集解》)
【组方】女贞子(蒸)500克,墨旱莲500克。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软,以及月经过多等。
1.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方】半夏(汤洗七遍)、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炙甘草4.5克,生姜7片,乌梅1枚。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晕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诀:二陈汤中夏橘陈,苓草梅姜共成方,燥湿化痰调气机,湿痰为病此方寻。
1. 十全大补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该方由八珍汤加黄芪18克、肉桂4克组成,功偏补脾益肺。其中肉桂能温心阳、助命火,共成气血阴阳并补之剂。
1. 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组方】人参6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甘草3克,藿香叶2克,木香6克,葛根15克。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伤内热,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1. 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仁、炙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焙)各500克,入灯心同煎。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见小便频急、涩痛淋沥、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咽干口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诀:八正木通车前仁,萹蓄大黄滑石珍,草梢瞿麦山栀配,煎加灯心热淋斟。
1. 八珍汤(出自《正体类要》)
【组方】人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12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肢倦气短,心悸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诀: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良方,再加姜枣调脾胃,临证须知此义长。
1. 人参养荣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该方于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五味子12克、远志10克、陈皮6克组成。多用治气血不足、积劳虚损,见呼吸少气、惊悸失眠等。
方诀:人参养荣本十全,芎除味入远志联,陈皮姜枣健脾志,虚损劳伤效更先。
1. 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
【组方】苏子9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9克。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壅气逆所致咳嗽喘逆、痰多胸闷、纳呆,舌苔粘腻,脉滑。
1.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
【组方】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湿重于热),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诀: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滑竹叶伦,甘澜水煮湿温法,气畅湿消病自痊。
1.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
【组方】大黄(酒洗)12克,厚朴(炙)24克,枳实(炙)12克,芒硝9克(先煮枳朴,后下大黄,硝溶服)。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①阳明腑实:便秘、腹满硬痛、潮热谵语、手足汗出,舌苔黄燥,脉沉实;②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脐腹硬痛;③里实热厥、痉病或发狂。
方诀:大承气汤硝黄枳朴,痞满燥实此方推;小承气汤除芒硝,便硬痞满用之宜;调胃承气硝黄草,秘渴兼烦效亦奇。
1. 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
【组方】麻黄(去节)、石膏各9克;杏仁(去皮尖)、炙甘草、桂枝各3克;大枣5枚,生姜4.5克。
【主治】外感风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烦躁、头痛身痛,脉浮紧。
方诀: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里效尤良。
1. 千金苇茎汤(出自《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
【组方】苇茎(切,水煮取汁)60克,薏苡仁30克,冬瓜仁24克,桃仁9克。
【功效】清肺化痰,祛瘀排脓。
【主治】肺痈(热毒痰瘀互结),见身热咳嗽、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诀:千金苇茎薏苡仁,瓜瓣桃仁四味珍,肺痈痰瘀成痈毒,排脓清热自康宁。
1.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组方】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12枚,大黄6克。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逆烦闷、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热利,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诀:大柴胡汤芩夏芍,大黄枳实姜枣酌,少阳阳明合病治,外解内攻效昭彰。
1.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方】薄荷叶(勿见火)240克,川芎、荆芥各120克,细辛30克,防风45克,白芷、羌活、炙甘草各60克,茶调服。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痛,伴头晕鼻塞、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方诀: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茶清调服疏风痛,头目昏眩皆可安。